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西游文化品牌 展现宜阳民间文化
http://www.cflac.org.cn     2011-05-13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者按: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故事在国内外脍炙人口,在河南省宜阳县更是家喻户晓。

    近年来,宜阳花果山吸引了省内外大批游客前往观光旅游,已经逐渐成为豫西地区集自然游、文化游为一体的著名旅游景区。为更好发掘、保护和弘扬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4月5日,中国民协在宜阳县举行了“中国西游文化之乡”授牌仪式。这对打造宜阳地域文化品牌、树立城市文化形象、开发文化产业将起到巨大促进作用,并对抢救、研究和传承西游原生态民间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提升西游文化品牌 展现宜阳民间文化

    宜阳与西游文化

    河洛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宜阳花果山附近的苏羊遗址,是河洛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近年来,经过有关专家考察,此遗址有丰富和深厚的文化层,充分证明在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一直在这里繁衍生息。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孕育了优秀而丰富的文化,西游文化就是他们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结晶,从而在花果山地区形成了西游文化的核心圈。

    由于宜阳地处洛阳上游,同属一个行政区域,两者的历史文化是一个整体。从周朝到唐宋,诸多历史事件都发生在洛阳和宜阳之间。因此,在洛阳的大文化圈中,宜阳历史文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形成以宜阳为中心辐射洛阳周边的西游文化富集圈。

    1900多年前,白马寺在洛阳建成,使佛教文化在华夏大地落地生根。唐代玄奘西天取经,更使佛教文化得以发展。由于玄奘故里在洛阳东不足10公里的偃师,洛阳的白马寺成为中国佛教的“释源”“祖庭”。这为西游传说在河洛地区广泛流传奠定了基础,西游传说以洛阳为中心辐射豫西地区。民间长时间集体创作,口口相传,继承和发展以《大唐西域记》成书为标志的西游文化辐射圈初步形成。明代吴承恩在创作《西游记》时,就把这些民间文化元素进行消化、吸纳,从而创作出传世名作《西游记》。借此西游文化这一优秀的历史文化得以保存、传承和发展,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珍宝。

    西天取经与西游文化

    《西游记》主要写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玄奘的门徒为了宣传、神化玄奘,编写了《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书中除描写唐僧西行艰难外,还穿插了一些传说和异国风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南宋时《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一书把取经故事与大量神话、传说串联起来,书中出现“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此书已具备了《西游记》雏形。从西游故事的流传到《西游记》成书经过了漫长的700多年,使中国佛教与西游文化得以完美结合。

    中国人第一次到印度取经起始点在洛阳。第二次西行求法,起点也在洛阳。唐玄奘祖籍偃师,10岁入洛阳净土寺。13岁时破格剃度,15岁时在四川成都受具足戒。贞观三年西行求法,贞观十九年正月十七回到长安。太宗闻知后在洛阳颁发敕令,并于二月初一在洛阳仪鸾殿接见玄奘。

    玄奘不辱使命,第二年完成《大唐西域记》,该书记载了138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其中亲历110个,传闻28个。其后就有西域僧人不断到洛阳说法释经。“两经法主,三帝国师”神秀长期生活在洛阳,与禅宗慧能一样圆寂后葬在洛阳。可以说,以《大唐西域记》成书为标志,西游文化在洛阳开始形成。唐中期牛僧孺吸收《大唐西域记》相关章节著《幽怪录》,促使了西游文化以洛阳为中心开始演绎和流传。

    宜阳西游文化的历史遗存

    据清末县志记载,宜阳境内直接或间接涉及西游文化的寺庙几乎遍布每个乡镇,且建寺年代大多在明代以前。直接涉及的寺庙有15处:隋末白龙寺建于坡头村北;唐初所建的唐太宗庙在盐镇北册村,铁佛寺、铜佛寺在赵保乡,两处二郎庙,分别在石陵乡和赵保二郎屯村;建于唐中期的西佛阁位于锦屏山,西佛洞位于锦屏镇宋殿村,花山庙(原名大圣庙)位于盐镇乡;唐末玉皇庙建于盐镇乡,琵琶寺建于柳泉镇沙坡头村,西佛庙在韩城袁庄村,火神庙二处,分别在董王庄和韩城镇。此外,灵山寺、真武庙、福昌阁等均建于唐朝以前,且都设有西佛殿;同样修建于唐朝以前的圣因寺,内设大圣殿,足见崇尚孙悟空之风浓重。

    据统计,宜阳县境内记载西游文化内容的碑刻有47通,多数被毁,现花山寺内存18通。相关内容有:一是清乾隆十五年《重修齐天大圣孙佛老祖庙序》载:我孙佛老祖,庙宇实建于此山。二是清乾隆十五年《重建花山山庙碑记》载:斯山也,即西游记所称齐天孙佛成圣处也,故其庙在焉。三是清乾隆十五年《重修西佛殿碑记》载:群峰拱绕,中有灵洞,人或谓孙大圣之祠也。四是清道光八年《重修齐天大圣木暖阁序》载:盖花果名山、中州福地,实齐天大圣之所从出也。五是清光绪二十八年《重修悟祖圣殿碑记》载:每岁重阳节朝临进香多会于此,则见有悟祖神圣显灵不已,人之获福无数矣。据粗略统计,花果山景区有北魏至晚清崖画、崖刻20余处,多数已自然风化,现有7处明代石刻尚存。

    宜阳西游文化的民间资源

    宜阳众多的寺庙与西游文化有关,众多的民众信仰斗战圣佛孙悟空,民间流传着许多与西游文化相关的传说故事,有很多与《西游记》中相符的村名、山名、地名,有流传千年的大圣歌、大圣舞,有延续至今的敬奉大圣孙悟空的习俗。宜阳实际上是西游文化产生传播的核心区域。

    神话故事传承西游文化

    宜阳境内与西游文化有关的寺庙均建于明朝之前,每个寺庙所在地的群众中都流传着不少和《西游记》书中一致的传说、典故、神话故事。一些不识字的老人,说起来头头是道,几乎是西游文化的再现,是原生态的西游文化。据统计,宜阳涉及西游文化的传说故事有100多个,其中伏羲除水怪神话故事流传最广,其大意是伏羲在洛河运粮,到花果山取圣水做饭时,其小女儿被洛河水怪吃掉。伏羲又听当地村民说水怪作恶多端,于是派人在黄涧河入洛河处与水怪苦斗了七天七夜抓住了水怪。水怪形似猴状,火烧不死,烟熏不死,刀砍不死。伏羲安排人到袁山顶阴阳庙中用五色石将其砸死。这一说法与鲁迅先生认定的孙悟空原型“无支祁”雷同。

    宜阳地名记载西游文化

    莲庄乡有莲花山,花果山西有扶猪山,东有万佛(猴)山、鹿蹄山,东北有五龙山。花果山区域内有南天门、玉皇顶、水帘洞、火焰山、柿树沟、蟠桃沟、九龙洞、师徒峰等地名。

    穆册乡有南天门、玉皇庙、高老庄等村;柳泉镇有龙潭村、鱼泉村;寻村镇有龙王村、马沟村;赵保乡有马河村、铁佛寺村;莲庄乡有养马村、孙留村;张午镇有龙窝村;白杨镇有蝎子山村;三乡镇有东王村;丰李镇有黄龙庙村;高村乡有寺岭村;盐镇乡有柿树坪村;董王庄乡有灵官殿村;樊村乡有烟火口村。

    民众信仰尊崇西游文化

    宜阳县境内几乎村村有敬孙悟空习俗,很多农户家里有大圣牌位,有的还专设大圣神像,初一、十五上香祭拜。据不完全统计,全县诚信孙大圣民众达几万人,参与者人数更多。由于西游文化的影响,花果山有专业塑孙大圣泥像传承人王朝章。柳泉镇汪营村有孙大圣造像传承人牛新年。其创作手法丰富多样,包括雕塑、泥塑、烧制彩陶等,在洛阳一带颇有名气。

    传统节日包涵西游文化

    宜阳传统节日里西游文化氛围浓厚。除夕夜多数寺庙唱大圣歌;元宵灯节各乡镇杂耍队伍都打齐天大圣旗,跳大圣舞、猪八戒背媳妇活动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清明节不少信徒到寺庙给西佛敬香;团圆节外出村民回家后先到寺庙给西佛上月饼、水果等供品。

    民间传说演绎西游文化

    宜阳花果山以及周边的张坞乡、上观乡多数村民家家户户从来不设院墙,尽管豫西匪患历代都有,但花山村周边地区几乎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明代知县沈演(1547-1550,江苏淮安人,因政绩突出入宜阳名宦祠)感宜阳国泰民安,留下了“地偏僻、民风淳;土层薄、人情厚”的赞叹。县志载:赤眉军在花果山下向汉军投降;李自成兵败后在花果山地区挖金,但没有扰民记录。民国三年,镇嵩军第三路军驻宜阳,司令憨玉坤率连以上军官先到花山庙敬拜孙大圣,尔后又出100大洋在锦屏山修大圣阁。

    传统庙会表现西游文化

    自古以来,宜阳以洛河为界,南北两山从农历正月初八在花山寺(大圣庙)给孙悟空过生日开始,相继举办传统文化庙会,至农历九月九日在花山寺结束,排列顺序井然有序,各具特色。直接涉及西游文化的寺庙以唱大圣歌、跳大圣舞、念大圣经为主,昼夜不停;间接涉及西游文化的寺庙也几乎都有专业的歌舞队,表现西游文化内容。历史上三月初三是花山寺(大圣庙)大会与洛河对岸的福昌阁会重叠。花山寺(大圣庙)会期三天,锣鼓喧天,彩旗招展,全部以敬拜孙悟空为主,形式包括白天进香、跪拜、供果、念大圣经、许愿、还愿;晚上守夜、陪佛、唱大圣歌、跳大圣舞。福昌阁庙会自隋始,唐朝时辐射范围南到峨眉山,北达黄河,东接开封,西至西安。三天时间内,八方香客云集,热闹非凡。据县志载,明时香客最多可达百万之众,绵延数十里,蔚为壮观。五大社按顺序上社敬祖师(玄武),每个社有二十四个杂耍队,每个队打二十四面彩旗,其中排在令字旗后的黄色旗帜就是齐天大圣旗。宜阳多数寺庙每年只有一次庙会,但花山寺农历九月九日还有第二次,是全县庙会活动的压轴戏。会期长达半月,周边省、市、县、区众多善男信女蜂拥而至。花山寺(大圣庙)附近村镇几乎户户有人参加。近邻嵩县、洛宁、伊川、洛阳、偃师等地也有众多香客前来。庙会活动除重复三月三庙会内容外,还增加了敬拜大圣母亲、读孝经、重温二十四孝活动等。同时还有教诵大圣经、唱大圣歌等西游文化传承活动。现在,洛阳市西游文化第六代传人王米知就专门从事教诵大圣经、唱大圣歌培训活动,花山寺也因此被评为创建和谐寺观活动先进集体。

宜阳风采

    宜阳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部,东与洛阳相连,西与洛宁相接,南与嵩县、伊川交界,北与新安、渑池、义马为邻,总面积1670平方公里,总人口70万。宜阳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地形地貌特征素有”三山六陵一分川,南山北岭中为滩,洛河东西全境穿”之称。有花果山、岳山、锦屏山、香鹿山、灵山、汉山、莲花山、万佛(猴)山等22座山峰,最高海拔1831.8米。

    宜阳历史源远流长。夏属豫州,商属雒西地。西周为周南地,召伯曾在此听政。春秋归晋,亦曾为毛国地。战国时,韩国曾以此为都。汉至晋历属河南郡、弘农郡。北魏设宜阳郡。后更名昌洛县,隋改为寿安县,唐改寿安县为福昌县。元代再称宜阳县,一直沿袭至今。

    宜阳文物古迹遍布。全县有仰韶、龙山和商周等文化遗址14处。战国韩昭侯墓、张良墓、晋高祖陵、曹魏二杜墓、明毕督堂墓、明尚书吴连墓、王邦瑞墓、李文墓等古代名人陵墓36座;有韩国故都、汉八关城、眉城、福昌城、古石城、寿安城等古城址15座;有光武庙、五花寺塔、灵山寺、龙潭寺、虎头寺、福昌阁、大龙坛等古代20余处宗教建筑。有三乡驿、柳泉驿、兴泰宫、连昌宫等唐代遗址6处。其中灵山寺、五花寺塔、韩都故城遗址、晋高祖陵等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灵山文化庙会、苏羊竹马、聂氏膏药等被列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宜阳文化底蕴厚重。古有汉唐故道、洛河水运贯通东西二京,丝绸之路以洛阳为东起点,水陆两路必经宜阳。历代王公大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西周召伯、汉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都曾涉足宜阳;韩昭侯、汉张良、后晋高祖等死后葬于宜阳;唐代李白、白居易、许晖、刘禹锡、杜牧、韩愈,宋代欧阳修、司马光、邵雍,金元好问,元代兰楚庭,明代唐寅、王铎等都曾到宜阳游览山水凭吊古人,留下不少诗文佳作。诗鬼李贺生于宜阳,其诗歌成就及影响有目共睹,宋时苏东坡在宜阳讲过学,张耒任宜阳知县达6年之久,留下诗篇200余首。

    宜阳地处洛河流域,不仅是河洛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西游文化的重要产生地。在洛河两岸,不少民众的宗教信仰就是把孙悟空(宜阳群众称为西佛)奉为神明。由于影响广泛,当地流传了非常多的西游故事,后来就成为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重要素材。现在,宜阳不仅仍有大量民众信奉西佛,而且有好多地名与西游故事中的地名相同,就连敬奉西佛的庙宇建筑至今仍有保存,一些古碑刻和史料记载更能充分证明宜阳是西游文化的滋生地。西游文化在宜阳民众间影响深远,越来越多的善男信女传承西游文化、发展西游文化,使西游文化在宜阳广大地区仍然保持着原生态的纯真面貌。

西游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保护利用西游文化是一项科学的、系统的工程,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措施。基于此,近年来,宜阳先后到省、市听取有关专家学者意见,调整工作思路。专家们经过认真论证,给他们理出了一条清晰的工作思路,帮助宜阳制定了可行的工作措施,并提出了宝贵意见。

    过去,宜阳单一就西游文化说西游文化。专家们论证后指出,西游文化是和洛阳地区浓郁的佛教文化紧密相连的。

    一、以花果山景区为核心,着力打造西游文化核心集聚区,以神猴崇拜彰显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

    二、以宜阳为中心区域,以敬拜西佛(孙佛)和祭祀活动为载体,扩展周边地区为西游文化富集区。

    三、以洛阳为中心,辐射周边洛阳白马寺、偃师玄奘故里等地,带动西游文化辐射区。

    积极保护西游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西游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更是世界人民的优秀文化。因此,近年来,宜阳县委、县政府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对西游文化的保护利用。

    宜阳县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张国松为组长,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康凌香,副县长张玉杰等四大班子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专家组成的西游文化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和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县财政将此项工作的经费纳入预算,并配备了工作车辆,为做好此项工作奠定了基础。

    1991年10月,国家林业部对河南省林业厅做出批复,同意建立花果山森林公园。同月,河南省林业厅勘察设计院完成了花果山景区资源调查及整体设计,1993年5月正式批复,将花果山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花果山开发保护于1993年起步,陆续修建了山门、北斗阁和简易登山步道。

    1998年,花果山再次掀起了开发保护热潮。几年后,先后筹资数千万元,硬化了景区道路,架设了景区电力、通讯及电视线路,建成了书画院和将军碑林,开辟了停车场,配备了部分服务设施,完善了保护标志。与此同时,花果山宾馆、西游记宾馆、怡园山庄、猴王山庄、南天门度假村等一批宾馆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2001年花果山景区保护开始初成规模,并进入国家3A景区行列。

    2003年3月1日,《河南洛阳花果山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出台,计六章四十八条,对其范围内西游文化资源予以保护。2008年12月,宜阳邀请国内著名西游文化专家,举办西游文化暨花果山开发保护研讨会。根据与会专家建议,宜阳县将全力打好西游文化这张牌,做好西游文化传承工作。

    统筹谋划发展,弘扬西游文化

    在中国西游文化研究中心的指导下,成立由民间文艺家、教师、退休干部组成的宜阳县西游文化研究会,经常性地组织会员深入花果山一带采风,进一步挖掘、整理、出版保存流传于民间的西游文化相关内容资料。

    邀请有关领导和国内知名人士参加,举办西游文化节、展览会、演唱会、学术交流会、拍摄影视剧等,提高花果山及宜阳县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在花果山投资建设一座大型西游文化主题公园,整合洛阳玄奘寺、白马寺等与西游文化相关联的景区,打造一条以西游文化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的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等精品线路,扩大花果山的对外影响,花果山有计划的恢复蟠桃园等西游文化元素。

    发展农家游。采取资金扶持的办法,引导花果山一带如高老庄、花山村等村群众围绕西游文化开办农家宾馆。同时,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引进企业开发,经营西游文化纪念品及对花果山特色山珍。

    每年夏季在全县开展为期一月的“读《西游记》名著,游花果山圣境”活动。免费对全县城乡群众开放花果山景区,增强广大群众热爱家乡、建设美好家园的自信心。

    组织县内外文艺工作者创作与《西游记》有关的文艺作品,在一年一度的“滨河之声”广场文化活动、灵山文化庙会等舞台上进行展演,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同时,邀请省内外知名书画家、摄影家到花果山采风,创作精品佳作。

    利用花果山景区的地理条件,采用高科技手段,集声、光、电于一体,复原西游故事,打造西游文化体验园,并研制开发西游故事中有关人物、神仙、妖怪的模型玩具,大力发展壮大西游文化产业。

    

关于命名河南省宜阳县为

“中国西游文化之乡”并建立

“中国西游文化研究中心”的决定

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并宜阳县人民政府:

    宜阳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河洛文化的中心区域。宜阳县境内花果山有始建于北魏年间的寺院、庙宇等古建筑以及崖画、古栈道、石刻碑记等历史文化遗存遗迹。东汉和唐代发生在洛阳的两次赴天竺取经故事及宜阳的方言、村名、地名,大量关于西游文化传说及齐天孙佛崇拜为国内所罕见,是中国西游故事的早期滋生地和重要传播地,对一系列西游文化作品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

    宜阳县委县政府重视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并致力于西游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经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和论证,现决定命名宜阳县为“中国西游文化之乡”,并建立“中国西游文化研究中心”。

    希望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并宜阳县人民政府按照发展规划,总结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成功经验,为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2011年3月15日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