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细腻 优美传神——观苏州市评弹团演出中篇弹词《雷雨》
http://www.cflac.org.cn     2010-10-12     作者:邹 红     来源:中国艺术报

    自上世纪初以来,中国传统曲艺如何适应发展变化了的时代并葆有其艺术生命力,始终是人们在不断思考、一直尝试的历史性课题。百年时光的流逝并未削弱人们对此问题的兴趣,而无法回避且日甚一日的文化撞击更凸显了此问题的重要性及解决的迫切性。此番为纪念戏剧大师曹禺诞辰100周年,苏州市评弹团根据曹禺同名剧作改编的中篇弹词《雷雨》在长安大戏院、梅兰芳大剧院以及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等上演。舞台上男女几位演员充分运用苏州评弹说、噱、弹、唱的技巧,将《雷雨》中两位主要人物蘩漪和周萍的情爱关系的发生发展变化娓娓道来,细致入微、曲折生动在原著之外演绎得生动传神。特别是优美动听的旋律,生动传神的说表,演员精湛的技艺引起北方观众和年轻学子们极大的兴趣和热烈的赞叹。

    话剧与评弹是两种不同的表演艺术形式。曹禺的《雷雨》应该是中国演出场次多、最为人知晓的话剧经典,该剧故事情节曲折、矛盾冲突尖锐、人物心理复杂、主题意蕴丰富,要想将话剧场面、人物台词改编为以说唱为主的苏州评弹,实非易事。曹禺剧作内心化、情感化特征往往借助音乐、音响以充分表现的这一特点,又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的改编、融合提供了成功的可能。音乐在现代戏剧舞台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尤其是对于那些以抒情性或表现人物内心见长的剧作,音乐更有其独到之处。在这类剧作中,它们或以背景音乐的形式出现以渲染某种气氛,或作为音响效果以推动戏剧动作的发展,应该承认,在表现人物内心的隐秘世界和微妙难以言宣的情感方面,音乐较之语言、行动更胜一筹,而兼具时间性艺术特性的戏剧又为与音乐的结合提供了天然的基础,所以,即便是以对白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话剧,也很难完全割舍音乐;相反,出于表现人物内心和抒发情感的需要,剧作家、导演还不得不仰仗音乐的魔力。曹禺剧作与音乐的关联正在于此。具有400余年历史的苏州评弹曾被人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苏州评弹音乐优美,演员演唱委婉缠绵,用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复杂、矛盾心理是十分适宜的。

    评弹《雷雨》改编难度极大,比一般创作更难,毕竟《雷雨》家喻户晓,经典有自己的审美定势,要想为曹禺先生没写出的部分给以续写补写比新创作要难得多。苏州评弹的《雷雨》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实践,删繁就简,以蘩漪、周萍为主线,将二人心理发展变化写得合情合理、细致入微,基本经得起推敲。蘩漪是《雷雨》中最具艺术光彩和精神震撼力的人物形象,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个性最鲜明的女性形象之一。曹禺是深爱着这个人物的,在他看来,蘩漪是个“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并“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的女性。她受过新思想的影响,追求过独立的个性,渴望真爱的婚姻生活,但命运却把她抛入周家这口“残酷的井里”。冷酷专制的周朴园把她当作家里的一个摆设,将其禁锢在犹如监狱一般的周公馆,使她活得不成人样,“渐渐地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她像一只受伤了的困兽不顾一切地抗争着、摧毁着。蘩漪的形象之所以具有震撼人心的审美效果,就在于她既让人强烈感受到社会历史施加于个人的沉重,又让人真切地看到富于个性的“这一个”自身的性格弱点,是双重的精神悲剧。

    在改编的过程中,改编者紧紧抓住蘩漪痛苦的内心和无妄的遭遇,将四幕话剧精编成为两个小时的中篇评弹。改编者对于蘩漪这个人物做了深入的发掘,增加了细节的描绘,也使得书中人物更令人同情和悲悯。特别是在交代蘩漪与周萍的关系时,增添了蘩漪与周萍观看昆曲《游园惊梦》,并题扇作画的情节,这样一来将曹禺没有正面描述的二人以往的情愫,加以大胆的设想、丰富,对蘩漪这个形象做出了全新的阐释和合乎情理的解读。改变了以往那种乖戾阴鸷、忧郁暴躁的形象,呈现出一个细腻多情、充满才情的女子形象,让我们看到的是“痛苦、压抑、多情”的蘩漪,不再是原先那个以自己的极端抗争走向毁灭的女性,通过苏州评弹自身的艺术特色,将一个栩栩如生、生动传神的女性形象展现在观众的眼前。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