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较量”中的精彩华章
http://www.cflac.org.cn     2011-06-15     作者:周明     来源:中国艺术报

《大国的较量》 吴海民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吴海民同志勇于涉足《大国的较量》这样一个敏感、尖锐、复杂的重大题材,并成功地完成了这一创作计划。《大国的较量》既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又是一部精彩的报告文学作品。它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引人入胜的可读性。在我看来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语言精炼,文辞优美

    知识产权问题是中国“复关”的“最后一道门槛”,这部38.8万字的《大国的较量》真实地记录了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能否顺利“复关”的大背景下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的风雨历程,再现了中美双方谈判代表精彩的智慧博弈和激烈的语言交锋,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各为其国,互不相让。对长达数年的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作者的叙述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精炼。在第六章“礼貌的厮杀:克林顿不肯做出承诺”一节中,作者对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复杂、多变的立场做出了最精炼的描述:“这就是克林顿,一个有着多种性格的克林顿。好像是几个克林顿。然而毕竟是一个克林顿。”短短几十个字就为克林顿能否在雅加达做出承诺埋下了伏笔。在第三章“巨人的握手:布什总统在摇摇晃晃走钢丝”一节中,尽管中美双方代表在谈判庭以外都以贸易报复和反报复来摊牌,然而,一走进谈判庭,双方代表谁也不肯提到“贸易报复”这个敏感字眼。作者这样写道:“一天谈判过去了,双方仍然没提到这四个字。美方不提起,中方也不触及。在这里好像贸易大战的事儿根本就没有发生。”一部作品叙述语言的准确精炼可以为作品的可读性增色加分。《大国的较量》一书在这方面做出了成功努力。

    情感真切,朴实无华

    吴海民同志时任国家新闻出版署音像司副司长,参与了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的工作。中美知识产权谈判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美方对中国音像市场的错误判断,或者是故意歪曲。作为音像司副司长的吴海民对中国音像市场的情况最有话语权,作为作家的吴海民更不乏把中国音像市场健康发展的真相告诉世人的良知。在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倾诉欲望的急切和真挚。作者1997年3月完成了该书的初稿,这是在中美知识产权谈判正式结束不到半年的时候,作者采访了参与谈判的十余位我方代表,获得了众多第一手鲜活素材,记录了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的艰难、艰辛和艰巨。作者以满腔的热情勾勒的中方谈判代表群像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恰是一尊伟岸挺拔的雕刻,永远矗立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圣殿。

    高潮迭起,引人入胜

    一部纪实作品如何设计多个高潮是这部报告文学非常难得的看点。中美双方谈判高手斗智斗勇,各显身手,谈判桌上更是云谲波诡,险象环生。但是作者巧妙地把这些高潮部署在《大国的较量》一书的各个关键点上,增加了读者阅读的兴趣。该书以“中国上了黑名单:美国的‘特殊301’大棒”开篇,读者就会饶有兴味。中国上了谁的黑名单,为什么黑名单上有中国,“‘特殊301’大棒”是什么东西,为什么美国大棒要打下来,中国政府的态度怎么样,开卷就是高潮,读者一定会追寻作者的叙述走下去。《大国的较量》一书中作者以几个时间点设计高潮。这几个时间点是美国人口出狂言对中国实施经济制裁的日期。一次一次的谈判就必须在这个时间点之前打破壁垒。这样读者就非常关注美国人为什么要制裁中国,双方谈判的代表是谁,谈判的进程怎样,谈判的结果如何,一连串的悬念,让人不忍掩卷,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大国的较量》是我近几年接触的题材宏大的报告文学佳作之一。国家元首、各部官员、谈判高手在国家和民族利益面前成为一部作品的主角,实为难得。这部作品应该留给未来,留给历史。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