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音乐学院就该这样办
http://www.cflac.org.cn     2010-11-05     作者:董大汗     来源:中国艺术报

优质的软硬件环境 广阔的国际视野 科学的课程设置

一流音乐学院就该这样办

    伴随着我国与世界交流的日益密切,国内的专业音乐教育在当今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越发突出,然而,当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去审视国内诸多音乐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时,真正能够跻身于世界一流水准之列的屈指可数。新的形势下,如何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创办一所高水平的音乐学院,或者说打造一所高水平音乐学院需要我们创造哪些方面的条件,依旧是摆在各大音乐院校负责人眼前最直观的问题。11月2日,在作为中央音乐学院70周年校庆活动之一的中外音乐学院院长论坛上,数十位音乐院校负责人共聚一堂,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他们的思考。

    营造卓越的育人环境

    通常来说,校园环境指的是校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它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校园环境的优劣,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多数音乐学院在物质环境的营造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精神层面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澳门演艺学院院长梁晓明认为,有了优秀的师资、合理的课程和一流的教学设备,再加上宽松的人际关系、严谨的制度,我们固然可以吸引众多优秀的学生前来就读,并将他们培养成优秀的音乐人才,但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让学生树立一种价值观,就是不能把音乐仅仅当作是一种工具,以此去参加比赛获奖,满足个人的功利性需求,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应该更高尚、更纯正,如果这一点能够成为我们育人环境塑造中的重要一环,我们一定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音乐人才。

    具体该如何去营造卓越的育人环境呢?对此,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联系该院具体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学校应在一些枯燥的被传统理论包围的课程之中设置一些能够让学生敞开思想的课程。其次,学校要为学生创造开阔和多元的艺术环境,这主要是通过组织各种音乐学术活动,包括学说演讲、分门别类的音乐节,比如管乐音乐节、现代音乐节、钢琴节、小提琴节等等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不同的学术活动中独立判断、独立思考。最后,学校要为学生创造大量的实践,使他们在创作、表演和研究评价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学生应该成为学校的主体,由他们来创造学校生动活泼的学术氛围和艺术环境。

    特色办学与国际视野相结合

    建设一所高水平的音乐学院,首先要有一个特色鲜明的目标,特别重要的是,在当今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界环境中,还要能够将其坚持和发扬光大,并且形成自己的传统。对此,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赵塔里木指出,中国音乐学院提出特色办学目标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讨论如何努力建立中国音乐体系。为此,学院组织很多专家在中国音乐的构成、调式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正是在这些成果的支撑下,才有了学院不断向前发展的良好态势。西安音乐学院院长赵季平表示,所谓特色发展要基于学院所处的地理位置结合历史传统文化的差异进行选择。结合学院实际有组织地开展有特色的教学和科研,突出陕北区域文化优势,在教学中引入陕北地区的音乐元素,在创作题材、美学特征上得以体现,西安音乐学院把西安古乐、秦腔音乐、陕北道情、陕北民歌等都纳入学院的课程设置之中,与此同时还设立了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召开了首届汉唐音乐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等。事实证明,学院之所以能够保持较强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措施所形成的效应。

    追求一流水平的办学质量是每个院校孜孜追求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在今天这个国际化趋势日益凸显的大背景下,仅仅立足特色还远远不够,还需在此基础上具备国际化视野,因为这是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许舒亚表示,上海音乐学院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乐坛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关键在于从上世纪20年代建院开始,学院就逐步形成了国际化办学思路,并且一直保持至今。“学院在选派学生出国留学的同时,还要吸引更多的国外学生来上海音乐学院留学,因为真正的国际化不是单向的而应该是双向的,这些都是我们要在今后逐步探索的。”许舒亚说。对此,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罗伯特·布洛克、悉尼音乐学院院长金·沃克、丹麦皇家音乐学院院长贝特尔·克拉鲁普等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们表示,在当下国际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形势下,断不能关起门来办学,必须要多了解外界的信息,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贝特尔·克拉鲁普说,在丹麦皇家音乐学院,有40%的学生是来自国外的,这些学生身上都凝聚着各自国家的文化内涵,本国学生与他们在一起学习、交流,很自然地就拓宽了他们的艺术视野。

    面向社会需求创新办学模式

    课程设置是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紧密相关的。改革开放后,社会环境和文艺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量更大,学生从业面更广,音乐院校的培养目标从过去仅仅为专业艺术团体输送人才转变为培养泛行业的、面向社会多种需求的音乐人才。在如何更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和他们今后的实际工作方面,院校的课程设置上仍然有许多可探讨的空间。武汉音乐学院院长彭志敏认为,这一点要从教学内容的创新方面入手。其中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不成熟的内容不能进课堂,不能拿学生当实验品。学校在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上也要多做调查和研究,从而能够保证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学生学习之后能够终身热爱,另一方面是学习之后让他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受用。“艺术院校的课程设置就是要满足未来人们对于这个职业的要求,除了有组织的教学之外,在欧洲我们还有大师班,这些青年艺术家可以通过自己的喜好选择参加这些大师班课程,而且我们还采纳了很多新的教学模式,我相信这些学生毕业之后都可以适应这个社会的各种需求,可以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表达方式。”德国卡尔斯鲁厄音乐学院院长哈特穆特·希勒如是说。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