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精致,做别致,做极致——电视剧《风声传奇》导演董志强答记者问
http://www.cflac.org.cn     2011-04-01     作者:丁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刚刚过去的3个月时间里,观众已经看到了太多的谍战剧,《黎明前的暗战》《风语》《借枪》《旗袍》《白狼》等等数不胜数。本报曾特辟专门版面对此进行特别关注。就在荧屏银幕上一片谍海风云大背景下,电影《风声》广为流行之后,30集电视剧《风声传奇》正在北京、上海两大卫视热播。该剧仍然以麦家小说为原型,打造为“风声”、“鹤声”和“无声”3部分,成为最近翻拍重拍改拍电视剧中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对于这样一部被推上风口浪尖的作品,记者联系了该剧导演董志强,通过电子邮件给他发了一份“考题”。与记者预想的常规性回答不同,他的答题多少令人有些“意外”,仔细阅读才发现确有深意。

    记者:电视剧《风声传奇》的播出受到观众的热情关注,网友纷纷发帖,有叫好,也有质疑,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该剧的关注度。该剧分“风声”、“鹤声”和“无声”3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忠实于原著,其余为延伸创作。在这方面您获得了哪些经验,有什么体会?当初拍摄缘起是什么?

    董志强:说不上获得了什么经验,更无何种体会,缘起也更无从谈起了。因为《风声传奇》就是一活儿!行有行规,活儿有活儿路,手艺人牢记这一点,其他的都可以不介意……

    记者:当下,众多谍战剧潮起潮涌,作为导演,你对于谍战剧的风靡有什么思考,而《风声传奇》又依靠什么脱颖而出?如何避免观众的审美疲劳以及谍战剧在情节上的单一化和类型化?

    董志强:还是那句话,把活儿做地道了,做到暂时自己不遗憾了,永远问心无愧了,自然也就会让人注意了。至于喜欢还是讨厌或是无所谓,那倒是任何人都左右不了的自由,但有一点,欲求社会的尊重首先要自重。把活儿做精致了,做别致了,做极致了,知音一定会有的,哪怕只是少数……多数更好!

    审美疲劳无法避免,久而生腻,复而生厌,但这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求新求变是永远的。创作这种活儿,凭经验是不可以的,凭热情是必须的,凭心理需要是绝对的。只要是真正的需要就会变,常变就会减少审美疲劳!你自己都行(háng)活儿了,别人不疲劳才怪了……至于说到谍战剧的风靡或跟风,只是一种暂时的社会现象和需要,不会久远。但其本质的存在会是永远的,只是表现形态的变化而已。就像爱情片一样会永久的。人之间的相斗和人之间的相爱永远会并行存在。高智商的瞬间博弈与低智商的盲目温暖都会给人带来永恒的愉悦。人在精神匮乏之时对二者的需求尤为明显。

    记者:与电影版《风声》谁是“老鬼”最后才揭晓不同,电视剧《风声传奇》在第二集便通过李宁玉的一段回忆,向观众亮出她便是“老鬼”的底牌。那么,之后的叙事节奏如何把握,悬念如何设置?

    董志强:观众的审美经验愈来愈丰富,对结果的判断愈来愈准确,这是让创作者尤为头痛和无奈的。而产生结果的发展过程是千变万化的,是靠审美经验不可预测的迷走神经。“原来如此”比“到底是谁”肯定更复杂、更有意思。

    记者:在人物塑造上,廖凡饰演的新角色老潘成为贯穿3个篇章的人物,也由原著中叙述者、见证者的身份,转变成3段故事的主要线索人物。在此方面也是一大突破,请具体谈谈此人物的设置,以及在整个故事中的作用。

    董志强:说不上突破,各有所长,各有所需,只是从对事件的关注转到对人物命运的关注的变化上,老潘起到了一个平台作用。

    记者:电视剧中,主人公面临信仰与爱情的艰难抉择,也时刻牵动观众的心。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由反特片嬗变而来的谍战剧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逻辑推理,她吐故纳新,开始重视人性的开掘和思考。但从目前发展看,这类作品,有没有危机,或者说如何应对她将要出现的困局?

    董志强:此话题过大,一言难以蔽之,况且也属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我认为:人为是伪!求真永恒。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