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的锐度、厚度与力度
http://www.cflac.org.cn    2010-11-05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高,文化在国家发展格局中居于越来越强的战略性地位,成为民族复兴和社会发展的根本结构性力量,文艺因之获得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中国当代文艺以开放胸怀和宏阔眼光,博古采今,百花齐放,别立新宗,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和繁荣景象。文艺的大发展也给社会提供了更多的精神支撑、智力支持和综合平衡力量。我们处身于中国社会转型期丰富多彩的生活与文艺之中,真诚评述这个历史时空之下人与社会的理想、信念与追求,以及时代主潮给予文艺创作的助推与其所产生的广泛的价值认同,显得尤为重要。

    敏锐追踪社会巨大转型中文艺生态的纷华万象,以开阔的视野,丰富的评论形态,历史理性、人文关怀和艺术文本的辩证统一思维,来考察和研究当代文艺发展现状,总结其中的积极因素,捕捉其发展态势与趋向,洞见遭遇的问题和困境,呈现出评论的反应锐度、反思深度和理论建构力度,这是当代文艺评论的使命,也是当代文艺传媒的职责。因此,本报将加强文艺评论理论阵地的建设力度,并作为可持续发展思路,在广度与深度上全面掘进。我们应该既注重研究各种文艺现象给个体带来的审美满足,也注重考察文艺发生发展有效机制的各个环节,既重在对现象和文本的直接检梳,也注重实践评说、鉴赏和理论思考的有机结合,着力推出准确鲜明、富有说服力的评论文章,大力培育弘扬正气、坚定理想、德艺双馨的文艺评论家,助推创作与评论良性互动的局面的形成和中国特色文艺评论体系建立。

    本报与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今天联合推出的“批评的视野:文艺态势与趋向——2009文艺述评系列”特刊,即是这种努力的尝试。2009年是新中国60年华诞,是“十一五”期间特别是八次文代会之后的文艺大发展之年,中国的文艺工作者重温60年来文艺发展波澜壮阔的历程,展望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剧烈变化中当代中国文艺发展的空间和途径。在此对2009年文艺现象进行扫描、观察和思考,各路专家全面展现中国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各个艺术门类在2009年度的重大文艺活动,评述其文化价值,从中探源文艺创作的趋向与文艺发展的线索,以期呈现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之年的年度文艺全景,和各个艺术门类发展态势与趋向。这也是对“十一五”期间文艺成就的部分总结。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本报将以本期特刊发韧,继续通过文艺评论来回望“十一五”,展望“十二五”。

    每一次文艺高潮的出现,都离不开先进思想的引领和理论评论工作的支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希望与文艺理论评论界一道,为共同营造有利于优秀作品和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文艺生态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