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绝伦的视听盛宴——观广州亚运会开幕式表演
http://www.cflac.org.cn     2010-11-19     作者:林 琳     来源:中国艺术报

    第16届亚运会开幕式于11月12日晚8点在广州海心沙岛隆重举行。这是继1990年北京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后,亚运圣火20年后再次回到中国,也是中国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举办的又一次大型综合性运动会。

    此次亚运会开幕式也是奥运会、亚运会历史上首次走出体育场举行的开幕式。近3万名现场观众,翘首企盼开幕盛典的来临。在“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号”花船的引领下,独特的“珠江巡游”拉开帷幕,45个参赛代表团的灯光彩船沿珠江顺流东下,驶向“海心沙”广场。紧接着,在全场观众倒计时的欢呼声中,形似“木棉花”的烟火在600米高的“小蛮腰”电视塔塔尖“盛开”,火树银花,整座“海心沙”岛化作“和谐号”亚运巨轮,在夜空下等待迎风启航。

    演出分为序曲、上篇《大地之水》和《海洋之舟》、中篇《白云之帆》、下篇《花城之邀》3个篇章,着力阐释了“水”在岭南文化中的深刻含义。

    “落雨大,水涨高……”一首广东民谣引来了一叶芭蕉小舟,里面载着一名可爱的男孩,从空中飘然而至,悬留在舞台上方。男孩手捧盛满“珠江之水”的器皿,轻轻将水倾倒在岭南大地上。霎时间,大地共鸣,万泉涌动,一阵风掠过,红棉花瓣飘飘然散落在珠江水面上,柔情似水的岭南女子款款而来,渔童们活泼可爱的身影、生命的灵动在珠江两岸鲜活地展现,表演配合着绚丽的激光,巨大的喷泉阵列开启,波光闪闪,似幻似真,飘逸浪漫。

    传说,有水就有了岭南人,而有水就有了岭南人出海的大船。雄浑有力的号子声过后,一艘巨大的航船被岭南汉子们驶入大海。电闪雷鸣,波峰浪谷,水手们与风浪殊死搏斗。渔家女们高擎渔灯,在海边眺望,以岭南古老的渔歌祈福亲人,平安远航。此情此景正印刻了岭南人勇于拼搏、不断奋进的传统精神。

    风浪在抒情的钢琴声中平静,著名青年钢琴家郎朗用美妙的旋律揭开《白云之帆》的篇章。在80余米高的帆屏上进行的高难度表演令人叫绝。这是一次挑战极限的全新尝试。这些“空中飞人”由1320名威亚操作者,像放飞风筝一样悬吊在半空,组成或跨越、或奔跑、或攀爬、或俯冲的精彩叫绝的画面,在不断变化中184名帆屏演员化作8只巨大的“雄鹰”,翱翔蓝天,放飞理想,成就了亚运会开幕式的骄傲、世界的唯一。

    鼓声隆隆,光彩熠熠,鼓手们打起了广州特色的“猎德鼓”。在激越的鼓点中,代表45个国家和地区的45位圣水女子,将手持器皿中取自于亚洲各大水系的文明之水,汇入场地中央缓缓升起的圣水盆。随后,600名盛装姑娘们联袂起舞,簇拥着4个巨大的桥臂向圣水汇聚处行进。最终,圣水盆在同心桥桥臂的簇拥下缓缓上升,巧妙地变成了一座高达28米的火炬塔,巍然屹立在人们面前。演出用一种传统的祭典仪式的方式打造了人们对神圣火炬的崇拜和期盼。

    最扣人心弦的要数点火仪式了,这是在开幕式前众说纷纭,悬念最多,猜测最多的一部分。令谁都没想到的是,当火炬传递到“海心沙”场地,两名可爱的孩子从新光大道跑来,和运动员何冲一起,点燃了放在“同心桥”下的中国礼炮。升腾的礼花点燃了火炬塔上的圣火盆,主火炬顿时燃起,全场沸腾。让孩子用他们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对亚运盛会在广州举行的祝贺与喜悦心情。这种看似简单的点火方式却蕴含了浓重的中国文化的底蕴,可谓别出心裁,恰到好处。霎时间,焰火绽放,万紫千红,争奇斗妍。奔放的音乐、热烈的欢呼震耳欲聋,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

    正如陈维亚导演在开幕式前预言的一样,开幕式之夜的“海心沙”是无以伦比、美妙绝伦、绝无仅有的视听盛宴。在水、火、光、声浑然一体中,当晚的广州令世界瞩目,其美妙、其壮观大大超乎人们的预期和想象。在我们赞叹的同时,深深感到这次亚运开幕式创作团队是成功的,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上,在超越人类极限的精神上,都做到了出类拔萃。我们为亚运开幕式团队骄傲,为广州感到骄傲,为身为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