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北京人的精神肖像
http://www.cflac.org.cn     2011-03-18     作者:张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王府井》进入精排

塑造北京人的精神肖像

    国家大剧院2011年全力打造的大型原创话剧《王府井》目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中,3月15日,记者前往探班。建组一个月以来,该剧经过了前期分场排练,已进入精排前的最后准备阶段。虽然还只是轮廓初具,却已显示出震撼人心的戏剧张力。

    定位于展现北京人乃至中华民族精神的《王府井》,可谓是部跨越百年的恢弘剧作,从1910年辛亥革命前夜直至2010年。该剧分为上下部,这次率先公演的是由郑天玮编剧、任鸣导演的上部,最后将时光定格在1948年。四幕大戏浓缩了清王朝、民国、抗战、解放前夜四个沧桑变幻的时代。全剧以王府井金街上仗义正直的“禄顶鸿”帽店少东家佟寿春为主人公,以帽店之动荡变迁为情节线,并辅之以商街各色人等的命运起伏,勾勒出一幅张力十足、大气恢弘的史诗画卷。正如编剧郑天玮所说,“话剧《王府井》不是一家一户的发家史,也不是王府井大街的纪录片,而是一幅北京人的精神肖像。”

    四段“骨子戏”令人回味

    仅仅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30多个,核心人物也有七八位,《王府井》可说是一部宏大的群像戏。探班现场,剧组展示了四段不同节奏的“骨子戏”,仅从这些片段来看,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恩怨、利益以及情感纠葛已足令观者时而屏息,时而拍案,时而欢笑,时而落泪。

    ——王府井商街被烧,面对军阀的枪口,“禄顶鸿”帽店的掌门人佟寿春带领众商铺掌门人以性命及铺面作担保,救出炒肝店老板蔡仙儿,扣人心弦,荡气回肠。最动人是那句:“买卖人守德不守财!”

    ——如果没有儿女情长的点缀,“群英”的血性似乎也少了一些温情的滋润。在这部“纯爷们”的戏里,唯一的感情线索是佟寿春和云儿的感情戏。一对自小青梅竹马的男女,只能相隔于王府井长街,却无法长相厮守的痛楚,被于震和程丽莎诠释得淋漓尽致。最心酸是那句:“这条街怎么那么宽?隔着咱俩的一辈子。”

    ——因佟寿春之子安康杀了日本人的马,日本宪兵队包围佟家,太监喜爷突然挺身而出,痛骂贼寇,与安康双双赴死。王劲松出彩的表演令喜爷的形象如神来之笔摄人心魄。最凛然是那句:“就让我这没根的人换这条有根的街!”

    ——经历了众多的世事变迁,佟寿春和王爷这对情敌兼对手在狱中聚首,曾经的恩怨情仇都烟消云散,王爷的“胯下赔罪”和临终嘱托,佟寿春面对王爷尸体那深深的一揖,已经说不清究竟哪个更加动人,更令人回味。

    任鸣+于震,为北京爷们儿正名

    话剧《王府井》是导演任鸣创作的第十部“京味儿”话剧。但对于《王府井》的“京味儿”,任鸣又有不同于一般“京味儿”作品的解释。“这是一部充满诗意和大写意美的作品,也是一部从更宽泛、更深刻的角度表达北京文化的现实主义作品,它塑造的是精神层面而不仅仅是行为层面上的‘京味儿’。它充满激情,给人力量感,所表现的博大主题和民族精神是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王府井这条街的故事跨越了一百年,而这部作品就是让我们看到这一百年史诗般的辉煌,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任鸣说。也许是生活和工作始终没有离开过王府井这条街的原因,这部戏总能勾起任鸣心中的激动,“拍这部戏给我很大的冲击,让我在每天的创作中充满了激情和灵感,有时在梦里都在排戏。希望把自己对王府井的感情和对北京文化的理解揉进《王府井》的创作中,在现实主义风格的主体下运用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的诗意手法,追求一种大喜大悲、大开大合的气度,为观众们呈现一部具有震撼力的作品,也为大剧院完成一部有分量的保留剧目。”如果说跨越百年的历史仅是创作的底色,沉浮起落于历史沧桑与变幻中的“人”才是全剧真正的亮点,那么要想实现导演的创作理想,演员对于角色的把握当然成为首要也是必备的成功因素。著名演员于震是《王府井》的第一男主角,饰演“禄顶鸿”帽店掌门人佟寿春。谈及为何选择于震时,任鸣说:“他不仅是一个生长在东四八条的北京‘土著’,更有着超强的爆发力和与生俱来的‘混劲儿’,非常适合这个角色。”在排练现场,于震果然是一有想法就会毫不顾忌地说出来,有时甚至一个动作想出数套方案供导演选择,他认为“演员不是导演的符号,表演是一个不断在自己的内心中寻找依据的过程,每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发自我内心与所饰人物双重魅力的结合。”

    事实上,不止任鸣和于震——颠覆曾有的提笼架鸟的北京大爷形象,展现北京人性格中的包容、大度与肝胆,以一条商街的百年沉浮展现中华民族矢志不屈的民族精神——这也是《王府井》全体主创共同的创作愿望。正如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所说的那样,“这将是一部为北京人‘正名’的戏剧。剧中‘王府井’已不仅仅是现实中那条悠久历史的老街,更是一种精神内核的象征,这种精神内核正是勤劳、激情、坚韧、包容的北京人精神。”而最终呈现究竟如何,4月19日至5月3日,国家大剧院戏剧场,相信观众自己会找到答案。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