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著名编剧叶广芩:重述北京流散的记忆
http://www.cflac.org.cn     2011-01-21     作者:邹小凡     来源:中国艺术报

    熟悉叶广芩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位“格格”作家,其代表作品《采桑子》《全家福》等取材于家族背景、京味风情,勾勒了老北京的近现代史。她也是一位“黄土地”作家,其作品《青木川》《老县城》等以秦岭深处的小城镇为描摹对象,呼吁保护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她还是一位“跨界”作家,如将《全家福》改编成的话剧、将《茶馆》改编成的电视剧均获得了广泛好评,她也因此和人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全家福》:从电视剧到话剧

    小说《全家福》以不为人们熟悉的古建行业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北京四合院中古建家族近半个世纪的生活状态和沧桑变化。在谈到《全家福》的创作缘起时,叶广芩谈到:“起先是应中央电视台之约,为央视写一部关于北京的剧本。”在写好剧本之后,叶广芩感到意犹未尽,对老北京的情愫始终萦绕着她,她也把这样的想法跟身边的人交流。正好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郑万隆先生也在剧组当中,他也非常喜欢这个剧本。郑先生找到了叶广芩,希望她能够把这个故事写成小说,出版社可以出。于是,就有了小说《全家福》。

    小说《全家福》一经推出,便因其情节曲折生动、语言风趣幽默,在文学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好评。2003年,小说以其京味儿和现实主义风格被北京人艺看中,决定将其改编成话剧。然而,要改编自己的小说,叶广芩感到很没有底:“小说写作是我个人的事,一支笔信笔由来,可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是,剧本创作要适应舞台演出,还是有些难度的。后来我问了我丈夫的意见,他支持我接,我就接了。”

    于是,叶广芩住进了道教胜地楼观台,潜心创作话剧剧本。当时正是“非典”肆虐的时期,她的创作却一点也没有受到干扰。楼观台的山清水秀、众多名胜古迹给了她很好的创作心境,几个月下来剧本一稿就完成了。她说:“我白天的时间主要用来创作剧本,傍晚经常和楼观台的道长任法融在观中的小院里聊天、吃饭,饭后走一走,散散步。现在想起来,在这样的环境下以沉静心态创作话剧,确实很难得。”

    在改编起初,人艺的领导没有给叶广芩划定圈圈框框。可是一试演,全剧要4个多小时才能演完。太长了,不适合。同时,话剧需要一边演一遍改,叶广芩在陕西上班,不太可能跟班改稿。所以,王志安加入了改编的队伍。叶广芩表示和王志安的合作是非常愉快的,她说:“王志安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编剧,在话剧改编方面有很多独到之处。如果说,我在改编方面是搭建了一个框框的话,在衔接和细节雕刻上他增加了很多光彩。还有人艺的整个团队,在演出打磨上面下了很多功夫。这是这部戏最终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个人的作用是微弱的。”她谦逊地表示。事实上,叶广芩为这部戏的付出是很大的。为积累第一手资料,她深入到故宫博物院古建队去体验生活。在几个月里,她和古建工人们深入交往,也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她说:“刚刚演出的时候,我跟人艺说,‘谁的票都可以不送,但故宫古建队的工人你们不能不送’,后来他们把工人们都邀请来看戏。”她对中国古典建筑的情感也是真挚的。

    在提到《全家福》在人艺演出了上百场时,叶广芩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说:“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喜欢这个戏。”2010年上半年,叶广芩和其他9位编剧被人艺聘为了特约编剧,他们将与人艺合作出更多出色的作品。

    《茶馆》:从话剧到电视剧

    叶广芩又谈到了话剧《茶馆》的改编。实际上将话剧《茶馆》改编成电视剧本不是一件容易事。要将三幕戏铺演成30多集的电视剧,将原著故事演绎得合情合理,并且要传达出原著精神,不能“荒腔走板”,基本上是全新的创作。叶广芩接下这个“难活”,但她也表示了担心:“改编老舍先生的戏难度很大,就怕挨骂。电视剧一上演,骂声一片,问编剧是谁?那就毁了。”为了改好戏,叶广芩做了很多功课:她为了确保体现历史的真实性,搜集大量有关老北京的文史资料;她通读《老舍全集》,深入揣摩老舍“最悲的悲剧”的深刻内涵;她和舒乙先生交流,仔细推敲创作中的细节。“真实地反映历史原貌,这是我的初衷。我创作的原则就是让人物有依有据。”

    在二度创作中,叶广芩借用了京剧艺术的表现手法,并将这一传统艺术和电视剧艺术表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她说:“要赋予人物典型的性格,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表现。在一部戏中不能有性格相似的人物出现,否则这部戏就显得很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彩,大家都出彩,戏就好看了。京味儿戏讲究‘吃饺子吃馅儿,看戏看旦儿’,要有漂亮的花旦,也要有正规的老生,这个戏就站起来了。京戏把人物分为生旦净末丑,这也就是强调人物的不同性格。”

    在电视剧《茶馆》中,北京原汁原味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和老舍先生的作品是一脉相承的。作品不仅反映了3个“被埋葬的时代”的原著精神,更多地勾描了一幅北京市井生活与民俗风情画卷。除了王利发、常四爷、刘麻子等主要人物,叶广芩着力发掘原先话剧中没有充分演绎的情节线索,例如夫妻、姐弟、父女、兄弟等情感线,力图在合乎原著人物身份和性格的基础上演绎故事。叶广芩说:“我就担心人艺对我改编这个戏有意见。《茶馆》中的人物形象是人艺艺术家们一代接一代演绎出来的,他们是不可逾越的高山,也对《茶馆》有很大的发言权。还好,现在还没有收到他们不满的意见,我很高兴。”

    叶广芩这两部作品书写了北京百年来的沧海桑田、荣辱兴衰。这当中透视了作家对历史的思考,对城市变革的文化记录和重新言说。叶广芩说:“《茶馆》从辛亥革命写到新中国成立、《全家福》从新中国成立写到改革开放后,整个贯穿了100年的历史。可以说,改编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也是一件有难度的工作,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会接着做的。”

    在采访中,我们看到了作家和北京之间血脉相连的深情,这座城市在精神上和作家契合在一起的,由此它有着太多可以言说的内容。值得欣喜的是,叶广芩的长篇新作《状元媒》即将问世,这又是一部书写北京的力作,我们希冀着与它的会面。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