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震撼人心的现实主义力作——评影片《大太阳》
http://www.cflac.org.cn     2011-05-27     作者:刘迅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由长影集团和四川省文联联合出品的影片《大太阳》是近年来一部不可多得的反映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的电影作品。本片以深沉醇厚的人文情怀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及虚实并举的影像语言,给我们展示了四川灾区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重建家园和心灵的现实画卷。与相同题材的影片相比较,本片最大的看点在于,采用复调式的叙事方式记述了两个家庭在灾后恢复重建的过程中,从破碎到重圆的曲折经历。影片通过对一个个既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交织的真实感人的故事的动情讲述,形成了多声部、立体化地反映灾后重建这一重大活动的叙事形态,从而演奏出一部社会有大爱、人间有温情的交响曲,给予广大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和深刻的心灵震撼。

    这是一部与《唐山大地震》在题材上有着某些类似的影片,它纪录了地震发生时惊心动魄的惨状,也描写了灾区人民在遭受这场巨大灾难后心灵从深度创伤到艰难愈合的真实历程。然而,这部影片与《唐山大地震》最大的不同却在于它不仅仅以大地震为背景,也不仅仅是几乎全部镜头采取了实景拍摄,而是敢于直面这场灾难本身以及由此引发出的一系列现实矛盾,并且运用纪实手法重现了在灾区现场发生的一幕幕动人心弦的活剧。家园重修、家庭重组、心灵重建、生命重生构成本片的复杂叙事。当我们从影片中看到,银杏对着镜头大声哭诉她失去了18位亲人,并且近乎歇斯底里地执拗地认为她的爱子石头没有死的场景的时候;当我们从画面上看到,一大群家长站在漩口中学的废墟上手里举着孩子们的遗像为他们喊灵的时候,我们才深切地感受到了这场灾难带给灾区人民的伤痛有多深,我们也才深切地感受到了心灵重建对于灾区人民来讲有多么的重要。由此,我们感佩于影片编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及发现题材深刻的社会价值的深邃的眼光。

    这部影片虽然基本上采取了传统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走的是“主旋律”的艺术路线,但是,在影像语言里却不乏现代意识的强烈观照。这里所谓的现代意识,主要是指影片中所刻意或者含蓄地呈现出来的生命意识和环境意识。在影片中,作为个体的生命得到了至高无上的尊重,用生命来救赎心灵成为影片思想内涵的核心价值体现。银杏和石大川夫妇俩在那场大灾难中失去了亲子,却又由于患难真情弥合了夫妻之间往日积怨的裂痕,最终在孕育新生命的过程中实现了心灵的重建。这样的立意可谓深刻而高远,它与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核心一脉相承而又鲜活亲切,在不知不觉之间人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和祖国的温暖。而环境意识的体现虽然在影片中稍有拼贴之感,但在影片主题中这又绝不可能是可有可无的标签。我们注意到,在影片中,编导充分利用“房中石”这一独特的地震景观做文章,并将其编织在故事情节中——银杏和石大川居住的房屋内。导演两次以特写镜头凸显出在某个特殊的年代留在这块石头上的“人定胜天”的标语,而且只残留出“胜天”两个字。显然这是编导的刻意设计。巨大的石头立在银杏一家的房屋内,不仅成为了增强影片可视性的奇观,而且成为了富有视觉冲击力的警示。这一物件细节实际上是一种对历史的反思,更是一种对环保的呼唤,同时,也是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生动教材,它无疑丰富和强化了影片的题中之义,使得影片的立意更加深远。

    同时,在审美观方面,编导也彰显了强烈的现代意识,力图以创新的电影语言来表现影片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深沉的艺术韵味。影片在现实主义的基调上,不惜对某些动情的场面给予镜头修辞的纵情渲染,或是对某个写意画面进行诗一般的意境创造。

    更值得我们欣赏的是,影片编导并不仅仅是将某些概念化的态度和立场采取简单化的呼喊表达出来,而是运用了一系列打动人的场景和细节给予精彩呈现。譬如,影片特别讲究对于大场面的调度和拍摄,力图从中发掘出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正是这种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富有创意的艺术处理,才使得众多家长举着孩子们的遗像大声呼喊的现实场景在富有悲情的长镜头运动中和交响音乐的伴奏下,产生了让全场观众为之动容的艺术魅力和强烈效果。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