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山水 还原真实——访原铜钹山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主任毛小东
http://www.cflac.org.cn     2010-11-19     作者:张德玉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学》杂志社在江西铜钹山召开《民间文学》杂志创刊55周年暨江西铜钹山民间文学研讨会。会上,记者就铜钹山旅游文化开发和故事创作采访了原铜钹山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主任毛小东。

    记者:毛主任,你好!你2001年调任到铜钹山工作,至今已是第10个年头了。这些年来你一直全身心投入铜钹山生态旅游的开发,并致力于挖掘整理铜钹山的文化,先后出版了10余部专著,使铜钹山从默默无闻到美名远扬,10年,很不容易,你是怎么走过来的?

    毛小东:铜钹山是革命老区,总面积394平方公里,有林地45万亩,山清水秀,风景美丽。上世纪30年代,闽北红军在铜钹山区开展革命运动,并建立广丰苏维埃政府。我2001年调到铜钹山镇,当时叫岭底乡,当党委书记,按说是提拔重用,但当时铜钹山比较穷,是广丰最偏远的一个乡,大家都不愿到那里去,条件比较艰苦。那时好多人也劝我不要去,我只说了两句话:山中自有无限乐,不做神仙做什么!我到里面就是神仙了。如今10年过去,我又讲了两句话:踏破铁鞋不后悔,只为铜钹山和水。来铜钹山我是无怨无悔的。

    当时面临这样一个局面,以前,铜钹山老百姓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靠砍树,进入21世纪,大家的环保意识都增强了,树不能砍了,怎么办?我们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通过调研,发现铜钹山里面有好山好水好风光,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所以我就提出了唱好山歌,讲好故事,打好旅游牌、文化牌。当时我们这里的几个区县都是发展工业,没有人搞旅游业,当我提出发展旅游时,包括我们班子里的一些同志,都想不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为了挖掘铜钹山文化,我们请了专家开会上课,我提出了旅游兴乡,大力发展旅游业。当时,为了发掘铜钹山文化,我2001年3月进了铜钹山,一直到2002年3月,我在山里关了自己一年,写下了《铜钹山旅游概览》,成为招商引资的最原始材料。北京来的专家发现铜钹山有好山好水,有这样丰富的旅游资源,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于是建议我们申请建立国家森林公园。他们对铜钹山是这样评价的:古色古香,原汁原味;真山真水,野情野趣!

    记者:开发铜钹山旅游业,你们的思路是怎样的?

    毛小东:关于铜钹山的开发与保护,总的方针是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但重点在保护。

    铜钹山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民间民俗文化也是很经典的,比如铜钹山的庙会、灯会,老百姓是很喜欢的。这些文化传统我们都会尽全力去保护。此外,对于铜钹山风景区的景点,我们也是尊重历史,尽量保持原貌,有一些新命名的景点,都是请专家、作家一起来商定的。

    记者:铜钹山在你们的精心打理之下,发展很快,谈谈你对铜钹山发展前景的展望吧。

    毛小东:铜钹山是“千古风流山,神奇处女地”。在文化建设方面,目前铜钹山已经建立了很多创作基地,比如散文创作基地、小说创作基地,通过此次与中国民协《民间文学》杂志社的合作,希望也能建立一个故事创作基地。

    铜钹山建设的目标不仅是风景名山,还要通过对文化的挖掘、整理以及艺术家的再创作,成为江西省继庐山、三清山、井冈山、龙虎山之后的又一座文化名山。

    采访随记:

    铜钹山的故事,就是毛小东的故事。

    铜钹山,一个天生丽质的千年处子,却始终似被“养在深闺未得人识”。千百年来,铜钹山民在这种恬淡的环境下,无欲无求,安贫乐道地固守在那里,享受着他们简单的快乐。毛小东在铜钹山管委会的领导岗位上,用他的一颗赤子之心,唤醒了沉寂千年的山峦,请进了一批批文化人,铜钹山那遮在层层面纱之后的千年神秘,就在他的精心策划下,慢慢地被撩开了一角,露出真实的美丽。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