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品格是如何炼成的——长篇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给予我们的启示
http://www.cflac.org.cn     2011-02-21     作者:曾凡华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央视一套热播后,引起方方面面的强烈反响,这是我所始料未及的。我与该片编剧兼总制片赵锐勇有过多次合作,从早期的大型纪录片《共和国之最》(100集)《开国英雄》(50集),到以后的电视剧《窦娥冤》《大西南剿匪记》等,都没有《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么大红大紫,不仅主流媒体评价很高,互联网上也好评如潮。这说明了一个现象,收视率的高低并未由警匪、谍战片所独占,重大题材影视剧拍好了也能全线飘红。

    每一个看过这部电视剧的人,内心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撼动,我以为这就是史诗剧的力量所在,也是编导艺术创造的魅力所在。《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编导们给我们提供的哲学和历史的思考是颇有含量的。虽说电视的语言快捷而稍纵即逝,但留给我们的心灵冲击无疑是强大的、甚至是难以磨灭的。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轻视电视剧的通俗性和易逝性,更需要花大力气去加以扶持和打磨,使之精益求精。因为只有这样出炉的“利器”,才能毫光四射、多有斩获。《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成功,给我们影视人的启迪何在?《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史诗品格到底是如何炼成的?在这里,我只想从与赵锐勇的多年合作中,谈点个人的感悟。

    电视剧是一种偏重视觉的艺术,《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有许多激动人心、具有强烈感染力的画面语言章节。我知道,这与赵锐勇多年的积累有关。此前,他曾做过上千集的电视纪录片,其中不乏共和国“两弹一星”的内容,以后他又陆续拍摄过一些这方面题材的中、短片电视剧,探索过“大题材小制作”的路子,但多数反响不大。由于实力所限,他蛰伏以待,一直到《红日》《东方红1949》《大西南剿匪记》《旗袍》等电视剧一路告捷,获得丰厚的回报,才投以巨资,拍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部重头戏。该剧历时3年、数易其稿,历经千辛万苦,才摄制完成。此剧采用历史资料镜头与现实拍摄相交叠的方式,将波谲云诡的时代背景下所发生的故事,置于真实的人物命运之中,从而强化了该片的主题并增大了电视剧的审美功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编导以其内在的深情,通过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特定人物的个人命运的深层揭示,对人民共和国这一段特殊历史作出评价,实际上就是一种真实意义上的审美。尽管审美对象——“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人物关系纷纭复杂,但其本质总是与中华民族的本质特性相关联的。可以说,这正是该片在视界开拓中的美学意义之所在。其实,制片人视界的高远和开阔,得来于自身的素养和环境背景,而视界又包括哲学的、历史的、艺术的诸多方面。在电视剧的制作中,也是以审美视界为中心,最后形成内在的聚合力,并进行多重的融汇,才达到增强电视剧的深度和丰富性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艺术技巧的运用和电视语言的精致,也在于它对“两弹一星”——上个世纪曾经深远地影响过中国命运和世界前途的重大事件的宏观把握。这种把握,需要视界的融合才能得以实现;而这一点,正是当前一些重大题材电视剧制作中流于平庸的症结所在。

    赵锐勇曾与我探讨过:如何才能自由地从几十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大跨度、大跳跃地撷取镜头,进行多层面、多方位、多视角的剪辑,将思想的语言转化为屏幕语言,给观众以生动形象、丰富厚重的艺术感受呢?终以奉献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作出了回答。

    我发现,他是用两种不同的电视手法在该剧中来交叉表现、互为衬托的,从而意外地获得了一种强烈的艺术效果。可以看出,该剧的画面构图和影调、色调的处理是下了功夫的。为弥补历史资料镜头的造型因素的不足,制作者在画面剪辑的蒙太奇结构上想了很多办法,使真实的历史镜头与剧情融为一体,并与带有着广阔时空感和深刻哲思的解说相结合,从而加强了该剧的纪实风格与史诗气派。

    电视剧需要克服理论的枯燥和史实交待的冗长,能否在每一集里都有精彩故事并留下悬念,是史诗剧成功的关键。《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打破了传统电视正剧的框框,在保持史诗风格的前提下,吸纳了谍战片和情感戏的要素,使容易沉闷的纪实体电视剧变得好看起来,这在制片人之前制作的《东方红1949》《红日》等史诗式电视剧中已做过尝试,总体上看,这种尝试是成功的。

    电视剧悬念的设置,是决定收视率高低的关键。对此,赵锐勇是十分重视的,笔者在与他的多次合作中也深有感触。他往往为一个悬念的设置,可跑遍图书馆与资料室、尽览相关的图书和影视资料、也可通宵达旦勾勒草图、构想情节、设置悬念,甚至为此而争得面红耳赤……这一点,我们似可从《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悬念设置上,看出他的煞费苦心。

    众所周知,电视剧是一门综合艺术,而赵锐勇在几十年从事影视创作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说他是“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无论从选材、编剧,还是摄制、剪辑,电视剧制作的每一个流程,他都干过,而且样样精通,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过问并参与其事,业内人士都说他“把电视剧玩透了”。我眼见他从最初只有“七八个人十几条枪”的小小影视创作所所长做到即将上市的影视集团公司老总,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经历的坎坷不可谓不多,但出品的每一部电视剧,都有较高的品位和收视率,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不能不说是影视圈里的一个奇迹。好在他为人低调,又不事张扬,一心一意做他的电视剧,故而屡有斩获且总是立于不败之地。

    由此看来,《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所具备的诗史品格,是制作者耗费了大量的心血才炼就的。这里有理论的准备,也有实践的积累,当然还要制作人的经济实力做基础。从宏观上看,还可以从我们民族最深奥的文化之根上寻找答案。当前,我们亟需重建民族的自信,这将是一项极为艰巨而复杂的文化思想的系统工程。作为现代文化传播重要工具的影视剧,首当其冲要有自己的担当。先贤们于共和国草创之初,在那样纷繁复杂、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走出一条自己自力更生的发展之路,是需要大勇气和大智慧的。对这一代叱咤风云人物群像的塑造,无疑是一种创造性的尝试。从这一点来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制作者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要如此近距离地纵观共和国一代伟人们的风范、演绎他们的故事,其难度可想而知。然而,《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制作者们做到了,他们以自己的成功表明,“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不正是对我们伟大、悠久,却又灾难深重的民族文化的一种诠释么?!而前贤所说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不正是长篇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所表现出来的史诗品格么?!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