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友谊的艺术之旅——2011美国青年艺术团中国行之北京站侧记
http://www.cflac.org.cn     2011-06-15     作者:郑荣健     来源:中国艺术报

    6月13日,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里掌声阵阵,由中国文联、欢乐儿童——美中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锦绣美利坚——2011美国青年艺术团中国行”演出正在这里举行。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冯远,以及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主任黄文娟出席并观看了演出。

    演出共分9场,分别以“我们家乡美利坚”、“时光旅程(1850年代-1940年代)”、“幸福欢乐”、“娱乐中的新意”、“家庭”、“时光旅程(1970年代-1990年代)”、“友谊”、“时光旅程(2000年到现在)”、“尾声”为主题,融合了歌曲、舞蹈、叙述和影像等形式,从西部故事到爵士乐风采,从百老汇音乐到好莱坞电影插曲,充分展示了美国各历史时期的文化。

    搭建友谊的桥梁

    2010年2月,应欢乐儿童——美中文化交流协会的邀请,中国文联组派中国青少年艺术团一行82人赴美国访问交流。访美期间,中国青少年艺术团演出16场,得到美国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出访取得良好效果。此次访问之后,原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认为这样的交流形式很好,建议组派美国青年艺术团回访中国。于是便有了此次美国青年艺术团的中国之行。

    6月9日,欢乐儿童——美中文化交流协会青年艺术团一行49人正式抵达北京,开始了在华为期13天的交流访问。至22日止,美国青年艺术团将同北京、内蒙古、浙江三地的院校师生进行文化交流。在梅兰芳大剧院的演出,正是该艺术团此次中国行的首站演出。

    “中美两国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使两国的文化各具特色和魅力;这种差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带来阻碍。经验证明,要消除这种阻碍,相互交流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渠道。通过交流,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通过交流,可以建立友谊,增进了解。你们所带来的精彩演出,将使中国观众有机会了解美国文化;通过参观和与中国学生的交流,你们也将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这种有益的交流,无论对于你们个人,还是对于两国文化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而积极的意义。”在6月12日北京的欢迎晚宴上,冯远如是说。

    欢乐儿童——美中文化交流协会主席朱莉·哈特也表示,去年,中国青少年艺术团访问美国时,许多文化交流活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说,我们来到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建立友谊之桥。我们要向中国人民说,我们看到了中美两国合作的美好前景。我们知道,青年代表着我们的未来。从他们殷切的脸上,我们可以看到希望、决心和我们面向的未来与光明。这些年轻人将把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他们的友谊之旅此刻已在中国开始了。

    天涯何处不“同台”

    在演出的节目中,有一个别开生面的合唱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以“友谊”为主题的第七场中的合唱。音乐响起,中美两国演员们唱起《我们的心跳在一起》。他们背靠着背,轮到对方唱时,就由对方面对观众;在合唱唱段,则都把头转过来面向观众。他们用“背贴背”的方式,演绎了一种独特的“心连心”和对两国友谊长存的良好祝愿。

    这种演出形式包含了中美两国艺术家们的精心创意,更源于两国青少年之间不断增进的默契。艺术团抵达北京伊始,即兵分两路:一方面,朱莉·哈特和艺术总监保尔·沃克曼等主创团队特意赴丰台少年宫和中央电视台银河合唱团参观,拟定了同台表演的形式;另一方面,艺术团的青少年演员们入住中方接待家庭,和中国孩子们共度“家庭日”,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一起逛博物馆、步行街,有的孩子还相商去月坛体育馆进行了一场足球友谊赛。

    在过去的几天中,美国青年艺术团还分别参观了颐和园、八达岭长城、鸟巢、水立方。在那里,他们兴致勃勃地对着名胜古迹、现代建筑拍照留念,练书法的老人、耍花棍的晨练者,都让他们大为好奇。在颐和园里,在长城上,在鸟巢旁,只要发现有空地,他们就拉开队形,表演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舞蹈,使“同台演出”超出了舞台的范畴,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灿烂的笑容,独特的美国风情,一下子吸引了周围的群众。在鸟巢旁,一位卖冰棍儿的看完他们的演出,更是激动得给孩子们一个个递冰棍儿,一边说:“Free(免费)!Free!”

    舞蹈演员康纳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来北京,感觉北京很大,很繁华,很漂亮,北京人的热情更是让他印象深刻。银河合唱团的小朋友高湑喆曾参加过2010年中国青少年艺术团赴美国的演出,如今再次跟故人同台演出,显得十分兴奋。

    最后的不眠之夜

    时间回溯到数天前,对毛先生一家来说,6月9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那个美国孩子乔丹·沃德就要来了,并将住到自己家里。早在一个礼拜前,在161中学念高中的孩子回来告诉家里,将有一个美国青年艺术团来北京交流演出,学校将选择一批同学跟美国孩子结成伙伴关系,接待美国孩子入住中方家庭,然后进行一个“家庭日”活动。

    所谓“家庭日”,就是接待家庭自主安排活动,让美国孩子像中国孩子一样,融入到中国的家庭生活中去。在这其中,美国孩子亲切地叫中方家长为“中国的爸爸妈妈”,而这些“中国的爸爸妈妈”则热心地替远方的客人布置床铺、让自家孩子领着出去玩。就在乔丹抵达前,毛先生的爱人林女士还忐忑万分,问毛先生孩子来了会不会习惯,该给他做什么菜。张罗了好半天,最后决定还是包饺子好。家里在张罗的时候,孩子少鹏、少鲲孪生兄弟俩带着乔丹又是踢球又是逛博物馆,拿林女士的话说,“回来后这俩孩子喜欢得不得了,说这位哥哥好,还给乔丹送了心爱的礼物。”当晚,毛家包饺子请乔丹吃饭,教他使筷子,乔丹也聊起了远在美国的家人,还特意教林女士跳舞,一家子其乐融融。

    在梅兰芳大剧院的演出结束后,家长和孩子们久久不愿离去,一直坚持到晚上11点多把他们的“美国孩子”、“美国兄弟姐妹”接回家。当演员们从后台出来,他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第二天,美国青年艺术团的演员们就要奔赴此次中国行的下一站呼和浩特了,他们还有最后一晚的时间在一起,但他们之间的情谊已经紧紧相连。

    当车辆远去,剧院冷清下来,似乎万家灯火刚刚亮起,无数个小小的家庭,连接起国际的大家庭,使6月13日的夜晚成为注定的不眠之夜。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