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中那些花瓣——谭仲池长诗《东方的太阳》读感
http://www.cflac.org.cn     2011-07-01     作者:谢冕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东方的太阳》 谭仲池 著

    这肯定是一次艰难的写作。漫长的历史,曲折的道路,艰苦的斗争,再加上繁博的事件,以及关于历史功过的纷纭的评说,这样的题目足以让一般人望而却步。但是诗人的使命驱使着他,一个惊天动地的伟大叙事召唤着他,他勇敢地承担了。我知道长诗《东方的太阳》是有准备的一次认真严肃的写作。

    中国长篇政治抒情诗这一诗体,兴起于战时,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上世纪70年代后期渐趋低潮,却依然是一道绵延不断的长流水,依然是一道激扬壮丽的当代诗歌风景。这种写作的一般特性,总以重大的事件为抒情的轴心,因此其与现实的政治的关联极为紧切。由于这一特性,长诗写作总是涵容了众多流行的时论术语。时序变换,时过境迁,那些当日被固定在诗中的、如今变得不合时宜的用语,往往造成了诗人日后的尴尬。

    正是因此,“文革”结束后政治抒情诗遭遇了众多的诟病。但公正地说,政治抒情诗在它长时间的流行中,也意外地保留了时代特有的风貌,保留了包括不论其为正面的,抑是负面的特定的时代气息。这种源于革命时代的苏联传进的诗歌形式,由于当代众多诗人的实践,以其宏大的叙事,奔腾的气势,激情的宣泄,却也造成了一个时代的诗歌奇观。

    谭仲池的《东方的太阳》就是这样一首涉及重大政治题材的长篇抒情诗,它属于传统的颂歌一类。颂歌难写,对一个领导一个国家的执政党的颂歌尤其难写。如何在众多类似的写作中另辟蹊径,脱颖而出,则是难中之难。博学多才的谭仲池勇于承担,他敢于在政治抒情诗屡遭质疑的今天,迎难而上,而且终于创造出了值得称羡的成绩。

    诗人把这一曲当代最悲壮、最宏大、也最曲折的抒情长歌,置放在五千年古老文明的背景中书写。他以诗人的情怀,以对中国绵远历史和灿烂诗歌传统的熟稔,使这首长诗成为充满诗情的“史的诗”和“诗的史”。他的歌唱嵌入了中国诗歌(包括《击壤歌》和《诗经》、楚辞在内)的古老元素,使这部长诗更显厚重和深沉。以此为起点,沿着诗歌的路径前行,诗人用华彩的笔墨,渲染这一段用理想和鲜血、也用苦斗和胜利写成的动人历史。当然,对比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的那些刀光剑影,悲欢离合,这几十年也只是短暂的一瞬,即使只是这一瞬,其间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却也是令人感慨唏嘘的。

    作者深知,《东方的太阳》虽然写的是史,但首先必须是诗。他着意于使之通篇充满诗的氛围。许多同类的作品,往往因“史”而忘“诗”,他们满足于罗列现象,忙于说事,而往往忘了诗的根本。诗的根本是什么?是“情”,而不是“事”,尽管那些事构成了史。但这是诗的史,诗的因素是极其重要的。谭仲池落笔之初就紧紧抓住这个根本。他重视的不是那些事件的过程,而是岁月中飘洒的那些花瓣。是这些美丽的花瓣构成了历史的诗意和美。而这,正是催动和产生阅读愉悦的根本。

    一部诗写的历史当然要有对于历史过程的深知和把握,但是所有这些“物质”都需要转化为“精神”,所有这些“事”都需要转化为“情”。诗人在处理这些历史事件时突出地、而且是大量地使用了抽象化的笔法。许多具体的琐碎不见了,而代之以弹性的、灵动的、能够引发丰富联想的“抽象”。颂歌始于“东方之梦”,这里有近代以来惨烈的和壮丽的历史画面,但诗人并不热心于正面的演绎和展示,他巧妙地摈弃了可能显得陈旧的言说,而把事实隐括在抽象的语词中,从而极大地诱发人飞扬的联想。

    作者积学广博,资料丰富,视野开阔,信笔写来,举重若轻。他用语极精,选词极美,笛中杨柳,灯下剑影,戈壁雕鞍,瑶台艳香,章页间充盈着优雅高贵的氛围。长诗以“东方之梦”为首章,他写中华远古的文明,他写近代以来的的民族危难,笔墨简约而含蓄,但又有巨大的涵括。在一章的小序中,他说:“我相信从古到今乃至未来,它曾经的辉煌、沉浮、悲壮、雄奇,它曾经的古典、雅致、风华、文化,它曾经的磨难、担当、寻觅、探索,却永远都应是世世代代国人挥之不去的梦。”

    长诗谋篇谨严,立意精心,意象绵密,用词鲜丽。他致力于在浓重的政治语境中“出语不凡”。他清醒地知道,这是诗,在这里,内容是服从于诗的表达的。正是因此,他十分注重叙述过程的诗意呈现,他会把影响诗意传达的因素减少到最低点,而把那些岁月行进中沿路撒下的、我称之为的“花瓣”,精心精美地展现出来。举例说,他写陈独秀“如一支饱经风霜的秋菊”;他写李大钊的眼镜是“清澄的湖泊”;他写流产的戊戌变法是“一朵没有赶上春天就凋谢的杜鹃花”,如此等等,均让人耳目一新。

    他把整个中国革命比喻为一场“灵与肉、血与火的涅槃”。《序诗》讲远古的太阳是一只火凤凰,光芒的翅膀划破黑暗和混沌:

    一切一切的企盼 呼唤 绝望

    一切一切的沉浮 颠簸 飞扬

    一切一切的风霜 雨雪 雷电 冰暴

    一切一切的矗立 俯仰 匍匐 凝望

    一切一切的坠落 经典 崩裂 辉煌

    “一切都在燃烧的火焰中涅槃”。这里的用语和句式,不由人联想起“五四”时期的《凤凰涅槃》。这也许只是一次“偶遇”,这也许竟是一个刻意而郑重的“回应”。在诗人看来,中国在历经百年国耻之后的再生,竟是又一次壮烈而辉煌的凤凰涅槃!在随后的篇章中,长诗一改前面端庄的韵调,转换了乐观、欢悦的节奏,以此迎接改变中国命运的“春潮澎湃”。诗人深情地追忆了那年、那月、那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为诗歌《阳光 谁也不能垄断》所爆发的雷鸣般的欢呼声:

    这是苏醒的大地春天的脚步声

    这是飞翔的翅膀搏击巨风的声音

    这是前行的航船劈波斩浪的声音

    《东方的太阳》生动地汇聚了雄浑而壮阔的历史的脚步声,这些脚步声弥散在征途中、烽烟里,盛开成了色彩斑斓的胜利之花。这是中国民众所珍惜和深爱的岁月中的花瓣。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