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吴冠中
http://www.cflac.org.cn    2010-07-09    作者:郭庆祥    来源:中国艺术报

    得知吴老去世的消息,我心情非常沉重。与吴老生前的交往以及他的艺术,在我脑海中一遍遍地反复闪现,似乎他并没有离我们远去。

    我与吴老相识于1993年,那时我们正在拍摄大型纪录片《八十瑰宝》,拍摄对象都是当时在世的中国美术界的前辈画家,有吴作人、古元、黄胄等。但只有吴冠中先生拒绝了我们的拍摄,这让我开始关注和研究这位“倔老头”的作品及其艺术思想,很快我就发现他的画能使我获得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感触。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各种拍卖会上,我就开始不动声色地购藏了许多吴冠中的作品。

    在后来与吴老的交往中我才了解到其中的原由:他认为自己岁数也大了,应当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画画,基本上大多数的媒体采访,他都是拒绝的。所以我一直认为他真的是一个很“苦”的画家,他的“苦”在于孜孜不倦勤奋创作的辛苦,也在于不断探求艺术创新的艰苦!

    1999年,吴老来大连,我给他看了几年来我收藏的他的作品。吴老一时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当时他连说了3个“没想到”——“没想到大连有人收藏我的作品;没想到收藏的件件是真品;再没想到竟然件件都是我的精心之作”。

    此后的数年里,我几乎年年去拜访吴老,去跟他学一些有关中西绘画方面的知识,了解其绘画创作的过程,更多的则是探讨艺术和人生的哲理。在激情的交谈中,我们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我们之间真诚的交流和坦率的沟通,对我的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尤其绘画艺术,启发很大,进步也很快。我和他成为了真正的忘年交。

    回顾吴老的艺术人生,是他坚持艺术创新的一生,也是其充满爱国情怀的一生。他因追求艺术新思想,于1946年考取公费留学法国,又因一腔热血,婉拒国外优厚的物质待遇,在新中国成立后即刻返回祖国,投身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事业。“艺术的学习不在欧洲,不在巴黎,不在大师们的画室;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的心底……”——他不仅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作为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吴老为美术事业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吴老的作品中,无论是描写高粱、玉米,还是野花、小草,都能表露出他本人质朴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能引起我们观赏者的共鸣,产生一种心灵的互通——或如民族的精神、或如收获的喜悦、或如生命的灿烂,又或如春天的绚丽等等。只有像吴老这样具有广阔胸怀和远大志向的大艺术家,才能创造出如此感动万千观众的艺术作品。“民族气息”和“时代精神”,是吴老一生追求的艺术理想,作为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他总是这样以炽烈的激情、赤子的热忱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从吴冠中的艺术中,我切身感受到画品和人品是相辅相成的。他年近九旬,还在研究把中国文字植入其绘画的现代形式中,艺术创新和拼搏开拓的精神,贯穿了他整个艺术生涯。半个世纪以来,吴老不懈地探索西方现代绘画形式和东方传统人文情怀两种不同美学观念的嫁接和贯通,坚持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道路,秉持中国人特有的“诗意”和“象心”的文化品质,从而形成了其鲜明的艺术气质和修养。同时,他的艺术也符和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

    吴老的艺术观念和创作适应了历史发展和时代的需要,为推动中国现代美术观念的演变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他的艺术也是世界的。他把传统的中国画笔墨精神带到了具有现代精神的文化领域。他解剖了艺术的形式美,并把这种不受东西方文化限制的造型原理,融汇在了其中国画创作中,赋予了中国画世界性的表现语言,又使他的艺术成为了东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并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当时代的文化精神和民族气质。

    一位一生追求艺术真理的坚强老人走了,使我失去了一位良师,更失去了一位知心的朋友。在吴老生前,我一直为收藏了许多他一生重要的精品力作而自豪;在他去世后,突然间我又恍然大悟,除了这些作品之外,我更收藏到了这位杰出的艺术思想者执著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