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为民间灯舞增光添彩
http://www.cflac.org.cn    2010-10-12    作者:李 丽    来源:中国艺术报

    民间灯舞《月宫图》是独具特色的花灯舞,在山东省寿光市民间流传500多年,堪称民间艺苑的一朵奇葩。近年来,寿光市京剧艺术团经过认真梳理和改编,将其搬上了舞台,常演不衰。2009年灯舞《月宫图》参加山东省地方文艺电视大赛获得金奖,2010年1月申报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灯舞《月宫图》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了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福寿康乐、共庆丰年的美好情景。该舞蹈在挖掘整理过程中,很好地把握了党的惠民政策、社会和谐、万民同乐这条线,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同时道出了民意,反映了民生,从而更具艺术生命力。排演中,舞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灯舞《月宫图》搬上舞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为重要的是,编导在排演中创新了演出舞台,深化了舞台意境,丰富了表演形式,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感召力,使民间自娱自乐的灯舞,升华为高雅的舞台艺术。舞台技术助推民间灯舞的创新,使我们从中得到了许多启示。

    数字化舞台灯光技术,更容易完美地展现灯舞的主题。灯舞《月宫图》所表达的主题,是中国老百姓数千年来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追求,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因此,需要舞台灯光把月宫虚幻与美妙的感觉表现出来。用原始的灯光照明创造仙境幻觉效果,谈何容易。然而,数字化的调光技术,赋予舞台视觉艺术表现新的生命力,使梦想多年的舞台灯光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效果成为现实,让观众感受到舞台三维立体空间构成的光影和色彩画面。

    舞台机械和技术的应用,为演员拓宽了表演空间。舞台上任何艺术门类的创作,都是为最终体现演出完整艺术效果而进行的,舞台技术人员让观众看到、听到舞台上所发生的一切。灯舞《月宫图》中的机械舞台和技术,改变了过去装台人抬肩扛的重体力劳动,而且提高了劳动效率。当演出大幕徐徐拉开,暗蓝色的后天幕上星光点点,下方摆放着多级台阶。当舞台左侧台阶前的“舞台活门”打开,伴随悠扬动听的民乐,由“仙女”手挑灯笼组成的月亮冉冉升起,舞女在月亮中间造型定位,关闭“舞台活门”,进入表演状态。台阶上能站16名舞蹈演员,通过灯笼组成许多优美的图案,如“大月亮”、“两月对照”、“挂帘子”和“天下太平”4个大字等,呈现给观众一种立体的视觉效果。当“天下太平”表演结束,台阶慢慢撤离舞台。

    现代科技的进步是《月宫图》成为舞台艺术的关键。灯舞《月宫图》表演的全过程,主要依托道具灯笼来完成。历史上灯笼是用竹和油纸制作而成,牛油制成的蜡烛做光源。演出前,演员手挑4只小灯笼,由工作人员点亮候场,耗时费力,效果欠佳。我们在改编演出中,灯笼的改造和制作将实用、耐用、方便放到重要位置。为降低制作费用,油纸用尼龙绸替代,LED灯管和锂电池替代牛油蜡烛,在手柄上装上开关,灯光开与关能应心顺手,不用担心牛油蜡烛燃尽中途熄灭。这不仅减少了投资,也是《月宫图》成为舞台艺术和能够下乡演出的关键。

    灯舞《月宫图》在演出中,将舞蹈、音乐、歌词和舞台美术、舞台技术融为一体,既恢复了历史传统,又融进了时代精神,给观众以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