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导向 推精品—— 北京视协副主席张连生谈“春燕奖”
http://www.cflac.org.cn    2010-10-12    作者:张 悦    来源:中国艺术报

    旨在鼓励影视艺术精品创作、褒奖优秀电视人才和繁荣首都影视艺术事业的第16届北京影视“春燕奖”颁奖表彰晚会近日在京举行。该晚会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文联、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北京视协共同主办。“春燕奖”作为首都著名的文化品牌,在首都影视界一直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就“春燕奖”的相关情况,记者日前对北京视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北京影视“春燕奖”组委会秘书长张连生进行了采访。

    记者:“春燕奖”对于广大观众来说似乎既熟悉又陌生,作为已经举办16届的“老品牌”,请您对它进行简要的介绍。

    张连生:“春燕奖”自1991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5届,评选出了姜文、宋春丽、李保田等一批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以及尹力、高希希、海岩等多名优秀的影视编剧、导演。从2007年起,按照中央及北京市的要求,北京视协多次对“春燕奖”进行奖项整顿,将电视类奖、电影类奖、十佳电影工作者、十佳电视工作者4个奖项精简与整合为北京影视“春燕奖”(每两年举办一届),经政府主管机关审定批准列为北京市系统表彰奖励常设项目的影视艺术最高奖,进一步树立了奖项的权威性。本届“春燕奖”评选囊括了过去两年在电视台和院线播出放映的影视作品,其中,由制作单位精选出152部作品参加了本次评选,参评节目数量超过了历届纪录。它们分别角逐电视“春燕奖”、电影“春燕奖”、十佳电影工作者和十佳电视工作者的四大奖项、55个小奖项。

    记者:在近20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春燕奖”如今已成长为推动北京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艰辛探索和成功经验有哪些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张连生: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当前国内外有各式各样、名目繁多的影视评奖,那么“春燕奖”如何能够在评奖标准和方式上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权威性?我认为首先要对影视创作导向性高度重视。“春燕奖”的评选始终坚持影视作品思想内容上的正面导向作用,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注重影视作品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评选出的作品力求给予老百姓以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正面的良好的信息,对人的精神健康起到促进作用。推精品、出人才、重视导向是“春燕奖”评奖的立足点之一。其次,强调影视作品与时代互动的密切关联。“春燕奖”的获奖作品贴近时代与人民群众,艺术地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脉搏与印记,呈现了改革当中面对的各种问题,反映了人们精神世界和审美观念的变迁,对全国的影视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当前,面对较为浮躁的影视创作环境,选择表现什么样的生活,提倡什么,不提倡什么,通过“春燕奖”的导向可以引起创作者的认真思考。

    记者:“春燕奖”的评选表彰强调扶持培养人才和文艺理论建设,您认为对于协会工作有何促进意义?

    张连生:我坚持认为,“春燕奖”工作要与协会自身建设、行业自律有机地结合起来。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功能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思想导向和创作实践的开展,北京视协在这方面除了注重行业规范,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外,还加强文艺工作者的自律建设,引导影视艺术人才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精品力作。这充分体现在评奖工作中,尤其是在电视、电影“双十佳”的评选上。

    可以说,“春燕奖”是扶持、推出和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举措。北京视协将其作为多年来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协会为此积极推进“人才百人工程”。为了鼓励优秀剧本的创作,扶植影视精品力作,努力为影视编剧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北京视协一方面以“春燕奖”的评奖方式,表彰优秀的创作人员;另一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切实为编剧提供服务。值得强调的是,“春燕奖”是全国唯一为从事影视理论研究的工作者设立奖项的,重视影视理论建设的导向性。作为影视发展的软实力,理论建设对于影视的发展和促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表彰优秀的影视研究者,扶植影视评论、研究队伍,对影视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对推动精品力作的产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