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易 拯救历史
http://www.cflac.org.cn     2010-12-17     作者:林雅华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湖北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一字之易,引发了新一轮有关城市的改名论争。其实,关于襄樊之更名,最初是2001年9月10日,由学者李辉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襄樊何不称襄阳》这篇文章所推动的。在引发强烈社会关注以及随之而来众多文人学者争鸣之后,这一更名倡议竟真的得以实现,这确实令人深思。

    自有文字以来,一部人类发展史,便是一部以文字勾连与承载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符号史。“命名”这一具有高度文化意味的行为不仅昭示着人类立于天地、指点江山的豪迈气概,亦昭示着人类将文明讯息刻入日常万物的智慧。小到对居室场所的命名、大到城镇国度,蕴含了人类几千年智慧与历史之沉积。举目而视,欧陆大地虽经数度战火、世易时迁,而其中古风貌未逝。且不论伦敦、雅典、布拉格、魏玛、亚历山大……这些大城市仍能映射出旧貌,便是那深山茂林、溪流山川、桥梁亭台亦保持着与其原名相映成趣的名字。令你每游一地必定勾起万千思绪、沉于历史之海。故而简单的“名字”之中承载着万千讯息,更为重要的是,其中融合着一个民族流淌的血脉气息以及由此沉积下来的亘古记忆。沉吟一个“名字”,甚而可以由此步入一个民族的记忆长廊,何不快哉!

    毋庸置疑,伴随着启蒙运动而来的理性之勃发,人类精神之解放,亦给各文明国度架起了飞速发展的桥梁。工业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城市化脚步的日益加快,在带给世界无限资讯与发展的同时,亦催生了标准化的生产链条,但见摩天大楼拔地而起,连锁化经营大肆扩展,相同的模式与概念几乎可以同时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你可以在莫斯科红场吃到麦当劳,在莫桑比克看CNN,在加尔各答住希尔顿。哪里再去寻觅那些往事、典故与文化?如果我们将目光移往中国,推开厚重的历史之门,我们会看到孔子奔于六国、屈原沉入汩罗、李白长歌天姥、东坡隐于梅州、曹霑梦断金陵……多少故国神游,多少风流人物!那些历史风骨、文化底蕴就深埋在一个个独特的地名之中。甫一出口,便令人心驰神往,山川风物如在眼前,更别说那饱含着文化精神的掌故、传说了。因此,文字符号便不再是单纯之点横钩画,而就是一部源远流长、气韵生动之历史。但问中国有多少个襄阳、赤壁、荆州、江陵?若将这尚存一息之历史痕迹悄然抹去,还剩多少符号可再供我们凭吊?叹这一字之易,因其力挽狂澜之勇气,拯救历史之决心!

    值得一提的是,襄樊重回襄阳是学者、大众、政府合力推进而成,这昭示我们,当下文化建设不仅在于有关部门和文化学者、名人的努力,更在于社会大众文化意识的普遍觉醒和进一步提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一字之易,拯救的不光是历史,甚而能助力当下之精神重建。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