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江南岸 踏歌采风江苏行——中国音协“江苏行”采风活动纪实
http://www.cflac.org.cn     2011-04-22     作者:葛逊     来源:中国艺术报

    繁花似梦水如烟,最是人间四月天。应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盛情邀请,中国音协主席赵季平,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沛东率领中国音协“江苏行”采风团于4月15日至20日在江苏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创作采风活动。

    江苏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中国音协“江苏行”采风活动高度重视。罗志军等先后两次亲切会见了参加中国音协“江苏行”采风活动的赵季平、徐沛东、印青、孟卫东等著名音乐家。罗志军对音乐家们说,在江苏发展的关键时期,胡锦涛总书记殷切期望我们继往开来,坚持“两个率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希望江苏注重加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由“文化大省”加快建成“文化强省”,江苏用实实在在的业绩写出了漂亮的答卷。我们江苏全省人民热烈欢迎音乐家们深入江苏走一走,看一看,亲身感受一下。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新力亲自与采风团面对面交流,介绍江苏建设文化强省的做法和实践,期望音乐家们在零距离感受江苏的同时,能创作一批富有时代精神、为人民群众喜爱和传唱的精品佳作。徐沛东在采风现场饱含激情地对采风团成员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大家用音乐展现“创业、创新、创优”为核心内容的新江苏精神,这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中国的具体体现,也是当代中国的新形象和新风采。同时,他还要求大家把在采风活动中的亲身感动、感受和感悟,化作心中的旋律,创作出又新又美的时代旋律,向全社会推出一批反映伟大时代巨变、描绘人民群众精神图谱的文艺精品力作。

    四月的江南阳光灿烂,桃红柳绿,莺歌燕舞,江南的春天给人如常的温暖舒适,但今年的四月对于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江苏来说却极不寻常。参加中国音协“江苏行”采风活动的赵季平、徐沛东、印青、孟卫东、韩新安、屈塬、浮克、陈涛、李朝润、朱昌耀、何山、吴小平、方鸣、葛逊、杜晓苏、阮小星、孟文豪等著名音乐家云集江苏,阵容强大。

    这次采风的重点是深入苏南城乡基层,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动实践和时代气息。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是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明星村庄”。84岁的华西村原党支部书记吴仁宝,无数次被聚焦的“明星村官”,亲自与音乐家们面对面交流,这位村官用江阴话告诉大家:“啥叫社会主义?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人民幸福怎么理解?有三句话:生活富裕、精神愉快、身体健康。”

    音乐家们走在华西村,这里村容村貌美,生态环境美,村民心灵美,到处是景观。村内有农民公园、农业观光园、百米金塔、千米巨龙、万米长廊,以及天下塔群、龙西湖、天下居民小区等80多个旅游景点,每年接待游客在100万人次以上。全村实现了“三化三园”,即绿化、美化、净化,远看像林园,近看像公园,细看是农民生活在幸福乐园。一座高度在中国排名第八的328米的高楼将挺立在华西村的土地上。华西村在自己的土地上、也在共和国的农村史上写下了一个又一个传奇。华西人的幸福写在脸上,也写在舞台上。华西特色艺术团还为音乐家和前来参观的人们送上了一场精彩演出:在音舞快板剧《要看稀奇到华西》、戏曲联唱《六爱精神薪火相传》等节目中,华西人在舞台上演绎了自己的精神,增添了音乐家们更新更深的认知和感悟,不时回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音乐家们认识了村支书常德盛,这是一个用实际行动诠释“百姓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基层共产党人。有点旧的白衬衫,沾着泥的黑布鞋,这样的“行头”的确很难让人与这个人均GDP已连续9年超2万美元,人均纯收入超2万元的蒋巷村当家人联系起来;他当村官46年,“让”掉的工资、奖励、股金、销售提成收入全部用于提高村民的福利和村级各项事业建设,他一手创办的常盛集团改制时,他坚持不占一分钱股份。如今的蒋巷村中户户住别墅,人人有活干,亭台水榭,荷藕长廊,别墅成群,工业园中机声隆隆,生态园中、民族馆内游客如织,农民公园中、老人公寓内笑语欢声,如今的蒋巷村可以说是处处生景。但他依然和老伴住着小平房,老伴没有正式工作,平时靠打零工挣钱。常德盛告诉大家:“入党当干部,是党组织和群众给了我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在我心中,解决老百姓的困难和疾苦,是党支部尤其是党支部书记义不容辞的责任,全心全意为村民群众服务,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干部应终身奋斗的目标。”蒋巷村每一户村民家中,都留下了一连串关于“常书记的故事”。“你是我们的好公仆,你忘我精神像一阵清风鼓起了我们心中的帆……”这是蒋巷人妇孺都会吟唱的一首献给老支书的歌。音乐家们聆听和品味着蒋巷人带着泥土芬芳的一片真情,感受来自火热生活的歌声与微笑,心中更加增添了对党和人民的感情。在交流和座谈中,大家畅谈深入采风中碰撞出的火花和激发出的灵感,纷纷表示要肩负起自己的历史担当,要努力用音乐来讴歌赞美时代与人民。

    昆山千灯古镇是思想家顾炎武、昆曲创始人顾坚的故乡。喜爱亲近自然和绿色的音乐家走进大唐生态园,感受古镇旅游与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相结合,形成的生态新农村。音乐家们惊奇的发现,这个貌似植物园的生态园,其实就像一个建在园林里的浓缩版的现代化农业园,令人惊喜不断。只见园内果树成林,树下绿草如茵,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春天的生态园美不胜收:金黄色的小黄杨、翠绿的冬青、鲜红的月季、粉色的蝴蝶兰等,一簇一簇相依相偎,走在路上,仿佛置身花的海洋。而路边长长的灌溉水渠里,巧妙地“睡”着几朵并蒂莲,显出几分雍容和雅致。路边淡绿的蚕豆苗与怒放的月季相间,一红一绿,好一番风情。农作物与花卉一组合,竟变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大家纷纷合影留念,阳光下,花丛中,留下了音乐家的灿烂笑容和欢声笑语。

    江南山美水美,充满温情。同时,江南又是一方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在山含水润中,钟灵毓秀的水土既孕育了秀丽宜人的自然风景,也浸润出祥和文明的文化气质,是昆曲、苏州评弹、锡剧等艺术的发祥地,涌现出一大批如顾坚、阿炳、刘天华、杨荫浏等昆曲、音乐大家。一路采风一路歌,大家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阿炳纪念馆,江阴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三兄弟纪念馆。他们以音乐为生命,求索创新、严谨务实的治学风范;自尊自强、勇往直前的民族气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报国精神,拨动了音乐家们的心弦,纷纷挥笔留下了真挚的感言。

    自苏州“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昆曲《牡丹亭》中杜丽娘有这样的唱词。园林和昆曲是苏州的两大文化遗产。在苏州园林般的苏州昆曲传习所,院内不仅有传习所发起人贝晋眉、张紫东、徐镜清、穆藕初等有识之士的塑像和介绍,更有立体展示昆曲传习形态的各个具体场景,是昆曲传习活的博物馆。音乐家们走进这里,整个身心会被浓浓的艺术氛围所浸润,更为这里有一群热爱昆曲艺术的当代传人所感动。这里,优美的唱腔萦绕着美轮美奂的亭台楼阁,令很多从未接触过昆曲,完全听不懂唱段的音乐家也如痴如醉,陶醉其中。一批昆曲传人,执着地游走于坚守与创新之中。观赏昆曲《牡丹亭》实景演出后,大家心中默默地向他们致敬和致谢,深感中华有幸,昆曲有望!

    “天下名琴尽江左”。采风期间,音乐家们还应邀出席中国无锡吴文化节闭幕式暨“纪念民族音乐家刘天华、阿炳作品音乐会”,与近千名观众一同观看了一台名家云集、精彩纷呈的音乐会。聆听了弦乐合奏《二泉映月》《良宵》,二胡与乐队《月夜》《病中吟》《听松》,琵琶独奏《昭君出塞》《虚籁》,二胡独奏《闲居吟》《空山鸟语》《烛影摇红》《二泉映月》,琵琶古筝二重奏《大浪淘沙》,民族管弦乐《变体新水令》,二胡齐奏《光明行》。

    在采风音乐之旅中,音乐家们还参观了灵山胜境——梵宫,欣赏了《灵山吉祥颂》;游览了太湖风光,参观了无锡东山陆巷古村落。在东山吴侬茶园,观赏了碧螺春的制茶工艺。阳春四月到东山,少不了一杯碧螺春。山脚下茶坊里,雅致包厢,露天茶座,一边品茶一边欣赏美不胜收的茶果树美景,不禁令人心旷神怡。山下是茶馆,山上是茶园,中间隔着茶叶炒制作坊。音乐与茶有缘,音乐家喝茶,光凭一个“喝”字显然不够,一杯碧螺春需要从采、摘、炒、泡各个环节来品才够味,于是,音乐家的脚步走进茶坊,看茶园,采茶叶,从拣茶,炒茶的休闲活动中,获得了知识和乐趣。

    江南风光看不够,更待创作喜丰收。采风是帆,眼睛是船,几番对望恋恋江南。采风归来,音乐家们满载着感动和喜悦。此刻,每一个音乐家的心,在感动中聆听,在聆听中感悟,采风团每个人的心中都在酝酿着讴歌时代与人民的美好旋律。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