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更美丽── 崇州市灾后重建掠影
http://www.cflac.org.cn    2010-07-09    作者:杨 虎    来源:中国艺术报

    “江湖四十余年梦,岂信人间有蜀州。”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这句诗,是他被贬斥到古蜀州(今崇州)担任通判时,对崇州美丽的景色和淳朴的人情油然而生的赞美之辞。让陆游漂泊的灵魂有所依托的,就是崇州的龙门山脉。

    2008年6月11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不久,按照中央安排,重庆举全市之力援建崇州,投入17亿元物资与资金,包括智力帮扶、硬件建设等总计111个项目;与此同时,国家、四川省、成都市也下拨了资金。这标志着崇州的灾后重建就此拉开了帷幕!崇州的灾后重建以大成都的城乡统筹和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战略为指导,结合崇州市情,以民生为本,发展为纲。短短两年,崇州浴火重生,一座座灾区新村拨地而起,一条条通衢大道玉带般铺展,家家欢歌笑语,城乡面貌一新。这篇文章所掠影的,就是一条路和一个村庄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重庆路”的故事

    “重庆路”是重庆市对口援建崇州的“交钥匙”项目之一,也是重庆援建的最大项目,由重庆全额出资修建,全长42.23公里,总投资4.73亿。(注:最新的数字,另有一条重庆支路长11.8公里,投资0.87亿元,这是2009年底确定的项目)。

    “重庆路”原来有一个冗长的名字:崇州市沿山抗灾应急快速通道和三龙灾后应急抢险通道。2009年1月17日,这条道路正式开工建设,为了充分体现重庆与崇州亲如一家的巴蜀情谊,重庆市政府通过媒体广泛征求意见,大多数重庆和崇州市民及其他地区的网民都认为将此路取名为“重庆路”最贴切。最后,重庆市政府决定将此两段路正式命名为“重庆路”。

    从此,重庆路这个响亮的、特殊的名字就伴随着重庆人民的深情厚意,在66万崇州人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重庆路起于崇州与都江堰交界处正在建设的泊江河大桥,经味江河、三郎镇天国村,经过三郎至九龙沟公路,从西山新型社区东侧通过,在和平安置点南侧利用既有道路,经三官安置点后利用川西环线,穿岳家沟、曾家湾后至终点白头镇接上成温邛高速公路白头镇立交连接线,路线全长42.23公里,穿过的乡镇有街子镇、三郎镇、怀远镇、西山乡、东关乡、道明镇、王场镇和白头镇,受益人口20余万人。整条路堪称崇州历史上最大的道路工程,共有桥梁8座,隧道2条,涵洞207道。

    “它首先是一条生命通道,但它又是一条旅游经济命脉。”承建重庆路的重庆市交委副巡视员艾吉人说:“重庆路横贯崇州南北,连接着崇州市和都江堰两个重灾区,同时北接成青旅游快线,西接成温邛高速出口,游走于7乡镇村落间,串起了柑橘园、李子园等观光农业区,连通了白塔湖、九龙沟、街子古镇等众多旅游景点,为沿线20余万城乡人口今后发展旅游致富创造了条件。艾吉人说:“今后,崇州完全有条件依托重庆路和山区良好的自然资源打造沿线乡村旅游,推动沿山观光带。”

    重庆路完完全全激活了崇州的血脉,它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救灾应急通道,更是沿山旅游快速通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更是为崇州人民打造的一条通往幸福的希望之路。因此,沿线群众将重庆路誉为生命之路、致富之路、发展之路。

    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在崇州视察“重庆路”建设时,高度评价了重庆采取“交钥匙+交支票”方式援建崇州和加快建设重庆路的做法。他说,“重庆路建得好,把沿途各个乡镇连起来了,有利于产业发展。要把这条路两边的环境规划好、建设好。”

    莲经村的春天

    时值4月,山野间漫山遍野涌来的都是扑鼻的菜花香。一小块一小块绿得发黑的麦地镶嵌在金黄的菜田中间,镶嵌在各处山坡、山坳里,展示着春天蓬勃的生命力。

    是的,春天又回到了这块曾被地震洗劫过的土地上,回到了这个名叫莲经的村子里。站在距村子不远的山坡上望下去,只见一栋栋“洋楼”倚着山势,散开在风景秀丽的狭长的山坳间,搬入新居的各家各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红的灯笼。村子中间,迎风飘扬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站在自家新居门口,村民王德华脸上满是笑容:他家有5口人,没有掏一分钱就住进了一套新房。客厅、卧室、卫生间、厨房、阳台都有了,同地震前的老家相比,简直是天大的变化!他见人就说:“简直是连做梦都没有想到这辈子还能像城里人一样,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感谢党,感谢政府啊!”

    焕发新貌的莲经村只是崇州数十个灾区新村之一,但它有个与其他新村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引入民间资金积极参与地震灾后重建的相关政策措施,崇州市金盆地集团主动肩负社会责任,全额出资修建受灾群众永久性安置房。这也是崇州引入民间资金参与灾后重建的第一个项目。

    莲经村地处龙门山脉中段的古道教第四洞天天国山,与唐代名刹常乐古寺隔岭相望,距成都60多公里。

    汶川大地震殃及了这个原似世外桃源般的山村,一瞬间,这个小小的村子瓦砾遍地,一片废墟。村民们在漫长的躲避余震的日子里,提心吊胆,一直不得安居。

    崇州的灾后重建在城乡统筹方针的指导下吹响了号角,作为崇州引入民间资金参与灾后重建的第一个项目,金盆地集团在资金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共投资近2000万元,毅然承担了街子镇莲经村社区灾后重建的工作。他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深入到灾区第一线,征求受灾群众的意见,和规划设计部门的同志一道共同商讨建设方案。施工队伍冒严寒,战酷暑,放弃节假日休息,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率先在本市完成了莲经村安置点重建工作,建成了高标准的住房72套,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公建房600多平方米,并且配套和完善了基础设施等建设任务。

    崇州市委书记范毅曾多次到莲经村重建工地进行现场调研,强调灾后重建要为恢复崇州旅游打好基础。

    的确,灾后住房重建不仅仅只是为了让群众住进新房,按照城乡统筹和建设大成都“田园城市”的发展战略,灾区群众的住房重建要充分纳入以后的产业发展,换言之,就是住房、产业发展、群众收入等要一条龙考虑,群众住进了新房,只是灾后重建走完了第一步,住进新房以后,群众的收入来源怎么办?原来的产业升级怎么办?原有的土地怎样才能实现流转价值?……

    莲经村地处川西古镇街子,附近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重建新区后,由于每家每户那各具特色的新房和周围秀丽的景色、清新的空气、优质的水源有机地交融在一起,莲经村自身也成了一个对城里人有着特殊吸引力的旅游景点。

    凡旅游景点,首先是要有风景可看,还要周围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如果说灾前莲经村只是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家碧玉的话,那么,城乡统筹灾后重建的契机已经实实在在让她具备了走出深山的条件——从莲经村出去,成青快速通道、重庆路、成温邛路等交通动脉与她紧密相连!

    展望未来,莲经村的明天无比美好:新安置点将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实施“农民下山、项目上山”,大力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积极引进业主与集体经济组织合作,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探索集体土地入股等模式,培育荷花、樱花、金银花、茶叶等种植基地,积极发展规模化特色农业。同时,积极引进资金和项目建设乡村酒店,打造温泉小镇、旅游小村,一个特色旅游产业带即将在莲经村周围兴起!

    2010年,莲经村的春天,是生机蓬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