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文化自觉 追求艺以载道
http://www.cflac.org.cn     2010-09-03     作者:徐沛东     来源:中国艺术报

    要从根本上抵制“三俗”之风,关键还在于把握好文化产品的生产创作源头,需要一批文化工作者共同长期努力,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民族未来发展的担当精神从事文化工作;同时也要致力于向上引导提升整个民族的人文素质,为社会提供更多集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文化产品,使“三俗”之风为社会所不耻,“三俗”产品为群众所不容。

    要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人文精神,远离庸俗。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包含个体层面的追求道德人格完美和群体层面的关注国运兴衰以及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要自觉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音乐创作上坚守真善美,追求艺以载道,引导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向上发展。我们要在创作中坚持遵循艺术规律,力求把握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努力表达人类最美好的人伦情怀,亲情的博大深沉,爱情的浪漫坚贞……要广泛关注社会、关注民生,表现传统人文精神中“为生民立命”的济世情怀和深厚的民族国家情感,这是当代文艺家所必须要坚持的。我早年创作的如历史题材电视剧《东周列国》主题歌《黎民百姓长久》、《雍正王朝》主题歌《得民心者得天下》等就是尝试以中华大文化和大历史观角度,诠释传统的仁爱精神、忧患意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所以,文艺创作要以民族传统人文精神为根基,表达中华民族共同认同的普世价值观和伦理美德,它具有一定的稳固性和传承性,是民族文化的主流,也永远是中华民族固有的审美观念中最动听、最能激起广泛共鸣的声音。

    要自觉高扬时代主旋律,抵制低俗。首先,要在文艺作品中表达人民普遍的幸福感。当前我国人民生活安定、愉悦,社会欣欣向荣。人们需要的是在幸福快乐的心态下创造新生活的热情与理想。我在创作《大地飞歌》时,就力图把握住这一时代脉搏的本质,整首歌以旋律活泼欢畅为主要特点,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氛围,表达了群众当下强烈的幸福生活体验,传递了一份创造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释放的是整个民族自强不息、永远向着希望奋斗的内在精神力量。其二,要注重表达改革创新的时代感。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也决定了其持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来源于不断地吐故纳新。但这种创新是质的提升与技的飞跃,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打着“创新”旗号极尽低俗、恶俗之举,以搞怪卖丑来吸引人们注意力,那不是创新,是破坏。我在创作《田野的春天》时,用时尚的观念、用管弦乐加电声的手法,描写了一幅新农村图景,努力将当代的风尚与节奏,和当代新农村农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相联系,一时在农村广为传唱。而在另一首《阳光乐章》中,我却借鉴了爵士化的节奏特征,融入群众化的歌曲,人们在边唱边舞的过程中,体会时代的热情与活力。

    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决不媚俗。文艺作品既要表达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精神、情感需要,同时更要自觉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通过深入人民群众生活第一线的实地积累与实践,使自己的创作与群众保持最直接的联系。近年来,中国音协连续不断地组织知名音乐家到各地采风,特别是今年,我们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走进老区,走进红色革命圣地,文艺家们感触很深,收获颇丰。正因为有了丰富的生活源泉,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才能在艺术上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如果只在工作室里闭门造车、简单复制模仿浅薄解读大众思维,或者进行一些浅层的生活情绪渲泄,自然容易产生庸俗、低俗之作。

    作为一个艺术家,一定要对时代、对人民负责。在创作中不能刻意追逐作品的商业价值,而应忠实于自己从传统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中锤炼而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致力于用音乐真实反映时代、反映人民群众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才能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广泛认可。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