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秀独出 格力天纵——谈马子恺书法艺术
http://www.cflac.org.cn     2011-05-20     作者:刘学民     来源:中国艺术报

    马子恺多年来一直从事书画教育工作并致力于书法篆刻的创作推广,他的书画篆刻作品,从内容立意到形式表达都追求高古、雄浑、洗炼、典雅,其自创“穆斋古篆”一体,尽得古文字之大美,创作了大量载有鲜明中国历史符号的诗书画印作品,广受艺林大家的激赏,常被人描述成为一位注重传统文化内涵的艺术家。其艺术面貌气象宽博,儒雅温厚,意味深长,别具一格,清简之中蕴藉着浑厚的人文主义内涵,令观者对其作品喜爱不已,故海内外颇多赏音,如书画家许麟庐题赞其艺:“熔甲骨秦汉文字为一炉,创出个人风格又不失篆书法度……无论章法布局均达到大家手笔”;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亦赞赏道:“子恺同道手制颇具匠心,正所谓古不乖时今不同弊,饶有情趣……”

    中国传统艺术范畴内讲求诗书画印齐修并进。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等等,举凡数百年中可称大师者莫不等此一论。马子恺的绘画艺术,充满着浓郁的文人气息,其画作深受徐渭、陈淳、金农等文人笔墨的影响,所作意境宏深、笔法练达、雅韵旷远、极具情趣。但在山东艺术界说及马子恺,大多仅知其在篆刻领域的非凡成就,而画名反被掩之。其实他自髫龄就蒙庭训苦临芥子园画谱及“四王”一路的山水画,并常向济南画坛名宿请益绘事,终于在篆刻领域首先取得了成绩。

    20世纪80年代,马子恺参加山东民族书画团体晋京展出的时候,结识了许麟庐,许先生器重马子恺的人品天赋,见而爱之,收为门生,这对马子恺今后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鼓励启示,也为日后他移居京华埋下了伏笔。

    马子恺相信,艺术是棵参天大树,只有努力站在高处才可以看得更远。书家武中奇晚年常自南京回到老家济南住一段时间,当时他任职于武老的书法篆刻展览馆,因此有段时光与老先生整日形影不离,武老正直的为人、丰富的人生经历、笔力扛鼎的书艺、老当益壮的精神都让他受益匪浅。在1999年的一个夏日,马子恺去北京拜望欧阳中石,当他聆听完欧阳先生的一席话后,决定放下在济南已拥有的一片天地,到首都师范大学深造,由此开始了寓居京华时期。自首师大毕业后,他又考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继续学习,在燕园学习的几年中,马子恺得到了很多提升自我的机缘,在更加开阔眼界提高艺术水准的同时,也认清了自己艺术人生的方向。

    文章至此,回想前时,竹下捧茗看马子恺挥毫写出“山不辞石,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这一古人名言时的情景,我不由得又随其艺术精灵升腾着自己的思想,他笔下流露出的远古的回响,依然敲击着我的心房。我相信,马子恺定会以其仁和德乐之怀,博古通今之笔,把绵延无尽的艺术音符,写入历史的永恒之中,呈现宇宙之大美境界。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