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奏世界和谐的乐章——记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
http://www.cflac.org.cn    2010-08-17    作者:李小莹    来源:中国艺术报

    日前,由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联合承办的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正式落下帷幕。“这是国际音乐教育史上一流的、最杰出的,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主席格雷汉姆·威尔茨对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的成功举办深表赞誉。以“和谐与世界的未来”为主题的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可谓盛况空前,仅注册参会代表人数就有4019名,其中中国代表3000名(包括74名港、澳、台代表),国际参会代表1019名。此外,47个国际演出团队的976名演员和50个国内演出团队的2803名演员参与大会的各类演出活动,还有668名志愿者、150名参与教学展示的中小学生……参会人数总计达8140人,是历届会议中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会议。正如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理事会主席哈肯·伦德斯特勒姆所说,“从这一刻开始,许多中国音乐教育工作者将成为国际音乐教育学会音乐教育者网络中的一员,进而令中国以及世界音乐教育受益。”来自世界各大洲的音乐家和音乐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以学术交流和音乐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传递国际音乐教育前沿的最新信息、最新理念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共同分享国际音乐文化艺术和音乐教育的前沿果实。

    世界音乐教育信息的集市

    “音乐教育者之间相互交换思想,和他人分享经历,对于推进自己的工作非常重要。”哈肯·伦德斯特勒姆如是说。分享音乐教育研究成果,推动音乐教育在全世界所有地区、所有年龄阶段的发展,成为音乐教育大会的主要目标。本届大会共711场学术报告,其中主题报告4场,教学展示35场,工作坊124个,圆桌会议9场,论文宣读480场,海报3场,专题研讨56场……大规模、高密度的学术活动使得音乐教育大会成为音乐教育信息“集市”,议题杂彩纷呈,参会代表从幼儿教师到高校教授、音乐名家,大家都可在此阐述自己的音乐教育经历、理念,采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论文宣读是场次最多、进行最密集的学术交流活动。29个会场从早到晚,几乎每半个小时就有一场论文宣读,论文主题涉及早期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大学音乐教育、社区音乐和教师教育等多个领域,既有宏观如《全球失衡、可持续方法与音乐教育:危机时代的挑战与潜能》《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生态之浅思》,也有微观如《江西南昌实验中学与湖南长沙十一中学的音乐班研究》《南非开普敦的非洲马林巴琴教学》,展现了对世界音乐教育的全景式分析与思考。

    在大会特意安排的主题演讲中,我国旅美著名作曲家陈怡在题为《我的音乐旅程》的讲演中,回顾了民间音乐对于自己艺术道路的基础性作用,强调“现在中国的音乐教育更多地要研究怎样将中国民族音乐的根基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们不仅学习音乐,也更多地学习中国悠久的文化,这是作为音乐家最根本的东西。”她同时亦认为要注重培养对中国文化和世界多种文化的吸收,培养合作意识。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就北京市的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以及音乐文化生活等情况做了生动扼要的概述,详实的数据和事例让参会者对北京市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发展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人类音乐学家布鲁诺·内特尔在主题为《音乐教育与人类音乐学:和谐关系》中,用精炼的语言和严谨的学术思维,从世界音乐文化的视角出发,通过6个方面阐释了音乐教育与人类音乐学之间的和谐关系,讲座中所展示的世界各地的民族音乐也带给了现场观众一场听觉盛宴。

    集学术性、表演性、互动性、讲授性、参与性为一体工作坊式的交流研讨是音乐教育大会的特色,本届大会云集了世界各地专家、学者共举办了124个工作坊。中国音乐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杨玫举办“大家都来学吟诵”,让参与者感受到吟诵背后的中国古代文人情怀和即兴创作方法。美国学者柯纳·戴维主讲“从民歌到民族舞蹈:一次趣味盎然的旅程”,人们伴随美国民间歌曲的节奏一起摇摆哼唱。在美国伊士曼音乐学院珍·巴尔主讲的“钢琴伴奏艺术大师班”上,中国人民大学的4名在校大学生参与了互动式交流教学。轻松活泼的工作坊淡化了语言的障碍,参与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感受音乐,会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诚如本届大会中国组委会主席金铁霖所说,音乐教育大会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和谐”这一理念进行了诠释,也为国际音乐教育界和中国音乐教育界搭建了学术交流合作的桥梁。

    演出实践与教育互动的盛宴

    音乐演出是历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的重要内容。本届大会共举办66场音乐会,分为三个板块进行。其一,大型音乐会与大型音乐活动,包括“五彩丝路”大型多媒体开幕式音乐会、“中国之夜”音乐会等。其二,第二届北京传统音乐节专场,共12场音乐会及2场传统音乐高端论坛。其三,世界音乐教育大会音乐博览,47个国际演出团队及16个国内演出团队带来了41场演出。形式多样的音乐演出让参会者在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中,更深刻地感受到了音乐教育生动活泼的多元形式。

    开幕式音乐会“五彩丝路”以古老的丝绸之路为创意原型,以“融和”为契合点,以“丝路”为核心线,以多媒体技术全方位、立体化地彰显出各民族音乐文化融和的脉络传承。为了向世界展示藏传佛教音乐的魅力,来自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先宗寺的僧人和称多县通天河民间文化艺术团的演员克服了重重困难,倾情赴京参演,表达了对在地震灾难中逝去同胞的悼念和对生命的赞美。

    “北京传统音乐节”与本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同时举办,吸引了各国代表的广泛参与和喜爱,激起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和共鸣。“中国之夜——民俗音乐狂欢”延续上一届“北京传统音乐节”的模式,参会代表可以边走边看,在欣赏的同时与演员进行互动交流,达到了非常良好的互动效果。

    英国罗伯特史密斯爵士乐团、西班牙瓦伦西亚合唱团、日本横滨国际民乐团、泰国奥姆奥利乐团、芬兰音乐世家乐团、中国中央电视台天地人艺术团、北京市曲剧团、加拿大布鲁克顿合奏团等近百个世界演出团队带来的饕餮盛宴,令人目不暇接。美国爵士合唱团“湖泊效应”是各种大学生音乐节的演出嘉宾,曾获得音乐杂志《DOWN BEAT》“最受大学生欢迎乐队”奖,开演前半个小时音乐厅就已满座。合唱团员们倾情演唱,以其杰出的演奏天赋和音乐素养带给了爵士音乐全新的演绎。

    精彩纷呈的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给各国参会代表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在传播“音乐教育和谐发展”理念的同时,促进来自不同民族不同背景的人们相聚一堂、团结协作、寓教于乐,体现了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的和谐之美。

    刘利民:音乐推动和谐 教育构建未来

    北京是一座拥有各级各类学校3000多所、学生300多万的教育大都市,音乐教育是北京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专业教育方面,北京拥有全国一流、国际著名的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等高等音乐院校;在音乐普及教育方面,北京已构建了大、中、小、幼相互衔接的音乐教育体系,4000多名受过专业训练的专职音乐教师活跃在教学第一线。

    北京市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积极推进规章制度建设,保障音乐教育依法施教、科学管理;健全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体系,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加强音乐课程管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大力加强课外音乐活动,活动形式丰富多彩。二是打造各类艺术活动和社团品牌,充分显现学校音乐教育的亮点与成果。“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民族音乐的大门;北京学生金帆艺术团的成功历程凸显北京学校音乐教育的成果……

    为了满足北京市民的音乐文化需求,在社会音乐教育方面,我们高度重视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通过整合各类演出场所资源,使得现有的各类设施得到有效、充分的利用。国家大剧院艺术教育普及工程的建设,“打开艺术之门”青少年公益艺术节的发展,北京平谷音乐产业园区的崛起……社会音乐教育形式日趋多样,覆盖面也更广。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是传承和发展音乐文化,提升青少年学生和全体国民音乐素质的重要途径。未来10年,市委、市政府将致力于实现惠及全民的艺术教育、提供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使所有的青少年都能平等享受到艺术教育的滋养。

    “中国之夜——民俗音乐狂欢”

    北京传统音乐节是由北京市教委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中国音乐学院承办的大型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活动。2009年,在中国音乐学院成功举办了首届,本届传统音乐节与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同时举办,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以及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教师共同参与了本次音乐节的演出。

    本次“中国之夜——民俗音乐狂欢”延续了首届传统音乐节闭幕式的狂欢形式。偌大的表演广场被分为四块场地:一号场地为京剧和京韵大鼓名段表演;二号场地为梅花大鼓、北京琴书、岔曲和单弦牌子曲表演;三号场地的节目为任丘鼓舞《鼓震荷乡》、左权小花戏《放风筝》、京西吹奏乐、鲁西南鼓吹乐和狮舞;四号场地为中国少数民族歌舞,有蒙古族呼麦《祭祀颂》、傣族舞蹈《赶摆乐》、佤族舞蹈《剽牛舞》等八个节目。为了便于互动,每个场地的舞台高度仅为80公分,任何想和台上演员互动的现场观众随时都可轻松登台共同表演,演员也可随时走下舞台与观众载歌载舞、打成一片,体现出活动演出与教育互动的特性,为本次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和北京传统音乐节留下令人难以忘怀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