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声音
http://www.cflac.org.cn     2011-03-07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别让文化“政绩化”

    冯骥才(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

    现在文化发展受到高度重视,但我觉得当下很多地方的文化发展,还是存在着“政绩化”的问题,当然官员希望有政绩这本身没有问题,为官一任没干事,那自然说不过去。但是为什么要树立政绩?是为了升官,还是为了造福一方?是为了政绩本身,还是政绩在官员的所作所为中自然表现出来?政绩是目的,还是一个自然的结果?很坦率地说,现在不少官员追求政绩是为了自己升官。那么为了升官,对文化的态度就会变成这样:如果哪件文化的事情对自己政绩有利,他会做;如果不利,他就没有兴趣。这就不是科学地对待文化、发展文化,或者说,他根本不懂文化。正因为不懂,所以在做的时候就尽量铺张、造势,动不动做几亿十几亿的一些项目,甚至一个县城里都恨不得花几个亿去建个音乐厅,实际上这样的文化铺张、文化造势不是按照文化规律在做事,还是为了显示文化“政绩”。我觉得一些地方的官员在这点上的政绩观还需要反省。

    

慎言“打造”精品

    赵汝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舞协主席)

    现在艺术创作很难出精品,利益驱动使得很多东西都变成“打造”,我很不喜欢这个词,“打造”完了能留下来吗?一个舞剧花几千万,就演那么几场,什么都留不下来。太功利了。我觉得这主要是“后台”没有整顿好,文化艺术还没有得到真正的尊重。大剧院有时候请到很好的艺术团,但是卖不出票,为了生存,很多很好的演出就不得不往下砍,而且以后再也不请了,严重影响到大剧院推出作品的艺术水准和艺术品位,这显示了国内演出市场的不健全,而且也没有下大力气去整治。老艺术家创作《红色娘子军》时,两袖清风,虽然他们给我们留下的艺术财富享用不尽,但是现在有的生活却特别困难。舞蹈演员退下舞台后几乎没有地方可去,所以他们很紧张,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在寻找第二职业,可是又没有人去给他们进行再培训。我觉得只有把这些“后台”的事情做好,才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大家应该非常认真严肃地面对和处理。

    

防止形式大于内容

    刘斌(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歌唱演员)

    我觉得,近年来的文艺事业发展既与社会发展同步,又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有所“退步”。所谓同步,体现在整个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氛围、昂扬向上的局面,与社会发展步伐一致。而“退步”体现在有些作品形式大于内容,各艺术门类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不高的情况,我所从事的声乐艺术同样面临需要提高技术含量的问题。

    

过分建立在投资基础上的艺术品市场呈现“虚热”

    范迪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

    当前我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进入了亿元时代。对这种“火热”现象要作两面观。一方面,中国艺术品的价值从市场层面得到了更多体现,对中国这样一个艺术生产和创作的大国来说,恰逢其时,总体说是好事。中国艺术品市场价格总值不比欧美大国更高,更何况中国现在经济发展这么活跃。另一方面,艺术品市场确实存在几个焦点性问题。首先是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基础不牢靠,市场操作手段也不够规范,影响了大家对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信心。更成问题的是,艺术品收藏过分地建立在投资上,特别是希望短期内见效,这就导致了艺术品市场的“虚热”。过分人为操作带来的虚假,让艺术品市场有价无市,或者这个市是短期的市,不是长效的。当然这里面也有艺术界过分追求价格指标的因素。对此,我们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一、艺术界要形成甘于寂寞、真正出精品力作的艺术创作取向。二、在市场方兴未艾的情况下,建立更好的管理、运作机制。三、对于过分炒作的个案应该展开剖析和批评。通过合力,使中国艺术品市场不至于很快退潮和衰竭。艺术品市场一方面跟着经济大势走,一方面也有自己的规律。现在操作市场的多,真正研究市场的少,而管理市场的方法更少。

    

减压喜剧已经不是话剧

    魏积安(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总政话剧团艺术指导)

    真正的话剧艺术,是让人们走进剧院看了之后,能够得到身心的满足,这是话剧艺术的特质。但是现在演出市场上出现了太多的减压喜剧、嘻哈剧什么的。当然我不反对这种艺术形式,能给当下的人们减减压也不错。然而我也做过调查,去看过,我觉得这样的演出,已经不算话剧艺术了,因为它失去话剧的品质了。但是人们在接触过程中,却还是以话剧的概念去接受它,时间长了,就造成人们对话剧的概念产生模糊,说得严重点,这对整个民族的审美取向和审美情趣都会有影响。

    

警惕儿童电视作品成年化倾向

    宋春丽(全国政协委员、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

    现在儿童电视作品非常少,特别是适合孩子们观看的优秀作品更少。而且儿童作品有一种成年化的倾向,电视台几乎都是把成年人的东西用来教育孩子。我感觉少儿节目中好多作品连大人都不宜看,袒胸露背的,打斗杀戮的,“驾着火箭”倏地就来了。我家里有小孩,常听他说“我把你的头切下来”、“我把你的胳膊拧下来”一类的话,怎么会这样呢?电视节目的影响太大了。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的“十二五”规划,甚至以后的“十三五”、“十四五”都是要靠现在的孩子们去实施的啊,这让我非常焦虑。当然可以不让他们看这些节目,但他们又能看什么?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