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的追求——追忆傅磬
http://www.cflac.org.cn    2010-08-20    作者:徐沛东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与傅磬相识是在1996年三月三的广西民歌节上,那时的他很年轻也很好强、对音乐的感悟及执着,已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多久,他来北京找我帮忙录制他的作品《三月三 九月九》《老王》等歌曲。之后,我们成了知己。再后来,我们又同样走上了各自音乐家协会领导的工作岗位。再后来,又都成为了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

    傅磬是一个很勤奋的人,他对艺术的追求从不停歇,一生都在努力,精益求精。在我认识他的10多年里,他凭借着自身的努力,赢得了一个又一个殊荣:国家一级作曲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九届全国青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广西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广西优秀专家……

    也许他应该早些放慢点自己工作的步伐,不要这样疲惫…也许他应该早些劳逸结合,携全家放松地到祖国秀美山川去休闲度假……也许他应该早些感悟到自己身体的某些不适,去医院好好地检查、检查……也许、再也许……

    傅磬似乎天生就是一个为音乐而来到这个世上的人。他一生共创作了400余首音乐作品,曾两次荣获中国音乐“金钟奖”、3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5次荣获广西文艺创作最高奖“铜鼓奖”、8次荣获全国“广播新歌”奖等,出版了音乐专著《木棉花红的季节》《傅磬获奖歌曲选集》及CD专辑《三月三 九月九》《壮族大歌》《山歌年年唱春光》等。2004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还唱响了他创作的《老王》。

    记得在录制《老王》的过程中,我在北京帮他找歌手、联系录音棚等等,他为这首作品往返于南宁与北京多次,不厌其烦地一次次修改,直至满意为止,那年的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评奖过程中,他的这首作品,从题材、体裁以及创作手法,都引起了专家高度的关注,一首主旋律歌曲也能够这样写,在当时是一种难得的创新,并以高票当选。他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付出了就会有回报。每次,他出版了新的专集后,都首先送给我,那满脸的兴奋与成就感,让我很是为他高兴。

    傅磬的英年早逝,让我们很是遗憾,也很惋惜。去年我到广西专程去看过他,那时的他还是很乐观向上的,人虽然消瘦了,但对未来的憧憬及对事业的希望一点没有减弱。作为一个同行,我从心里敬佩他并默默地为他祝福着……可是病魔却没有给他一点机会,从发现病情到离开我们,才一年多啊!这一年多,他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忍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及生理上的折磨,却表现得无比坚强,用信心和决心去与病魔抗争。在我看来,人各有命,可是他却用坚强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最为美好的记忆。

    如今你已驾鹤西行了,带着美好的音乐和愿望,一路走好吧!愿你在天堂里,能继续你执着追求的音乐事业。我们永远祝福你!永远怀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