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石荟萃榕城 雕刻大师角逐山花
http://www.cflac.org.cn     2010-12-17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四大名石荟萃榕城 雕刻大师角逐山花

——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主办,福建省文联、福建省民协承办的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石雕类)评选活动在福州隆重举行

    编者按:为了推动我国石雕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彰显东方石雕艺术的独特魅力,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共同主办,福建省文联、福建省民协承办的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石雕类)评奖活动于12月8日至10日在福州市举办。

    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与中国电影百花奖、电视金鹰奖、戏剧梅花奖、舞蹈荷花奖等文艺大奖一样,同属我国文艺界的最高奖项。自1999年举办首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奖活动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9届,为中华民族优秀民间文艺的传承和发展、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为中国文艺事业的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

    自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将民间工艺美术单独立项参加评选以来,使得一些曾受到冷落的民间艺术和作品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焕发出勃勃生机。现将此次参加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奖活动的作品刊出,以飨读者。

    12月8日至10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主办,福建省文联、福建省民协承办的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石雕类)评选活动在福州隆重举行。

    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杨,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沛东,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马照南,福建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范碧云,中国文联办公厅副主任刘尚军,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副主任李培隽,福建省委办公厅副主任陈祥健,福建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杨少衡,中国民协副主席、福建省民协主席林德冠,中国民协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张锠,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赵铁信,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秘书长曾珊,中国文联组联部评奖处处长罗江华,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三坊七巷投资公司总经理林矗,福州市文联主席徐杰等领导,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高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陈辉、书法篆刻家郭凤金等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3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福建省文联书记处书记罗训涌主持。

    罗杨、马照南、范碧云分别致辞。

    产自福建的寿山石、内蒙古的巴林石、浙江的青田石和昌化石同属于工艺美术石材中的著名彩石,因其色彩绚丽、质地细腻、纹理自然、硬度适中,最早被广泛应用于金石篆刻,有中国四大名石的美誉。因此,四大名石的雕刻作品成为了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石雕类评奖的对象。

    此次评奖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300多件报名作品,进入初评的有102件,其中的31件角逐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的评选。评奖的结果将在明年公布。参与评奖的专家一致认为,本次评奖组织严密,方法科学公正,参评作品题材广泛,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参赛者中名家多,创作水平高,是一次高水平的比赛。

    据悉,与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奖同时进行的还有中国四大名石雕刻大赛、中国当代雕刻艺术研讨会等相关活动。福建选手林东的寿山石雕《孙悟空过火焰山》、浙江选手周体灵的昌化石雕《龙宫取宝》、福建选手刘爱珠的寿山石雕《长生殿》等10个作品获得中国四大名石雕刻大赛的金奖,江西选手陈文斌的青田石雕《世博之花》等17个作品获得银奖,另有35个作品获得铜奖。(刘 未) 

石不能言最可人

罗 杨(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中国的宝贝就是多,即使是一块石头,也可能比金子还贵重。不信,你看了今天的展览就会知道,什么是“黄金有价石无价”。

    石头是地球上阅历最深的亿岁老人。在时光的长河里,世事万象皆如轻烟散尽,唯有石头汲日月精华,聚山川灵气。石头又是人类历史上文化最初的始祖。遥远的石器时代奠定了文明的根脉,最早的画是石刻,最早的雕塑是石雕,最早的乐器是石磬……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石懂石的民族,有着悠久的赏石、鉴石、品石、藏石的传统,神州大地石之丰富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参加这次活动的四大名石,寿山石的坚柔相济,巴林石的质地通灵,青田石的温润精纯,昌化石的色泽瑰丽,在给人带来观赏上的无穷乐趣时,也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无穷力量。在中国人的眼中,每一块石头都是大自然的天工造物,都可以有一种文化,石是凝固的画,石是无声的诗,所谓“石不能言最可人”。形成了“园无石不秀,斋无石不雅,厅无石不华,居无石不安”的民族审美理念。石因无言而平实恬淡,因凝固而悠远永恒。

    名石还需名师雕,所谓“玉不琢不成器”,“石不雕不成艺”。一块质朴的名石经过大师的精雕细琢,就可以幻化成一件天人合一的杰作,成为一件杰出的艺术品。名师雕的名石,是有物形的精灵,承载着传统,融会着时尚。在民间艺术家的手中,坚硬之石可以通透,冰冷之石可以鲜活,天然之石可以赋予艺术的生命,使人于尺寸间感受宇宙天地的广阔,在一石之内体会中华千年的文化精髓。名石名雕既是天地自然的鬼斧神工,又是雕刻师心灵和智慧的结晶。

    今天我们又欣喜地看到具有悠久传统的赏石文化从历史步入当代,从个别文人的孤芳自赏走向社会大众的共同时尚,一个集严谨的科学、深厚的文化、高雅的艺术、通俗的鉴赏于一体的名石雕刻的民间艺术事业正在蓬勃兴起、方兴未艾。石头是普通的,名石是不普通的。名石是可以找到的,名石名师名雕是很难找到的。希望这次评选展示活动在进一步推动名石雕刻民间艺术的同时为中国名石雕刻的宝库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化财富。

促进雕刻技艺的传承发展

推动石雕艺术的繁荣发展

马照南(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工艺美术是文明的载体,是文化的载体,是历史的见证,是民族的骄傲。福建工艺美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品种繁多、技艺精湛,积淀了丰富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中华民族宝贵财富之一。特别是以寿山石雕为代表的传统技艺,是福建地域物产与传统艺术相得益彰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是福建十大文化名片之一。

    与寿山石一样,青田石、昌化石和巴林石同属于工艺美术石材中的著名彩石,色彩绚丽、质地细腻、纹理自然、硬度适中,最早被广泛应用于金石篆刻,因此并称四大印石,又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石。此次四大名石雕刻大赛的举办,为所有的石雕工作者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艺术魅力的舞台,并在这个舞台上同台竞艺,同时也是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难得机会。我们相信,本次活动的举办,将促进传统雕刻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推动我国石雕艺术的繁荣发展。同时,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在榕举办,能激发我省广大民间工艺美术工作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我省民间文艺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四大名石雕刻大赛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四大名石,让更多的人爱上民间工艺美术。

展名石风采 话石雕艺术

范碧云(福建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今天的榕城群贤云集、山花绽放,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主办,福建省文联、省民协承办的中国四大名石雕刻大赛暨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石雕类)评奖活动开幕式在这里隆重举行,这是一次展示民间艺术独特魅力、推动民间文艺繁荣发展的喜庆盛会。在此,谨让我代表福建省文联对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前来参加这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衷心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

    中华石雕艺术源远流长、蕴涵丰厚,是一门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而这其中位列中国四大名石的寿山石、巴林石、昌化石和青田石,更是中华石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和人类艺术长廊中夺目的奇珍。本次活动将为我们展示四大名石的最新艺术成果,尤其是参加名石雕刻大赛的艺术家们将展示鬼斧神工的石雕风采和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为期3天的活动还包括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石雕类)评奖活动和中国当代雕刻艺术研讨会,共展名石风采、共话石雕艺术,内容极为丰富,不仅为我们呈现精彩的视觉盛宴、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更为我省民间文艺工作者提供了难得的学习和提高机会,对于推动福建名石文化的发展和雕刻艺术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的民间工艺美术历史悠久、门类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福建寿山石雕、脱胎漆器、软木画、莆田木雕、德化陶瓷、厦门漆线雕等闻名遐迩。其中福建寿山石雕独树一帜,被誉为“榕城三宝“之一,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是福建的一张“金名片”。近年来,我省民协在加强寿山石雕文化资源培育和挖掘、弘扬寿山石文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提升了寿山石雕的知名度,进一步壮大了寿山石雕产业。同时省民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致力于统筹协调民间艺术资源、开展民间艺术展示和对台民间艺术交流活动,今年初在中国民协的支持下就成功举办了影响广泛的“中华情——海峡两岸民间艺术嘉年华”活动,推动了两岸民间文艺交流向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今天,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又把这次民间文艺的盛大活动放在福建举办,这是对我们的鼓舞,也是鞭策。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文联表示衷心的感谢!当前中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次全会胜利召开,为我们描绘了美好的发展蓝图,我们将紧紧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以此次活动的举办为动力,乘势而上,大力作为,不断保护、传承、发展优秀民间文艺,为推动民间文艺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业界专家共话中国当代雕刻艺术

    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石雕类)评选活动期间,12月8日,主办方组织召开了中国当代雕刻艺术研讨会,特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评委20余人共同探讨中国当代石雕艺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试图在纷繁迷乱之中,寻找到一条中国当代石雕艺术的崛起之路。会议由中国民协寿山石专业委员会主任、福建省民协秘书长叶少波主持。

    会后来宾还参观了中国十大历史名街——三坊七巷和福建省民间艺术馆。(李玉山) 

    叶少波

    中国民协寿山石专业委员会主任、福建省民协秘书长

    中国当代雕刻艺术、工艺美术的文化底蕴是非常深厚的,但是缺乏挖掘和继承。艺术的发展无法脱离时代背景,这个时代为艺术家提供了最为宽松的环境,包括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艺术家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而且也有机会得到很好的回报。可是我们的艺术家群体,并没有好好把握这样的机会,尤其是以珍贵材料进行创作,作品不能令人满意,实际上对这个行业是一种巨大的伤害,不仅浪费材质,也令消费者对这个行业产生失望的情绪。有相当多的工艺师技术水平确实有限,需要从教育入手,但是目前市场行情火爆,催生了一大批“速成艺术家”、“速成工艺师”,学徒几个月,连基本功都不扎实,就可以到市场上混饭吃了,浮躁的市场很难让从业者踏踏实实潜心钻研。同时,还有一部分艺术家不求进取,安于现状,固步自封,自己成为自己的“复印机”,不断重复以前的题材,不断抄袭以前的作品,从艺术家沦为工匠,实在是令人惋惜。

    目前国家把文化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重点发展,工艺美术是当仁不让的重点项目,是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点体现。但是发展前景的确令人堪忧,尤其是这些以珍贵材质进行雕刻的门类,材料多的时候业界肆无忌惮地挥霍浪费,现在材料稀缺了,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我们的思维若再不改变,依然停留在工匠的层面,那么艺术水平低下就将是我们这个行业发展的桎梏,这样行业很难在艺术品市场中站稳脚跟,更不要提什么文化输出、软实力。这不仅是理念的问题、眼界的问题,更是价值观的问题,行业应当居安思危,反思我们这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为今后市场格局转换做好准备。

    何光锐

    美术评论家

    我们应当从历史的角度审视当代雕刻艺术对社会现象的反应。当前整个工艺美术界,都处于“民窑时代”,以寿山石为例,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即是雕刻水平退步的时代、破坏珍贵材料的时代。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一直蓬勃发展,留下不可逾越的艺术高度,是与其历史背景密不可分的。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剥削阶级掌握权力和大量资源,为追求他们的奢侈生活,一方面对地位处于社会底层的工匠提出极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不惜资源成本,因此创造了中国古代工艺艺术品的辉煌。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阶级扁平化,工艺美术尤其是以珍贵材质为基础的工艺美术,由过去只满足少部分人的需求,转而为更广泛的群体服务,生产者必然会批量生产,并因控制生产成本而降低品质要求,而收藏群体也因对传统对艺术的理解过于浅显,无从要求生产者,也就造成了目前的乱象。

    中国当代雕刻、工艺美术创作中存在一种误区,或是墨守传统,不敢越雷池一步,只会简单复制,或是过分追求西化,盲目创新。中国古代技艺中包含深刻的思想,甚至材料本身即有自身的语言,比方说,古人追求材质的温润,这种感官体验本身即代表中国文人的哲学思想。当前业界对传统的继承太过肤浅,甚至不加了解就妄谈批判。市场需要重新认识传统,对于雕刻艺术,工艺美术,需要从业者去学习、挖掘,把握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精华。

    市场也正是因为缺乏对传统的认识,缺乏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创新,也就是说,没有正确的艺术价值评判标准,市场缺乏公正的评价体系,收藏者无所适从,虽然他们是消费者、购买者,是“上帝”,却因为标准混乱,无法做出正确选择,更无法利用经济手段有效约束从业者;市场也因为没有标准,创造了滋生“大忽悠”的土壤,使得市场更加混乱。

    龚继遂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当代寿山石雕刻在工艺美术界及整个艺术领域中正在退步,业界应当反思如何超越现状超越历史。

    西方雕刻从古希腊时期以重现现实为目的,发展至今以抽象的形式表现思维和哲学,而目前中国雕刻艺术及工艺美术从秦汉的雄浑粗犷发展到明清精致细腻,再到当前展现出厄长繁复的特征,是艺术表现形式从抽象到具象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是当代中国雕刻艺术的倒退,是工艺美术的倒退,目前的寿山石雕刻水平让人极不满意,浪费了大量的珍贵材料。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创作是由收藏者、文人、工匠三方合作产生的,即收藏者提出要求、提供资源,文人设计“样式”,工匠负责具体操作。而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缺乏创造力,工艺师对“样式”依赖性太高,脱离“样式”即无法创作,这也是当前雕刻表现形式越发具象的根源所在,工艺师因缺乏思想和创造力,只能依靠复制拷贝,制作他们所看见的,“写实主义”因此堂而皇之地成为他们的“样式”来源。因此,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仅依靠工艺美术大师的小圈子是没有出路的,必须在创作过程中进行资源整合,即收藏者、文人、工艺师三方进行密切的合作。

    目前寿山石等收藏品类在创作和收藏过程中只注重材质,忽视工艺同样是历史的倒退,当代寿山石雕刻在雕刻领域及整个艺术领域中也是退步的。寿山石目前的现状与和田玉的境遇如出一辙,乾隆一朝制玉超过宋元两代,消耗大量原材料,除极少数工艺精湛之外,大量优质原材料被浪费,原本“玉不琢不成器”,到当下演变为“玉不琢才成器”。寿山石前些年同样大量开采,同时充斥大量拙劣的雕刻,目前同样面临原材料极度稀缺的问题,因此更不能以不成熟的工艺浪费材料,一定要整合资源进行有效设计,追求艺术美感,艺术效果要高于材质才有出路,才是绿色、环保、节约、人道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当代雕刻及工艺美术首先需要艺术家群体的支撑,即具名创作、限量发行;在设计上追求审美、收藏,兼具实用功能,在当前已经没有具体功能的品类,需要挖掘其实用性,让审美能够融入生活之中,并超越器物本身的实用性;同时,一件作品还要具备普适性及永恒性,才能够被其他人接受,并有第二市场,能够流传后世。在具备以上条件之后,中国当代工艺美术还要有市场推广的规划,仅以工艺品的方式营销太过落后,应当引入画廊代理制度,建设完善的销售体系以及建立强烈的品牌意识。业界应当形成行业共识,将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市场建设成为有设计、有推广、有品牌的崭新行业。

    夏 浈

    中国民协寿山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民间艺术馆馆长

    在艺术品市场中的确存在很多问题,工艺美术受到材料的限制,尤其是面对材料稀缺和工艺粗陋的矛盾,问题会暴露得更突出一些。但是市场正处在逐步的转变过程中,而且是往好的方向发展,这是值得我们欣慰的地方。我们艺术馆今年在组织秋季拍卖的时候,推出了一个寿山石珍品夜场,这不仅是寿山石界的第一个夜场拍卖,也是当代中国工艺美术的第一个夜场拍卖。我们在组织拍卖之前,也在犹豫,是仅以市场价格比较高作为上拍标准,还是以艺术的价值和收藏的意义作为上拍的标准。我们认为,艺术馆还是要体现专业诉求,最终选择后者,即以艺术的价值和收藏的意义作为上拍标准。

    这个拍卖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远超我们的预期,这说明目前收藏群体的消费已经趋于成熟,对于收藏或者投资艺术品并非盲目。市场中鱼目混珠的现象可能会有很多,各种扰乱市场秩序的现象也层出不穷,可是一旦产生对比,收藏爱好者马上就会明确自己的收藏目标和投资方向,对于风险有很强的把控力,收藏爱好者已经走在了从业者的前面。

    作为艺术馆这样的专业机构,正确引导市场责无旁贷,但是我们仍然倾向于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导,那种教条式的硬性推广可能效果并不明显。我们今年的寿山石雕专场拍卖会不仅取得优异的成绩,在今年8月份还与民生银行合作,共同开展寿山石抵押贷款业务,尝试在单一艺术门类中完善市场的相关金融服务,这也在国内整个艺术品市场中首开了艺术品金融化服务的先河。我们相信,在相关配套措施逐步完善的市场环境里,市场会更为活跃,并会通过供需关系变化的自发调节,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市场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并非一人一力所能为,专业机构发挥团队的力量促进产业的发展,这也是今后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陈 辉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西方雕刻艺术从古希腊时期发展至今,艺术从具象到抽象,而中国雕刻艺术,从秦汉的雄浑粗犷至明清精细繁复,则是从抽象逐渐具象的过程,东西方雕刻艺术的发展方向完全相反。西方雕刻从最初仅仅将石材视为载体,逐步体会石质之美感,认为石头有自己的语言,可以与人产生交流,而中国传统艺术原本提倡天人合一,当代雕刻艺术却因过于追求具象,表现繁复,忽视了石材的自然表达。

    童衍方

    西泠印社副社长、篆刻家

    艺术的繁与简其实殊途同归,但是当代寿山石雕刻的确过于繁复,没有中国传统雕刻艺术含蓄、内敛的神韵。目前有部分艺术家已经注意到这一点,朝简约的风格发展,这是一种进步。行业也需要多一些这样的带头人,如京剧的梅兰芳、程砚秋,有代表人物,可以促进行业的推广。当前社会环境为艺术家提供了十分优越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地位,但艺术的成就往往诞生于至简至静、没有功利性的创作过程,艺术家在这样的环境中更要摆正艺术与金钱的关系。

    徐东树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

    虽然目前寿山石市场非常火热,但是雷声大雨点小,还没有真正走出福州,根本原因在于业界的思维与眼光的局限,行业目前还停留在个人主义时代,缺乏心胸,缺少合作。艺术家需要跨界思考,与不同领域的精英进行“头脑风暴”,感受不同的艺术门类带来的新思维。但是目前的艺术家们日子过得太好,有很大的惰性,不愿意改变。艺术品应该远远超越奢侈品的概念,但目前艺术家、行业与真正的奢侈品市场相去甚远。中国的工艺美术行业需要“大设计”的概念,不仅设计产品,还要设计理念、品牌。

    庄南鹏

    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教授

    艺术史以工艺美术为起源,中国当代雕刻不能脱离其他艺术门类,各个门类需要相互学习,汲取营养,但是不能依靠模仿,要有自己的艺术语言。寿山石也好,和田玉也好,这些门类的雕刻创作都有很多通病,比如玉器的山子,都是“愚公”在“移山”,作者缺乏变化,只会简单复制,“旅行团”式的布局、不成比例的搭配更是司空见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令人扼腕叹息。艺术创作需要扎实的基本功,精彩的题材创意、精彩的艺术效果,都需要有精彩的技术作为支撑,不能忽略基础学习。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