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写作•健康
http://www.cflac.org.cn    2010-11-02    作者:衣殿臣    来源:中国艺术报

    退休之后,每天早晨起来都要先去公园走走,不是散步,便是打拳,风雨无阻。每次锻炼完毕,总是忘不了留些时间到花圃遛遛,尽情地呼吸那里的新鲜空气。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赏心悦目,一饱眼福,而且更是为了陶冶性情,增进健康。

    俗话说:“常在花中走,能活九十九。”古诗又云:“健体强神何物好,人间至乐是观花。”所以总有些人爱花成癖,诗家更甚,杜甫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一生无论走到哪里,条件如何困难,都要种竹养花。在《江畔寻花》一诗中则说:“不是爱花即欲死。”此外,还有两人也值得一提。一是晚唐的李商隐,他的《花下醉》诗写道;“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一是北宋的苏东坡,他在《咏海棠》诗中说:“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潆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看,这两位诗人如此这般地爱花,就连夜间也要秉烛观看,这难道仅仅是为了欣赏吗?

    花,不仅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性灵,赏心悦目;而且还能够祛病疗疾,凝气强神,有益健康。据有人考证,远在我国的商代,人们便开始懂得了花香疗疾治病的方法。秦汉时期出现的《神农本草》中,就有诸多花香疗疾治病的记载。三国时期,被人视为神医的华佗,就曾用花绸布制成小巧玲珑的香囊,里面装上香草、丁香、檀香等,悬挂于室内,以治疗肺痨、吐泻等疾病。明人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许多花卉疗疾之法,“七情之病也,香花可解”,便是他研究的结果。到了近现代,世界上又先后出现了“花香疗法”、“园艺疗法”,用以治病,颇见成效。

    除了花香疗疾之外,餐饮花卉亦能治病,促进健康。屈原在其《离骚》中这样的描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唐代女皇武则天,似乎也深明花卉养生之道。每当春临百花盛开之时,她便命人采摘各种花朵,与糯米放在一起捣碎蒸熟,名之曰“百花糕”,分赐群臣尝鲜,以示恩典。有人做过实验,部分兰花,亦可食饮,用其煮汤有提神补气之功。此外,用玫瑰、蔷薇、茉莉、丁香等炼制的芳香油,对慢性支气管炎,有良好的平喘作用。

    花卉不仅能够强神疗疾,增进健康,而且还能激发灵感,有益写作。正如一位古代诗人所说:“用墨不灵观燕舞,行文无序赏花开。”清代诗人袁枚也在诗中写道:“幽兰花里熏三日,自觉身轻欲上升。”袁枚就像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一样,对兰花情有独钟,人们从他的《秋兰赋》中,即可得到验证。想想看,观赏兰花能令诗人“身轻欲上升”,这不是对写作和健身大有裨益和帮助吗?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养花》一文中介绍说:“我总是写几十字,就到花园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挪挪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点,接着又出去,如此循环!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到一起,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正因为事实与经验,让我也试着把赏花与写作结合起来,经过一番努力,还真是大有收获呢。退休之后,由于时间充裕了,每天都要写点东西,或诗或文,坚持不懈。同时,还特意买些大众花卉,诸如香兰、文竹、水仙、石榴、龙吐珠、君子兰什么的,放在窗前或阳台,随时随地都能欣赏。一旦写作累了,或者思维受阻,便停下笔来,不是看看月季的美色,便是闻闻茉莉的清香,那黄澄澄的秋菊,红艳艳的杜鹃,绿盈盈的文竹,更是招人喜爱,看之不够。这样做既可解除疲劳,又能促使思考,可谓一举两得。十五年来,我的一些诗词和文章,如《十大名花咏》《咏史绝句八百首》《杜诗十趣》《咏花诗八论》《名人雪中情》《古代诗人爱名花》《泰山赋》《长城赋》《华山赋》《松花江赋》《哈尔滨赋》《桂林·漓江·阳朔》等诗文,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真是“皇天不负苦心人”啊!

    行文至此,顺手从我近年来所写的《咏花诗五十首》中摘录两句,作为结语:“老来方晓赏花好,祛疾强神赋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