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点评
http://www.cflac.org.cn     2011-06-03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名家: 田伯平  中国书协理事、北京书协驻会副主席

           李有来  中国书协理事、北京书协副主席

           孟繁禧  中国书协理事、北京书协副主席

           刘俊京  中国书协理事、北京书协副主席

    作者: 王汉光  王友铭  刘冰花  张德成

字法过关是作品的生命线

    刘俊京点评张德成隶书条幅:观德成作品,取法张景碑和曹全碑。整体协调统一,章法布局合理,是一件较好作品,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第一,作品中存在两处硬伤,“颜”字左下少一撇(隶书可写成横点);“色”字中少一竖,在书法作品中此字为“包”字。第二,笔画把握不够准确,捺脚过于生硬,不太和谐。第三,个别字用笔犹豫,缺乏神韵,要意在笔先,干净利落,正所谓“书之妙道,神采为上”。以上仅供参考,祝作者书艺大进。

取法清晰方能走向深入

    李有来点评王友铭篆刻:此为通州王友铭的印蜕三枚,其一为“心情为上”,其二为“真水无香”,其三为“阳关道”,另附边款驾车图。作者在刀法、字法与章法三个方面都能做到自圆其说,说明作者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下面试就每一方印之成败得失作作扼要点评:

    “心情为上”取法战国玺印形制,用刀爽快,每行两字,对角作繁简,和谐自然,互盼有情,是这三方印中最见格调的一方。唯“为”字稍嫌松散,且多方折,与全篇不甚协调。

    “真水无香”为满白文,布白停匀,笔画之间留下的间隙细而不弱,劲挺而又显得十分雅洁,细节处理从容得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运刀上采用了冲切并用的手法,使得整个印面弥漫着浓烈的金石意味,作者应当以此为基础加以提炼作为常态化手法时时应用。不足处为个别笔画略显臃肿,最明显的是“香”字右侧竖画。

    “阳关道”直取近代印风,有海派吴昌硕、邓散木、赵古泥等人苍茫厚拙意趣,乍看浑融一体,沉雄宏阔。粗朱文尤其难,难在经营,难在朴厚,故印人多避之。此印雄强之意已出,当属难能可贵。细加审视,问题亦能罗列若干,譬如:运刀较少披削,显得不够爽利;“阳”字结字太新,右下部立起,导致上下衔接不畅,与通篇不能融为一体;边框太实,显得粗笨而又僵硬,与“关”字两竖形成纵格,气局渐小。大凡粗朱文之边框应当弱化,细朱文边框应当强化,这是基本原则,作者当细细体味。

    所附边款为驾车图,得汉画像意趣,颇见匠心,十分难得。若能在用刀上稍加披削,使之融入两三处痛快淋漓之长线,则会更加完美。

    综上所述,作者在篆刻创作上有了一定的基础,且有了自己的想法,也能够将感情融入其中,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也必须引起注意的是,作者在取径与取法上还不够清晰,以至于三方印置于一屏,一印一面目,风格各异,不像一个人所为,长此以往,不利于深入,也不利于在一个方向上建立起高度。

潜心在临帖中感悟

    田伯平点评王汉光草书中堂:王汉光同志的草书作品王维《山居秋暝》写得比较流畅,笔画的粗细变化也很注意。

    《草诀歌》中写道:“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毫厘虽欲辩,体势更须完……”的确如此。草书是比较难写的,当今一些书法爱好者认为草书可以龙飞凤舞地一挥而就,其实不然,若不按法则,会出现很多错别字,让人不认识。王汉光同志写得还是比较规矩的。“照”字下面三个点要连上一些,其实写上一横就可以了。因怀素、允明都是写上一横即可。有些字还可以推敲,由于文字不好举例,略去。

    总的感觉是不熟练,功夫不深,还要继续临帖,在字的大小参差错落方面、线条变化方面要多研究。

    启首章我感觉放在“山”与“新”的空档比较好,防止出手接印。落款太靠下了,“于京”二字省去盖上章就比较合适了。

量变到质变是书法创作的必经之路

    孟繁禧点评刘冰花楷书中堂:此幅楷书恣肆潇洒,既有北碑姿态,又有“二爨”遗风,具有强烈的创作意识,较深刻地体味到了楷书“贵在灵动”之内涵。如“胜”、“滨”、“边”等字,写得巧、俏、逸,笔画朴拙而不呆滞,结字疏朗而不松散,是一幅不错的作品。不足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有些字笔画略显造作,以致行笔中不知所措,如“无”字下面四点,“时”下面的竖钩;二、笔法上看,临帖的功力尚需再提高,线条质量不够,细节上看出量的积累不够厚实,导致字型结构由于笔画的不够果断而受到一定影响;三、过于追求古拙的视觉效果,欹侧错落不大自然。建议加强临帖的训练,只有大量的临习前贤佳作,大量的创作实践,才会从量到质发生巨变。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