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重彩的内蒙古民族题材电影
http://www.cflac.org.cn    2010-07-09    作者:萨仁托娅    来源:中国艺术报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民族电影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创作出了不少高质量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很多影片能够代表当今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创作的最高水平,不仅囊括了国家的各种大奖,而且在国际上也屡屡获奖,在中国电影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东归英雄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悲情布鲁克》《珠拉的故事》《天上草原》《季风中的马》等等,这些作品用影视语言与各民族对话交流,使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对增进和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感情,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以一种独特的艳丽色彩丰富了中国的银幕,成为中国电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内蒙古电影人在创作理念的定位和表现手法的创新、突破上,进行不懈努力的结果。

    首先,在创作上,对英雄崇拜的核心理念一如既往,怀着积极的艺术创造力去讴歌时代和英雄。蒙古民族是一个英雄情结根深蒂固的民族,无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的作品,英雄崇拜是永远不竭的主题。如《骑士风云》《东归英雄传》《悲情布鲁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中的人物赴汤蹈火,彰显着阳刚豪迈的个性特征,彰显了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高昂的民族自豪感和英雄情结,使观众真正看到了这个民族的魂魄,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力,也为民族历史题材电影打开了一个新的表现领域。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内蒙古电影对英雄的理解更加多维、多角度,极大地拓宽了创作领域,《生死牛玉儒》《红色满洲里》《圣地额济纳》等影片应运而生。这些影片摆脱了以往“政治性大于艺术性”的创作模式,在创造英雄时更加注重发掘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特质,使民族电影的创作进入了更深的文化层面。

    其次,信守诺言、尊重生命、崇尚自然、热爱自然、追求心灵自由、豁达宽容、忠贞不渝等反映草原文化和蒙古族人民心理素质的核心理念,在创作中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产生了一批有思考、有内涵、有很深文化含量的作品。如《天上草原》《珠拉的故事》《赛音玛吉克的儿子》《长调》《锡林郭勒·汶川》《天边》等等,这些影片是不同于以上那些英雄主义影片的。它们以更深层次的人文精神,关照发生在草原上的简单故事和普通人,用简单的故事情节对现实人生做出理性思考,充满着草原人文内涵,表现含蓄而充满温情,触及到的却是人类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影片突出了蒙古族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对自然的尊重,对生命的珍爱以及对苦难的坚韧耐力,并且对生命价值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开掘。可以说,深入到关注人类共同情感和生命意识这个层面时,也就达到了人类共同的审美取向。同时对民族传统美德进行了挖掘,用人性人情故事,张扬了产生这种传统美德的时代、人文环境以及民俗民风,尽可能多地融合了许多蒙古族文化的元素,使这些带有地域个性的诸多要素都渗透于艺术创作之中,开拓出思想和艺术的新境界。

    另外,以开放的视野,反映蒙古族人民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生活状态及心理变化。如《季风中的马》《成吉思汗水站》《吉玛家的女人们》《圣山》等作品直面现实,表现了现代城市文明给古老的游牧文明带来的巨大冲击,蒙古族牧民对草原的留恋、缅怀,对文化的坚守,对新生活的企盼与迷惘,对文化传承和精神家园的守望,把蒙古人从游牧经济走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的内心挣扎、精神阵痛,表现得细腻而充分,构成了影片丰富的情感层面。这类影片已经走出了少数民族题材落套的模式,深深触及了人类共同关注的文化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