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大”字了得?——改扩建后新国博的小秘密
http://www.cflac.org.cn     2011-02-21     作者:段泽林     来源:中国艺术报

    经过近4年的改扩建工程,国家博物馆的正式开放已经进入倒计时。面对诸如总面积近20万平方米,长330米的一层“南北中轴”艺术走廊,千平方米以上的展厅48个,最大的常设展厅达到10000平方米等数据,“大”成为即将震撼开馆的新国博的一个显著标志。记者在先行参观完这个展开双臂恭候世界各国人民参观的文化殿堂后,发现在“大”字背后隐藏着不少小秘密。

    内部装修没有气味

    作为改扩建工程,国家博物馆在原有老馆6.5万平方米的基础上拆掉3万平方米,新建面积16万平方米,在保留50年历史外立面基础上,很好地将原有馆舍与新建部分融为一体。整体格局为地上四层、地下两层。地上一至三层为展厅,四层为观众休息餐饮服务区。地下一层为常设展览“古代中国”展厅、剧场、多功能厅、影院、新闻发布厅、车库等。地下二层为文物库房。这么大面积的改扩建,内部装饰一点气味没有,让人心生疑惑。

    据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主任黄琛介绍,改扩建后的国家博物馆基本以石头、金属、木材以及环保材料为主,加之空间分割均匀、通风良好,保证了新国博开放后的安全、低碳、节能。

    装饰细节“老讲究”

    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采取了保留西侧外立面、东侧向东扩展的做法。整个新馆室内装饰采用灰白、铁灰和深原木色3种基础色调,显得沉稳、大气、包容。从天安门广场经过7扇镂空铜质大门,呈现在眼前的是面积达8000平方米的艺术长廊。这条长廊的顶部,也是整个馆舍的顶部,采用我国古代建筑中“藻井”的模式,除装饰效果外,采光和通风的问题也一并被解决了。

    一层展厅有一个面积为2000平方米的中央大厅,是举办重要展览开幕式及国事活动的地方。

    大厅四周配有4个贵宾休息厅,分别以铜雕、石雕、砖雕、木雕中国四大传统建筑材料为主装饰。青铜器的铭文与纹饰、紫檀家具的纹路都被借鉴到内部装饰中,让气势宏大的新国博在细节中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如何变身休闲文化中心

    改扩建后国家博物馆的最大特色,也是博物馆一个全新的定位是休闲文化中心。传统意义的博物馆功能基本以收藏、展示、研究文物为主,而如今的新国博除了拥有100余万件文物外,还有诸如纪念品商店、书店、剧场、餐厅、数码影院等文化设施。印有青铜器纹饰的装饰品、精装与简装自取的展览画册等,都可在正式开放后的新国博里找到。

    此外,拥有700余座位的剧场,除了可以满足高级别的国际会议外,还可成为非遗文化展示、音乐家表演、戏剧戏曲演出的场所。剧场舞台上可以升降的隔板设施,也是同级别剧场中的领先科技。在数码影院,除了会有一些学术讲座外,还会定期播放有关国家博物馆藏品的介绍片。而新建的200平方米的演播室,在满足文物不离馆就可拍摄录制文物介绍片需求的同时,也体现了改扩建后国家博物馆的一大理念——自主,所有这一切的前提是设施的完备和管理的精良。在享受各种视听文化大餐之后,观众可以直接乘坐观光电梯,来到四层,这里有为观众精心准备的“文化国宴”。这个休息餐饮服务区的最大特点就是,你在合适的位置就餐时便可将整个天安门广场尽收眼底。

    4月1日,由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及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推出的“启蒙的艺术”展览与观众见面之时,也是新国博正式开放接受国人检验之时。那个时候,宏伟大气的国家博物馆如何震撼国人,值得我们共同期待。毕竟,一个国家最高级的博物馆不是一个“大”字就可塑造的,管理团队与服务团队的密切配合,各种软硬件设施的良好运作,才是保证这里成为百姓愿意去又喜欢去的文化休闲中心之关键所在。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