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波特曼:用艺术改变世界的城市天际线
http://www.cflac.org.cn     2011-04-29     作者:云菲     来源:中国艺术报

    4月15日至6月12日,首都博物馆迎来“约翰·波特曼:艺术与建筑”展览,展出美国建筑师和艺术家约翰·波特曼50年建筑设计生涯中著名的建筑项目,以及由他创作的包括家具、画作和雕塑在内的独家收藏。该展览分别于2009年在他的家乡亚特兰大、2010年在上海展出,今年移师北京成为其海外巡展的第二站。对约翰·波特曼而言,举行展览的亚特兰大、上海和北京,分别代表着他职业生涯乃至生命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建筑作品遍布世界三大洲的约翰·波特曼,擅长将建筑与当代艺术相结合,并透过丰富的历史背景与当地文化的发展,创作出混合用途的“城市建筑综合体”。约翰·波特曼是美国亚特兰大人,他在亚特兰大最著名的项目是跨越14个街区的桃树中心综合建筑群,体现了其对城市商业区的贡献,其中包括许多地标性建筑,例如1967年开业的亚特兰大凯悦大酒店,凭借高达22层的中庭创造了建筑史上的丰碑而享誉国际。1975年,约翰·波特曼承接了第一个国际项目——设计和建造布鲁塞尔国际贸易中心,随后开始转向远东发展。继第一个国际酒店项目——新加坡丽晶酒店后,他又操刀了滨海广场这一大型综合项目。这些作品不但改变了所在城市的天际线风貌,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并且藉由建筑的兴建促进了当地城市的发展,这其中也包括2008年位于建国门外大街的作品——北京银泰中心。作为被中国建筑学会评为近50年最富创意的设计之一,它不仅彰显了约翰·波特曼的建筑风格,更成为了北京城市的代表作品,对北京天际线建筑影响意味深长。“约翰·波特曼在改变了他的家乡城市亚特兰大的建筑艺术后,也改变整个世界的城市天际线。”该展策划人杰弗·里格罗夫说,“他对建筑功能应该如何运用的重新思考和体验彻底改变了参观者对这个行业的认知。在约翰·波特曼的职业生涯早期,他意识到为了能实现他的设想,他必须在他作为建筑师的身份中加入地产开发者的角色,所有这些主题将在展览中得以说明。”

    此展主要展示了约翰·波特曼建筑设计事务所在亚洲的9个项目:1987年的新加坡海怡广场、2003年的上海明天广场、2008年的北京银泰中心,以及在建的上海金虹桥国际中心、杭州的浙江财富金融中心、温州的置信未来广场、韩国仁川的松岛国际城规划和“仁川塔”双子星大厦,以及上海的豪华石库门综合体项目“波特曼│建业里”。此外,观众还可透过两个正在中国进行中的建筑项目观赏约翰·波特曼的建筑设计:位于上海外滩的华尔道夫酒店,该项目将完好地恢复和保护当年外滩2号上海俱乐部的历史原貌;以及深圳的宝安华侨城大酒店和酒店式公寓项目。

    其实,约翰·波特曼与中国的建筑景观有着深厚的渊源。早在1979年改革开放初期,作为第一批受邀的美国建筑师中的一员,他于1980年开始在中国发展,其先锋之作——上海商城是一个巨大的多功能综合建筑。而快速发展中的北京在约翰·波特曼的眼中,是在中国继续其成就与革新的要素。“我会透过观察人们的作为来了解背后的原因。最好的设计是对环境和经济所涉及的因素都要考虑周全。最好的商人不仅是要销售产品,而是要寻找出解决方案。我们也会更加专注于我们正在做以及将来要做的事情。”他不但以能够从内观察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为傲,更放眼充满期待的未来。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也对能够展出与中国关系密切的约翰·波特曼的作品感到高兴:“他的建筑对于城市功能的丰富和提升,对于人类愉悦宜居体验的追求,都值得学习和尊敬。”

    在多年致力于将艺术融入建筑,包括自行设计家具和照明装置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约翰·波特曼还进行绘画和雕塑创作,更进一步表达他对艺术的观点:“和艺术在一起,不论是看一幅画作,听一场交响乐,还是做艺术化的表达,都能让人更贴近真正的自己,也必然重塑人们对于周围世界的观点,激发人们改变周围世界的灵感。”他说:“理解人类价值以及人类与空间、自然和光线的关系,能发展出跨越国界的作品。中国文化并不只是拥抱西方设计,而是将西方经验融入中国文化,从而创造出美丽的综合方法。”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