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在易作品音乐会在南京成功举行
http://www.cflac.org.cn     2010-12-28     作者:徐珺蕊 范亚敏     来源:中国艺术报

    11月14日,著名作曲家陆在易作品音乐会在南京紫金大剧院隆重上演。音乐会由著名指挥家曹丁执棒,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顾欣、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和江苏省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殷桂兰等在音乐会中倾情献唱。

    音乐会以充满蓬勃朝气、潇洒奔放的合唱序曲《在十八岁生日晚会上》拉开序幕,爱之旅合唱团与担任领唱的男高音歌唱家张美林和青年女高音歌唱家方鹂鹂共同用“十八岁的红蜡烛”点燃了火焰般的炽热激情;在扣人心弦的音乐声中,合唱音画《行路难》把人们带上那崎岖的山路、展开了一幅山地民众的生活画卷,而一曲混声合唱《雨后彩虹》又用其浪漫抒情的意境、清新优美的旋律将美好的感情抒发;廖昌永一出场便赢得了四座热烈掌声,他演唱了于右任老先生作词的《望乡词》以及为苏轼名作谱曲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深情的演唱配合感人至深的歌词让观众们为之动容,起伏有致的旋律激发了人们无限的人生感慨和期盼。《我爱这土地》由殷桂兰演唱,作品和演绎极为动人,有评论家就此指出:“透过此作,我们不仅可以窥见一个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更能见出一个当代作曲家向至真、至善、至美的化境不断攀登时所达到的艺术高度。”

    顾欣走上舞台,一句“水乡的小桥姿态多”刚回响在紫金,全场就已沸腾。《桥》和《祖国,慈祥的母亲》这两首艺术歌曲在23年前首次录制唱片时便是由顾欣演唱、曹丁指挥的。一曲终了,顾欣回忆起23年前的合作情景,不禁感慨万千并对陆在易老师音乐会的成功举办表示欣慰。而《祖国,慈祥的母亲》则是作曲家作品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歌曲,表现了滚烫的赤子之心和对祖国母亲的深情,经久不衰的旋律在顾欣的演唱下显得格外动人。上半场音乐会在管弦乐《夜林酣舞》优美、粗犷、酣畅的乐声中结束。

    音乐会的下半场是一首宏大的音乐抒情诗《中国,我可爱的母亲——为大型合唱队与交响乐队而作》。在廖昌永的演唱、爱之旅合唱团与交响乐团的完美配合下,在场观众们无不体验到了作曲者在创作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的深深情感,那是对祖国命运无限关注的情怀、那是泣着血和泪的心灵独白。演出时,交响和演唱极为融合,当廖昌永浑厚的男中音饱含深情地响起时,全场寂静无声;第五乐章《期盼》,全场被潮水般汩汩的乐声渐次推进,浓烈的情感淹没了这个不平静的夜晚,也将陆在易作品的内涵深深地融进了观众们的心中。演出终了,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主持人把作曲家请上了台,陆在易先生与演员们一一拥抱并虔诚地向全体演出人员和观众鞠躬致谢。

    翌日上午,江苏省音协专门召开了陆在易音乐作品研讨会。会议由省音协副主席、南艺音乐学院院长王建元主持。与会专家高度赞扬了本场音乐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品位,认为这是一场难得一见的高水准精品音乐会,使听众艺术上获得享受、观念上经受冲击、思想上获得升华、心灵受到震撼。他们认为,陆在易先生无疑是当代国内艺术歌曲和合唱创作的领军人物。他的创作充满了对民族、对祖国、对故乡和真善美的深沉大爱,而且几乎所有作品都是立足于“大我”。他对创作极为严谨,绝不勉强、绝不敷衍,敢说真话,宁缺毋滥。作为学院派的他,科班功底扎实,和声、复调、配器技术精到全面,而且难得又有乐思泉涌的美妙旋律,的确令人折服。他不盲目追逐潮流,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不乏创新,成为圈内圈外都交口称赞的典范。特别令人称道的是,在国内合唱专业团队十分匮乏的大环境下,他坚守阵地、甘于寂寞、埋头耕耘、潜心创作,数十年来勤奋劳作,为合唱界奉献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