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红”传承百年艺——访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得主王丽堂
http://www.cflac.org.cn     2010-10-19     作者:韩琛 管若松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0年9月,王丽堂荣获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王丽堂出生于扬州评话艺人世家,7岁正式从祖父王少堂、父亲王筱堂学艺,是扬州评话王派《水浒》的第四代传人。10岁开始登台演出的王丽堂获得了无数荣誉。1958年,王丽堂表演的《武松斗杀西门庆》获江苏省曲艺会演一等奖,入选参加全国曲艺会演;1982年,《武松二次回家》获全国曲艺会演(南方片)一等奖;1995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曲艺节,获“牡丹杯”。近两年来,王丽堂一心扑在王派评话艺术的整理、保护及传承工作上。

    少小学艺“十岁红”

    也许是受家庭环境影响的缘故,出生于扬州评话世家的王丽堂3岁时就能学着大人模样说上几小段扬州评话了。然而,因为演出的辛苦,跑码头的不易,和旧社会女艺人受到的歧视和欺压,祖父不愿意让孙女再吃这碗饭。

    但是,王丽堂天生就是说书的料,有一次亲朋聚会,大家让小小的她说一段《武松打虎》,王丽堂毫不怯场,张口就说。说完之后,祖父说:“不对,你要打头说起。”大家让她再来一遍,于是王丽堂举起小手,用力地一打脑袋,然后开说。在座的亲朋都笑弯了腰,祖父把她抱起来,说:“我让你打头说起,是让你从头开始说,哪里是让你打脑袋呢。”虽然如此,祖父却看到了她在说评话上的天赋,加之亲朋好友的劝导,7岁那年,祖父和父亲开始正式教她扬州评话。

    从此,每天早晨4点钟,王丽堂就开始练功,背旧书,学新书……更多的时间是泡在书场里,听祖父、父亲说书。在书场泡久了,一些听众与王丽堂成了“老熟人”。开场之前,那些听众就说,“华子(王丽堂小名),你先弄一段!”王丽堂从来也不怯场,往桌后一坐,把醒木一拍,今天来段“武松”,明天来段“石秀”,既为祖父、父亲开讲热了场,更使自己得到了锻炼。10岁那年,王丽堂正式登台说评话,小小年纪功夫了得,“圆口”、“方口”娴熟自如,数百句的“贯口”如抽丝剥茧,一线到底;绘声绘色,咬字清楚有力;形神兼备,节奏缓急有序……王丽堂在扬州城里引起轰动,被人们誉为“十岁红”。

    王丽堂坦言,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与祖父王少堂的言传身教和良苦用心是分不开的。王丽堂还记得与祖父、父亲一道在南京演出的情景。同在一个书场里,父亲早场说《石秀》,王丽堂下午场说《武松》,祖父晚场说《宋江》。每天王丽堂下午场结束后,祖父就会在后台把她留下,指导她今天哪些地方说得不错,又有哪些地方说得不到位。其实,每天下午她在台上说,祖父就悄悄地搬张椅子坐在幕后,抱把茶壶听两个小时,还不敢发出声响,生怕王丽堂知道会紧张。直到有一天老爷子忍不住咳嗽,王丽堂才恍然大悟。

    祖父还时常教导王丽堂,学扬州评话,不仅要学扬州评话各门各派之长,还要学其他姊妹艺术。名角的要看,不是名角的也要看,要取诸家之长,去诸家之短,要吃“杂粮”。至今王丽堂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祖父带她到上海去看京剧名家马连良的《苏武牧羊》,去拜会“活武松”盖叫天的情景。说评话时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身段,往往都是从其他舞台艺术借鉴或转化而来的。祖父还经常带她游历名胜古迹——这可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向大自然学习。祖父说,说书艺人要眼中有景,要言之有物,说山要有山,说水要有水,只有说得活灵活现,听众才能有身临其境之感。经过如此长期的教导,王丽堂的说表艺术日臻完美。

    刻苦“还书”慰先人

    王派《水浒》在其流传过程中,可谓饱经磨难。“文革”中,王少堂的录音记录稿化为乌有,已出版的“武十回”、“宋十回”也多遭删节,如何把王派《水浒》保留住,不至在自己手上失传,成了王丽堂前些年最大的心愿。

    1990年是王少堂诞辰100周年。1987年春天,中国曲艺家协会、江苏省文化厅和江苏省曲艺家协会,联合组成了筹备纪念王少堂诞辰100周年领导小组,大家一致同意由王丽堂口述王派《水浒》4个十回,组织翻录整理,争取在王少堂老人百年诞辰前,由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

    但将400万字的4个十回原汁原味地“还”出来,谈何容易?比如王婆表功一段,几百句的“贯口”,一口气说下来,越说越快,中间打一个疙瘩就不行。书词中还有许多诗词歌赋,只要一字一句被挂住,就无法再往下说。此后,王丽堂每天从早到晚坐在一张旧藤椅上,面对一台录音机,口述她自幼从祖父和父亲口中学到的书目。有些书目已有多年不说了,一遍说下来,自己感到不满意,要从头再说一遍。提到“原汁原味”,王丽堂认为,每部书的总体内容不能少,每段书目的起承转合不能少,重要情节的“关门过节”不能少,特别是要仔细斟酌并认真恢复已出版的《武松》《宋江》两部书中被删去的内容,但也不能完全按祖父和父亲过去说的书“生搬硬套”,而要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使这4部书既能作为珍贵资料保留,又能适应今天广大评话爱好者的需要。这样一来,更增添了“还书”与复述的难度。她每天口述下来,从藤椅上站起时,常觉两腿麻木,不听使唤,渐渐地双腿开始浮肿,腰酸背痛,直不起身,再后来,周身乏力,嗓音嘶哑,日渐消瘦。但她没有停下来,看着《武松》《宋江》《卢俊义》《石秀》4部王派《水浒》书稿,共计6册350万字,王丽堂兴奋得热泪盈眶。她说:“作为王派《水浒》的第四代传人,我终于可以告慰先人,对社会和千千万万的听众也有一个圆满的交待。”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