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不舍世博情
http://www.cflac.org.cn    2010-10-12    作者:滕红雨    来源:中国艺术报

    较之往年闷热乏味的暑假,我的精力和心情似乎有些不同。这是因为中国盲文出版社为了丰富盲人职工的暑假生活,带领我们走出了社门,游览了我国今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说起世博会,早就令我心动了,很想与家人共同去游览一番,然而因畏惧人多、暑热,终究未能狠下决心。这次因有了社领导的组织,而且还允许带家属,所以我也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我们在总领队于总编的带领下于8月6日晚乘火车出发了,次日中午到达了上海。吃过午饭,稍事休整后,我们先游览了“东方明珠”,晚上又在黄浦江上乘坐了游轮。大家争先恐后地登上了游轮的最顶层,尽情领略江风的凉爽,感受黄浦江的美景。我想,这应算作游览世博的前奏吧。

    8日上午,我们走进了世博园,由于我社的周洋同志这期间正协助中残联在馆内工作,恰好做了我们的“内应”,他和他的朋友小杨为我们做“先锋官”,帮我们打通了一个又一个VIP通道,使我们免去了排长队之苦,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体力。

    首先游览的是美国馆。在进馆之前,我们每个盲人都佩戴上小杨事先准备的语音导读器。每到一个展馆的区域内,导读器的耳机里就会自动传出关于该馆的介绍词,大大避免了盲人的闭目塞听。

    一进美国馆的第一展室,就有老外主持人用汉语和我们打招呼,她很风趣,接着还说了几段小幽默。后来我们又看了两部短片,在第一部短片里我听到很多美国人在学汉语:你好,欢迎来到美国馆。南腔北调的,显得很滑稽。至于第二部短片《花园》,故事中没有任何语言对话,对我来说很费解,因此我只能聆听精彩的音乐和音效了。之后听了女儿的描述才知道,影片讲述了一个女孩用自己的力量克服重重困难,改变所居住的城市的故事。

    接下来我们又去了几个主题馆。说实话,这世博园的确不适合盲人游览,本来博览会主要就是让人们用视觉去体验的,并没有提供那些可以让盲人触摸的展品。本想让妻子给我多讲讲,可人群摩肩接踵,环境纷乱嘈杂,根本没有那个功夫。或者说妻子也不是一个专业的解说员,她无法将眼花缭乱的场面描述给我。唉!我的心中不无遗憾,看,看不见,摸,摸不着,看来我只有洗耳恭听了。那些稀奇古怪的声音仿佛把我引领进一个童话的世界中,在那里,我不再是一个盲人。这时,我的耳边忽然响起了呼呼之声,随着这声音,我朦朦胧胧地“看”到我的女儿展翅高飞起来,哦,原来那是她在公众参与馆体验飞翔。听到了女儿的欢笑,我和妻子的心里也在欢笑。

    生命阳光馆是世博会历史上首次设立的残疾人主题馆,一走进去我就听到了优美的钢琴声,演奏的是那首根据古曲《夕阳箫鼓》改编的《春江花月夜》。不用说,那演奏者准是盲人钢琴家孙岩。果然,大家看后都说是。我不由自主地叫了他一声,因为他正在专注地演奏,所以没有应,于是我们随着人流匆匆地走过去了。早听说生命阳光馆有一个特殊的黑暗体验区,可是那里的队排的实在太长了,由于时间所限,大家都没有过去,我也只好放弃了。

    9日那天,我们又去了法国馆、意大利馆、泰国馆、西班牙馆、太平洋联合馆等。我总在不停地问妻子:有没有可以触摸的展品啊?可得到的回答几乎总是否定的。就这样,我们不停地向前走着,穿过了一个又一个场馆,即使偶尔可以触摸到边沿的墙壁啊、柱子啊什么的,我也感到十分新奇。正说间,我的嗅觉突然告诉我,这可能是法国馆,因为有异香扑鼻,果然,女儿从旁证实了我的判断。后来,在西班牙馆里,我又以触觉获知,这里的墙壁是藤条制成的,按说这些都没有什么新鲜的,可由于是我自己发现的,我高兴得就像个孩子。我忽然想起那个成语“盲人摸象”,如果说故事中的盲人只是摸到了大象身体上的某一个部分,那么我此刻又触摸到了世博园的多少呢?

    泰国馆不错,在那里我们一同观赏了3D片,观看时,每个观众都要戴上特制的眼镜,当然这眼镜对我是毫无用处的,可我却依然装模作样地戴上它,期待它能成为我与影片沟通的灵犀。影片的情节我是一无所知,可是我却听到了四面八方观众的不停尖叫和十分逼真的风雨雷电声,并不时有雨点飘落在我的身上。当片中出现撒栀子花瓣的画面时,我的鼻中竟然也装满了花的芬芳,同时也感到了生活的美好。

    两天的世博之旅犹如昙花一现。我们只是走马观花,还来不及回味,就要和上海和世博园说再见了,心中颇有些依依不舍。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如果我能在场馆里随心所欲地徜徉,如果我可以尽情地触摸,如果……我知道,没有那么多如果,有的只是返程的车票,我的世博梦也该醒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