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的流动和流动的舞台
http://www.cflac.org.cn     2011-03-11     作者:孙毓敏     来源:中国艺术报

孙毓敏表演京剧《西厢记》选段

    “舞台的流动和流动的舞台”这句话听起来很像“绕口令”,实际上这是我对舞台及舞台演出的一种审美和观念。

    什么叫“舞台的流动”?我指的是在舞台上我们演出了人间的喜、怒、哀、乐,演出了古今爱情的悲欢离合,演出了战场的胜败和将士们的骁勇等等,总之,凡人间发生的各类故事均可以在舞台上一一体现。时空的转换跳跃、意象纷呈、物象转移,均可以通过舞台一一呈现。它给了演员足够的表演空间,给了演员足够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舞台的神奇和美妙,也就是说舞台的变换是可以流动的!是可以根据需要而不断创作变换的!

    换言之,如果舞台变成了铁板一块,一切仿真乱真,如偌大的宫殿、高高的城墙、坚固的库房、硕大的铁门等都弄成真的,且用电脑控制,电钮一揿,铁箱上升,露出门洞,演员上场。若某一天,电脑失控,演员刚刚走到一半,铁箱突然落下,岂不就是一场安全事故?这太可怕了!一旦换场,也全靠这电钮一揿,把舞台腾出来再演下一场。我一边看戏一边担心,完全破坏了我对美的欣赏心情。另有的舞台设计是让演员从高高的云端下来,要走近80级台阶,身后拖着长裙,一旦摔下多么狼狈。这样笨重的设计,又能起到什么提升美感的作用呢?这样一来,舞台无法流动,时空不能转换,物象无法转移,舞台成了铁板一块。这样的舞台是不适合京剧或其他戏曲来驰骋的!因为它的设计与戏曲的虚实结合理论是背道而驰的!

    再说说什么叫“流动的舞台”。就是说这个生动活泼的舞台是可以流动的!是可以搬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去展现的!我演戏几十年,在刚刚毕业的前6年,都是在全国各地流动演出,每年350场的指标任务,有200多场是在离开北京的外地完成的!凡是巡回演出,都给青年演员带来莫大的快乐和广泛的阅历。

    但一旦布景辎重负担过重,就无法流动了,人们往往要搞资金核算。如果光大布景大道具就装了10个集装箱,不提前一周出发,就不能按时到达目的地啊!再说如果下一站又接着演,连去多个地方,这些道具布景又如何才能按时运到不耽误演出呢?所以,思前想后,算来算去!多演多赔,少演少赔,不演不赔,剧团一懒,演员一散,无形中剧院就成了养老院了!这就是舞台流动的最大障碍之一。

    另一个妨碍流动的原因是市场的恶性循环。过去演出是剧场与剧团分成,挣1万元,剧团拿7000元,剧场只拿3000元,还要主动推票,搞好宣传组织。现在这一切功能也已弱化,剧场成了租赁机构,只负责要场租费,固定场租极贵无比,总在3万至5万上下。这让剧团不敢演出,因为不能保证上座率,无法解决因票价过高而将观众拒之门外的现象。380元到800元的票价,上个100来人就很不错了!逼得号称300元一张的票,在门口被“黄牛”降为30元一张,对剧团和剧场又有什么面子呢?因此说,过实的舞台包装和过高的票价及不正常的租赁关系就是造成舞台无法流动的重要原因。

    由于舞台不能流动,就造成了演出中缺少名演员的怪现象。实际上名演员不少,青年演员更多,就是演不起来,没地方去演。青年京剧电视大赛在全国开展,青年演员们勇敢上阵,但他们都很紧张,因为他们太缺少舞台实践了。正如大赛评委刘秀荣所言:“这些青年演员平时极度缺乏舞台表演的机会,要培养出一个好苗子,只是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需要在舞台上磨练。”另一评委张关正又说:“现在京剧的观众群、市场本来就不大,他们喜欢看名角儿,看老戏,对青年演员不熟悉。没有知名度,谁来请他们演戏呢?反过来说,没有露面的机会又如何能使大家认识他们呢?当年的不少台柱子,名角都是十七八岁已经成名,现在三十几岁还没名呢!什么时候才能出头呢?!”

    所以“流动的舞台和舞台的流动”中的种种障碍,将直接影响我国戏曲事业继承与发展,将直接影响京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将直接影响青年演员演艺事业的发展与前进,也将直接影响我国国粹艺术的生死存亡……

    因此我呼吁:舞台上布景要减负,要虚化,要以软景、幻灯为主,要减少实物!

    舞台演出要能流动到各地,要有计划地直接推向国际市场,有组织地号召剧团全国流动。

    剧场和剧团的关系要重新扭偏、回归正道。剧场要以积极态度从正面推动宣传青年演员,正面推动优秀演出,甘当无名英雄,不收渔人之利!

    演员和剧院领导更要加强事业心!要苦练内功,主动出击。票价不可过高,演出质量不可低下,以《陈三两》和《狮吼记》的小制作为例,只花2万元成本的老创作之路是否可以借鉴。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学堂、深入人群、深入国际市场。

    总之,路是靠人走出来的!如果我们都能及时地改变观念,跟上时代,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找到一个适合舞台流动的宽阔市场!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