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古城的两件大事
http://www.cflac.org.cn     2011-03-14     作者:云菲     来源:中国艺术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大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大量以所谓“旧城改造”、“危旧房改造”为主导的城市规划,破坏了历史文化名城原有的传统格局、景观风貌、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今年全国两会上,文博系统的委员们就把目光聚焦在了北京和西安这两座历史悠久、文脉深厚、古迹众多却又历久弥新的古城上,他们关心着——

北京传统中轴线“申遗”与西安城墙保护——两座古城的两件大事

    两座古城的两件大事

    推动北京传统中轴线“申遗”

    北京旧城是我国历史性城市的典范代表,被誉为“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其中北京传统中轴线被称作“世界城市建设史上的奇迹”。由于各种原因,北京旧城未能从整体上得到妥善保护,其传统风貌已经受到了较大影响。但是,虽然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变化,至今北京传统中轴线仍然相对保存完好,并具有持久的活力与生命力,成为北京文化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内容。有鉴于此,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今年带来的众多提案中就有一份是关于北京传统中轴线保护的。他建议北京市政府将北京传统中轴线申报纳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在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和环境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及早启动北京传统中轴线“申遗”工作。

    北京传统中轴线形成于元代,位置在现今旧鼓楼大街的中心线及其向南的延伸线。明代统治者为了突出皇宫的地位,将中轴线向东移动150米,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传统中轴线。北京传统中轴线南起永定门的中心点,北至钟楼的中心点,全长7.8公里。这条传统中轴线上串连着四重城,即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单霁翔说,在北京传统中轴线上汇聚了城市中最具价值的众多代表性文物建筑,是古都北京城市格局和历史风貌的集中体现。现存的主要建筑有永定门(复建)、天坛、先农坛、正阳门、太庙、社稷坛、天安门、故宫、景山、北海、皇城墙、普度寺、万宁桥、火神庙、鼓楼、钟楼等;新中国成立以后,又陆续扩建了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以及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等。“这些建筑既是文化古都的象征,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单霁翔还以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为例:“这是20世纪50年代为迎接新中国成立10周年而建设的国家十大建筑中的两个,当时关于人民大会堂就提出了84个平面方案和189个立面方案。这些建筑‘使旧北平成为新北京’,翻开了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崭新篇章,同时也是北京区别于其他国内城市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已经成为北京城市发展历程的象征和见证,并且时至今日仍然在发挥着相关功能,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继续服务于社会生产、生活,是功能延续着的‘活着的文化遗产’,也是典型的20世纪遗产。”

    单霁翔说,数百年来,北京传统中轴线始终处于驾驭全城的至尊地位,众多重要建筑、广场和道路,或有序安排于中轴线之上,或对称布置于中轴线之侧,形成空间的韵律与高潮,“就像北京的一条文化血管,里面流淌的是一种北京的特有血液”。“北京传统中轴线两侧的街巷胡同相向布局保持着特有的格局和肌理,整个城市如此大面积的对称,产生出无与伦比的超然气度,独具特色的壮美和秩序由此而得以建立,平缓开阔的城市空间由此而得以控制。”单霁翔认为,经过长时间的营造,北京传统中轴线成为城市构图的核心,成为城市格局的脊梁,使城市空间序列严谨、主次明确、层级递进、收放有度,使宏大的城市具有了强烈的向心力和归属感。近年来,北京市重视传统中轴线的保护,陆续制定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北京中轴线城市设计》,这些保护规划和城市设计文件是对北京城市中轴线实施整体保护的重要依据,但是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仍然阻力很大,保护规划难以落实,执行难的问题突出,违反保护规划的建设时有发生。而对北京传统中轴线进行整体保护,将极大地推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遗产保护,使人们重新审视北京传统中轴线的重要价值,审视中华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审视北京城市的繁荣今天和壮美未来,通过保持和恢复传统中轴线的文化景观风貌,深入发掘其文化内涵,促进城市相关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使传统中轴线成为北京最富魅力的文化旅游路线。

    因此,此次单霁翔还就加强北京传统中轴线保护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一是建议北京市政府加大传统中轴线的整体保护力度,进一步扩大传统中轴线的保护范围,将传统中轴线两侧的历史河湖水系、棋盘式道路网骨架和街巷格局、传统四合院民居建筑群,以及传统中轴线两侧平缓开阔的空间形态、城市天际线和重要的街道对景、传统建筑色彩和形态特征等,均纳入北京传统中轴线的保护内容;二是建议北京市政府组织专业力量,对中轴线沿线文化遗产资源再次进行全面调查,深入研究和阐释传统中轴线的文化价值,制定北京传统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并将其纳入北京核心功能区规划统筹考虑实施,按照保护专项规划开展相关文物保护修缮和环境整治工作,对长期占用文物建筑、管理混乱的使用单位,加大搬迁腾退力度,切实改善北京传统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和景观风貌。

    依法保护和利用西安城墙

    作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西安城墙于明清时期在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城垣建筑之一,但这一集城墙、城河、环城公园为一体的大型文物景区在管理方面也相对复杂。

    为详细了解西安城墙的保护、利用情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张廷皓告诉记者,他进行了细致调查,并建议尽快编制和修订西安城墙的保护利用规划,并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执行。

    “由于过于注重开发利用,文物保护相对薄弱,西安城墙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2006年6月,西门城楼新装的大负荷的配电柜着火,险些酿成大祸,文昌门西面的城墙墙体出现了部分垮塌。此外,城墙瓮城的城、箭楼内安装的大负荷空调以及彩灯,使这些古建筑时刻存在着安全隐患;城墙上随处可见的电瓶车对城墙海墁造成了严重损坏;在城墙海墁上建起的装饰灯杆因打孔易使城墙海墁渗水,致使城墙墙体造成严重损害。”张廷皓说,尽管一厢情愿地进行“开发利用”,城墙门票一再提价,但客观条件所限经济效益未见有明显提高,却对文物造成了伤害。

    据悉,2009年9月陕西省人大颁布了《西安城墙保护条例》,但此后城墙被破仍时有发生。张廷皓介绍说,2009年国庆期间,西安城墙墙体外侧的明清砖墙用冲击钻打眼挂满了近10米高的大型旗帜;2010年上元灯会期间,为了固定灯座,在城墙到处挖沟埋线、钻眼,并在城墙安装大型广告,“这种广告至今还在做,眼下又要在南门城楼内建冲水式卫生间”。张廷皓表示,从经营中要效益、盯在城墙门票上显然不可取,文物管理者应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提出“120元亿装修西安城墙”这样的规划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利用十分不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保护单位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改变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体制须经相应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对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城墙来说,很多做法显然是违法的,有关部门一定要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张廷皓不无忧心地说。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