吕其明:将最美的音乐献给党
http://www.cflac.org.cn     2011-07-06     作者:汤雅洪     来源:中国艺术报

吕其明近照

    为庆祝建党90周年,“红旗颂——吕其明作品交响音乐会”6月26日在上海大剧院举行。音乐会上,90人的乐队和90人的合唱队,首次公演由吕其明填词的合唱版《红旗颂》。一生共创作了三百多部音乐作品的吕其明非常激动地说:“我是一个有着66年党龄的老党员,既经受了战争炮火的考验,也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在党的90周年生日即将到来之际,我将这台音乐会献给党,向党表示崇高的敬意!”在这台音乐会上,上海的艺术家们还深情演唱与演奏了由他创作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等名歌与名曲,再现红色经典音乐的艺术魅力。

    红色音乐家钟爱“土琵琶”

    早在1940年吕其明就参加了新四军,因此,他为很多革命战争题材影片谱写的音乐都充满了创作激情。其中,1956年他为电影《铁道游击队》创作的主题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曲调优美激昂,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时隔55年后,当81岁高龄的吕其明回忆起这首歌曲的创作过程,依然记忆犹新。

    吕其明说:“影片《铁道游击队》的剧本中并没有写这首歌曲,后来,是导演赵明采纳我的建议而增加的。当时,我认为这部战争影片情节紧张,一环紧扣一环,为了体现游击队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并且缓解观众的紧张情绪,我向赵明建议,应当为这部影片谱写一首优美动听的主题歌。赵明认为这个想法很好,于是,他立即与诗人芦芒联系,请他尽快写出《铁道游击队》主题歌的歌词,然后由我来为这首歌谱曲。”

    时隔不久,由芦芒创作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歌词到了吕其明的手中。但是,怎样谱曲才能与歌词相得益彰呢?吕其明回忆道:“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我看到很多英勇善战的游击队员都是贫苦农民出身,许多人不识字,因此,我认为由他们的口中唱出乡土味的民歌曲调才能与他们的身份相吻合。所以,我将《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的基调定为通俗化的山东民歌风格,那种富有乡土气息的歌声从铁道游击队队员口中唱出来,才会令观众感到朴实、贴切。”不仅如此,吕其明在这首主题歌节奏的把握方面也动了很多脑筋。他将歌曲的开头“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谱写得抒情缓慢;对歌曲的中间部分“踏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采用铿锵有力的进行曲调子,更完美地表现出铁道游击队队员的战斗激情与英雄气概。

1948年,吕其明在华东军区为战士们演奏音乐

    《谁不说俺家乡好》传唱久远

    上世纪60年代,红色经典影片《红日》亮相银幕后曾轰动全国,影片中由吕其明等人谱曲、任桂珍演唱的主题歌《谁不说俺家乡好》传遍了大江南北。吕其明感慨地说:“没有电影《红日》,就没有《谁不说俺家乡好》。”

    回首往事,吕其明说:“1961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决定将表现孟良崮战役的《红日》搬上银幕,并且成立了由汤晓丹、汤化达、沈锡元、瞿白音组成的强大的摄制组,而影片中《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曲的诞生,还得益于导演汤晓丹的举荐与‘保护’。”

    由于导演汤晓丹拍电影非常讲究主题歌与插曲的运用,所以,《红日》摄制组刚成立,汤晓丹就找到了曾为《铁道游击队》等影片创作过优秀歌曲的吕其明,请他为电影《红日》创作一首好听的歌。

    吕其明接受了为影片《红日》主题歌谱曲的任务后,与词曲作家肖培衍、杨庶正一起投入到歌曲的创作之中。为了使歌曲的曲调和风格与影片《红日》融为一体,吕其明认真阅读了《红日》的文学剧本,然后,与汤晓丹反复研究,定准了这首歌曲的基调。吕其明认为,这首歌既要反映出解放军战士热爱家乡、保卫家乡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又要反映出孟良崮人民对家乡的热爱,而且,在音调与节奏上还要与表现孟良崮激战场面的音乐形成强烈的对比。

    在《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歌词写好与歌曲的音乐基调确定后,吕其明便开始了谱曲创作。时隔不久,当汤晓丹看到吕其明与肖培衍、杨庶正共同完成的《谁不说俺家乡好》的词曲,感到非常满意,他特地根据这首歌曲配合剧中的情节拍摄了300多个动人的场面。

    然而,汤晓丹在山东胶东拍摄现场将这首歌交给摄制组主创人员试唱时,尽管大家对这首歌都予以好评,却有许多人觉得歌曲太长了,对战争的剧情会有影响,应当将歌词缩短一些。然而,令汤晓丹为难的是,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中的3段歌词已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并且与所拍摄的场面相互映衬,减去哪一段都不太合适。当时,年轻气盛的吕其明听说自己和肖培衍、杨庶正辛辛苦苦创作的这首歌要被缩短时,感到很恼火,平时很少发脾气的他忍不住跑到摄制组大发一通火气。对于吕其明的“发火”,汤晓丹不仅丝毫没有生气,而且还好言好语劝他消消气。因为,无论别人怎么提意见,他已决定要在影片《红日》中完整地保留吕其明等人创作的这首歌。后来,当吕其明得知汤晓丹的这一想法,那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他特地找了个机会,专门就自己对摄制组“发火”的事向汤晓丹认错并道歉。

    满怀深情谱写《红旗颂》

    在战火中成长、在红旗下长大的吕其明,对红旗的深厚感情非常人能比。1965年5月,由吕其明倾情创作的交响乐《红旗颂》在第六届“上海之春”开幕式上首演引起了轰动。当晚,《红旗颂》由著名指挥家陈传熙指挥,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电影乐团和上海管乐团联合演奏。交响乐《红旗颂》的开篇由嘹亮的小号奏出以《义勇军进行曲》为素材的主题音调;紧接着,由双簧管奏出委婉深情的旋律,象征着经过斗争洗礼的人们仰望红旗,心潮澎湃的情怀;中间的颂歌主题又变成了铿锵有力的进行曲,代表红旗下中国人民自强不息、战斗不止的步伐;第三部分是主题的再现,表现亿万人民尽情赞美祖国歌颂党的情怀;尾声的号角声雄伟嘹亮,声声催人奋进。

    吕其明在创作交响乐《红旗颂》时,想起了自己在战争年代投身革命,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珍贵往事。他说:“1930年5月26日,我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一个贫寒之家。抗战爆发后,父亲吕惠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为家乡的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募集军需粮饷。在父亲的带动下,我10岁就参加了革命,成为新四军二师文工团的文艺兵。15岁那年,我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光荣地成为战争年代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

    吕其明在创作交响乐《红旗颂》时,想起了父亲吕惠生在战争年代壮烈牺牲的事。他深情地说:“父亲吕惠生是党培养的一名好干部,他曾担任过无为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与江苏省仪征县县长等职务。父亲在芜湖被叛徒出卖后,被敌人关押的过程中,面对甜言引诱,他泰然自若;面对严刑拷打,他毫无惧色,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铮铮铁骨的英勇气概。1945年11月4日,43岁的父亲英勇就义于南京郊外的江宁镇六浪桥边。因此,我对‘红旗是无数革命先烈鲜血染红的’这句话理解特别深!”

    吕其明在创作交响乐《红旗颂》时,想到了开国大典。他说:“1949年10月1日,当天安门上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当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时,天安门广场国歌嘹亮,礼炮齐鸣,那些血染的战斗红旗和天安门的五星红旗在我心中融合成为一个崇高而伟大的形象。因此,我在该乐曲中融入了国歌、《东方红》和《国际歌》的旋律,希望谱写出一首热情赞美革命红旗的气壮山河的颂歌。”

    交响乐《红旗颂》自20世纪60年代首演以来,其优美的颂歌主题和一往无前的气势激励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令吕其明非常开心的是,后来,《红旗颂》又有了铜管乐版、轻音乐版、独唱版与合唱版。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