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千手观音》揭开神秘面纱
http://www.cflac.org.cn     2011-01-26     作者:张悦 王建军     来源:中国艺术报

    凭借舞蹈《千手观音》风靡央视春晚舞台后,张继钢历时7年推出的大型舞剧《千手观音》将于1月27日至2月1日亮相京城。1月23日“千重历练、千重智慧——舞剧《千手观音》精彩舞段赏析会”在京举行,张继钢与广大观众见面并分享创作心得。大幕即将拉开,舞剧《千手观音》又将带给观者从视觉到心理怎样的艺术洗礼?

    心中之“莲”

    见所未见 闻所未闻

    舞剧《千手观音》是在广为流传的千手观音故事的基础上重新创造的,演绎了一段极具寓言色彩的故事:很久以前,代国发生了瘟疫,国王惠远也未能幸免,危在旦夕。惠远王有三个女儿:大公主觊觎王位,嗜权如命;二公主体弱早夭;三公主慈悲为怀、乐善好施。危急时刻,三公主向父王请命,出外寻找一朵神奇的莲花,以救父命……大公主闻讯,暗派心腹童子尾随三公主,伺机夺回莲花,阻止三公主救父,确保自己早日登基。三公主在红蜻蜓的引导下,历经艰辛,终于得到了与自己经脉相连、气血相通的神奇的莲花。面对苦海中受难的芸芸众生,她毅然献出了“莲花”,义无反顾地走向无边的苦海……舞剧讲述了乐善好施的三公主历经磨难、超凡脱俗化为千手观音的升华历程,呈现出人心向善、追求美好、万物和谐的生命景象。

    仿佛是一个心结,要用千手观音为题材创作一部全新的舞剧,竟成了张继钢源自心底的一种不能放弃的使命。他的内心告诉他,这部舞剧肯定不是那种似曾相识和自己曾经做过的那样,一定是又一次的舞剧革命。选择“千手观音”的形象来演绎他的“心中之光”,或许是那多姿多态、多变多幻的“千手”一直在纠缠着他的心。

    “佛家的千手千眼、宏伟而不着痕迹的形象如何表现?在舞蹈《千手观音》之后,我非常苦恼,原来的队形无论斜排、横排、方块、圆圈排列都没有感觉。”张继钢说。“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的过去”的创作原则甚至曾将他逼入艺术的绝境。为了寻求这朵艺术奇葩、心中之“莲”,为了达到自己制定的“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标准,张继钢经历了长达7年的艺术远征。从2005年起,张继钢先后统览了山西的千里文化长廊,搜寻大同云冈石窟、五台山金阁寺的记忆。这个过程中,一个个神情迥异、姿态生动的千手观音形象跃动其脑海中。2006年,历经20多次修改,剧本脱稿;2009年,音乐完成;2010年,舞美、服装设计落定。撷取观音大师的佛经故事,全剧按一条故事主线脉络发展,但却没有按惯常的幕、场结构,而是以12首颂歌作为转合的段落。

    突破常规

    每首颂歌讲述一个故事

    如何在舞台上呈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一”这样的哲学理念?如果没有现场去看真的很难想象。以往舞剧通常以幕、场划分的戏剧性结构方式在《千手观音》难觅踪影,而是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张继钢谈到:“我去过很多国家,在参观这些国家的博物馆、大教堂时,我能够在一面面墙壁上看到悬挂着的一幅一幅精美油画,它们大小不一、内容各异,多为表现圣经故事的,比如圣母玛利亚、耶稣诞生,这些油画,画面生动,事件集中,人物性格和特定环境能带给人们强烈的感受,很多作品令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在国内,我也去过很多地方,特别是在一些庙宇和祠堂里,也能够在四周墙壁上看到彩绘的宣传佛教僧侣、尼姑出家修行或道教道士们隐居闲适的画面,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他们行善积德、生死轮回的故事,很多的故事,甚至像连环画,是一幅一幅连续地叙述了一个故事。山西永乐宫壁画就完整地讲述了道教吕洞宾出家的故事,这种以画说事,以画喻理的形式,既朴素、又生动,既能让识文断字的达官显贵们通晓事理,也能让目不识丁的贫民百姓们心领神会。于是,我一直在思考,《千手观音》这部舞剧是不是可以像一幅一幅画,把我们所要表现的内容,一段段地讲述出来,让人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在不知不觉中去感受、去理解、去欣赏和赞美。”

    舞剧《千手观音》最大限度地实现着张继钢对舞剧形式的突破,由12首颂歌作为基本结构,每一首颂歌讲述一个独立的故事,主题单纯、内容集中,时间、地点和环境非常自由,就像一幅一幅形象生动的绘画作品,12幅绘画一幅一幅翻过,既独立成章,又彼此推进,全剧一气呵成,沿着一条故事主线脉络不断发展变化直至推向高潮。张继钢阐释说,“这12段舞蹈就形成了12幅画,人们也可以收藏,成为可见的物质产品,这样的形式是人类舞剧历史上从来没有见过的。”

    感悟众生

    心中有爱才能让生命升华

    “太阳升起,不在东边,不在西边,是在心间……”舞剧《千手观音》的主题曲《太阳升起》响起,带观众进入高远之地。“静、净、境”已成为舞剧《千手观音》创作表演人员默默恪守的一种艺术情怀。而这三个字却是张继钢在谈到舞剧《千手观音》作曲时,对音乐家董乐弦语重心长地讲过的一席话,饱含着深刻的哲理意味和艺术感悟。“我要你的心要‘静’,否则无法写出有价值的东西;第二,你的音乐要做到单纯、纯‘净’,不能附加很多东西而拖泥带水;第三,我需要的音乐绝不是对舞蹈戏剧性的解释,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舞剧音乐,而是让音乐有着自己的美学,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要有意‘境’,有‘境’界。具体要求就是:品质要纯粹、风格要纯正、坚守麦田、敢于安静。”董乐弦潜心创作,甚至不惜把自己的头发理光,努力去唤醒心中的感受,一点一点地尝试,逐渐找到感觉。后来,张继钢专程去内蒙古大昭寺参观了千手观音像,听了僧侣们的诵经,那是在一个庙宇里,没有音乐伴奏,只有僧侣的和声。僧侣们在主持的引领下,先是一起唱,然后分声部唱,时而高亢,时而低昂,交织变化,层次多样,给张继钢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说,就在那一霎间,感到灵魂升到了天空,感受到一种异样的纯净、豁然的景象。带着这份感受,一回到北京后,他立刻和董乐弦见面。张继钢兴奋地提出,这部舞剧的音乐美学有了!舞剧音乐应该是12首独立的颂歌,而且,完全是人声唱出的音乐,这样的音乐形成了和其他舞剧截然不同的音乐风格,这种风格的确立,也确立了舞剧结构划分的新的范式。

    作为舞剧的本体,《千手观音》的舞蹈凝聚了极大的智慧和心力。双人舞“天地之爱”超越世俗情爱,直接以灵魂感召的力量让三公主引领着童子的精神不断升华,两个生命绽开成一朵高洁的“莲花”;群舞“慧心妙悟”扑朔迷离、惟妙惟肖,呈现出远山、近水、飞鸟、菩提、繁星等大自然神奇精彩的画卷,天地交辉、诗意盎然;400位舞蹈演员同台,超大型群舞“千手千眼”突破了人们的记忆、超越了人们的期待,创造出与舞蹈“千手观音”全然不同的视觉奇观。

    “就像在神圣的地方不能大声喧哗一样,我期待舞剧《千手观音》带给人们的不是喝彩,而是听上去更均匀的呼吸,得到的是一种静静的震撼。从中体会到‘只要心地善良,心中有爱,你就会伸出一千只手去帮助别人;只要心地善良,心中有爱,就会有一千只手来帮助你’的深刻寓意。”张继钢说。由此,他心中那从舞蹈到舞剧《千手观音》的结也解了,一切尘埃落定,静待大幕开启。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