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记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
http://www.cflac.org.cn     2010-07-27     作者:张志英 史晓眉     来源:中国艺术报

    1978年,一支以学生为主体、年轻教师为骨干的交响乐团在西安音乐学院诞生了。32个春秋,3000多场排练,600多场演出,他们艺术实践和服务大众的足迹已延伸到海内外。

    今年5月5日至12日,应德国吕贝克音乐学院院长吕姆希尔德教授和比利时新音乐乐团艺术总监艾里克·雷德汉德勒先生之邀,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在中国音协主席、西安音乐学院院长赵季平带领下,远赴法国里尔和德国吕贝克音乐学院进行演出与交流。这是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第一次出国演出与交流,因而在学院和乐团发展史上意义非同一般。

    此次赴欧演出,如果不是身临其境的话,很难想象乐团在欧洲演出时所受欢迎的盛况。在法国里尔,当贝多芬《第七交响曲》在欢快壮丽的气氛中结束时,热烈的掌声和激动的欢呼声在这座拥有600多年辉煌历史的中世纪圣殿骑士古堡演奏厅久久回荡。指挥艾里克·雷德汉德勒带领乐队七次谢幕也没能止息观众的掌声,乐队离开席位,观众们仍在鼓掌。比利时文化公司的帕斯卡尔先生连声说:“太棒了!太好了!没有想到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演奏得这么精彩!”在德国吕贝克音乐学院的音乐厅,观众热烈持久的掌声,促使指挥再次让乐队演奏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再现部作为最后的返场。音乐会后,吕贝克音乐学院院长和观众对演出给予了由衷的赞赏和好评,一位70多岁的德国老先生举起大拇指直说“好,好!”中国留学生尤是激动,留着泪说:“你们给咱中国争了光。”

    回顾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30年来走过的艰苦历程,几代人为之奋斗、孜孜不倦,众多师生甘于寂寞、坚持不懈。学院党委书记安宁在庆功会上将交响乐团的工作精神概括为:“敬业精神,勤奋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

    多年来,乐团始终集教学、艺术实践、普及推广交响音乐等职能于一体,为国家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演奏人才。他们工作于中国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陕西乐团等专业团体,有的则在国外乐团供职,担任乐队和声部首席。

    磨剑三十余载,数千次排练,上百场演出,乐团向听众展示了交响音乐的艺术魅力,其中凝聚了每一位成员的心血和汗水,理想与追求。演奏曲目从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直至20世纪以后创作的30余部交响曲,40余部交响诗、序曲、组曲,50余部协奏曲,12部弦乐曲以及清唱剧等。作曲家之多,演奏曲目之广,堪与一般职业乐团比肩。这些曲目,在西安大部分为首演,有些在国内也属首次。交响乐团的定期音乐会,久已成为西安地区音乐爱好者、大学生们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

    正如刘亚光团长所说,“我们这支乐队是一支铁军!”,铁的纪律和不怕吃苦的精神。从乐团的创建者刘大冬,首任团长李立章到杨鸿业、赵保平、迟铮至现任团长刘亚光,都为乐团的发展倾注了心血,贡献了青春年华!除了管理乐团的日常事务,他们还坚持参加排练和演出。为克服学生乐团流动性强,水平难以稳定的现状,管弦系规定45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参加交响乐团。教师在合奏课中既和学生一样是乐队成员,还要示范身教,引导学生。许多骨干教师,本身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还要常年坚持乐队排练。这份对交响音乐的情爱,这种对高雅艺术的执着,使他们将自己的困难搁置一边。为了演好每一场交响音乐会,不单是冒暑历寒,有时为赶任务,还得牺牲周末休息时间,没有人计较个人得失,乐团已成为大家教学实践和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乐团的缔造者、已故著名指挥家刘大冬教授,更是把交响音乐艺术视为生命,并为此奋斗了一生。他富于创造性地以合奏课为基地,建立起一个名副其实的交响乐队。按照培养乐队演奏家的目标,以专业乐团的规范订立各项制度,传授乐队知识。他不仅是指挥,还兼从事乐务、策划、文案、甚至抄谱员工作,如此繁多的工作铁打的身体也会累倒,他撑着病体步履艰难地走进排练场,挥起指挥棒。这种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无怨无悔的忘我工作精神被西音人称颂为“大冬精神”。

    从1993年开始,交响乐团在当时的团长赵保平、系主任杨宏业的带领下,制定了以中国作品为基础,大量广泛演绎欧洲古典作品为主线的发展战略。为了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乐团的水平,在学院重视与支持下,交响乐团聘请了诸多国内外知名指挥家前来指导交响乐团的排练和演出。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瑞士、新加坡、比利时的指挥家以及中国著名指挥家李德伦、韩中杰、郑晓瑛、胡炳旭、李心草等都曾与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他们对乐团的良好水平和职业道德衷心赞许,对以合奏课为基地,通过建立交响乐团的方式,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

    随着交响乐团的不断成长和发展,中外演奏家也翩然而至与乐团合作演出。著名钢琴家石叔诚在与乐团两次合作演出后亲切地说:“结识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已5年有余,这支基本上由学生组成的乐队,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很大的艺术实践性质,但我仍然要说一句,这是中国乐坛上的一支生力军。”

    2001年李岚清同志两次来学院视察,交响乐队的演出使他感到吃惊与欣喜,他说:“没有想到在大西北还活跃着这样一支年轻的交响乐团,西安音乐学院很有实力。”为响应李岚清同志提出的“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号召,交响乐团承担了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演出任务,在陕西45所高校巡回演出,行程6000多公里,观众达15万多人。他们还远赴兰州、银川、西宁、珠海、济南、河南等地,送去了人民大众日益需求的交响音乐艺术。2006年始,连续5年承担陕西新年音乐会任务。这支打磨历练了32年的乐团,以自己的努力与实力、勤奋与精艺、坚韧与创新得到了国内外音乐家们、省内外音乐爱好者的关爱、呵护和鼓励,以自己独有的精神和风格端立于音乐之林。

    交响乐团的快速跃进与学院新的发展战略息息相关,紧紧相连。2008年4月,新任党委书记安宁和新任院长赵季平的相继到任,学院提出了“特色发展、高地建设、国际视野”的办学理念,制定了“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努力建设一流音乐学院”的战略目标。短短的两年,学院的学科建设、教学水平、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教风学风校风步入良性循环阶段,特色发展、高地建设的框架初步形成,“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已经确立。

    古都的文化夯实了交响乐团的根基,学院的良土培育着交响乐团的精神。这支充满青春活力的交响乐团,肩负众望,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西安,走出了陕西,走出了西北,走出了国门。在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科学发展特色发展的引领下,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将继续朝着高水平的目标奋进!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