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骨俊逸 风采清越——田伯平书法浅鉴
http://www.cflac.org.cn     2010-07-06     作者:黎晶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田伯平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主持专业,现任北京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第六、七次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中国书协硬笔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书法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客座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书法院兼职教授;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市委党校成教院艺术总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中国人权基金会理事,北京音乐家协会会员、北京朗诵研究会会员。1994年曾前往中国台湾地区进行书法交流。近年来,多幅书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中南海、首都博物馆、重庆红岩纪念馆、新加坡大世界广场、日本中日美术馆等收藏。《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人民日报》《中华锦绣》《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以及北京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分别以“墨海弄潮”、“飘逸俊秀显神韵”、“中国味”、“蕴含儒雅,独醉艺术”等为题进行报道。曾出版《田伯平行书字帖》《田伯平楹联书法艺术》《田伯平赴日书展作品集》《田伯平诗词书法艺术》等作品集。

    古人云:“书者须广约博涉,贵乎会通;情驰神纵,超逸优游;临事制宜,从意适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花开,笑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我所结识的伯平正是一位法备精要,会古通今,身兼六艺,集天资、学力与悟性于一身的风流才俊、书坛精英。

    自古燕赵大地物华天宝,地灵人杰。五千年华夏文明,三千载人文佳风,孕育出无数盖世精英。穿越时空积淀的丰厚沃土,云集自然大美的绝地胜景,陶养出一批文人雅士、贤达俊杰。伯平有幸出生在白洋淀畔的一个书香世家,天然地就烙上了艺术的印痕。家风的熏染、父辈的垂教、个人的聪颖独悟,必然造就他玉成大器、精创艺业的壮举。

    蒲松龄有副对联曰:“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寓意有志气、有抱负的人矢志不渝,必能天高绝顶我为峰,实现伟大的理想。伯平骨子里就是一个心气高、干大事,敢为天下先的勇武之士。他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末,国家百废待兴的非常时期,秉承父辈穷则思变、自强不息、立志成才的传家宝谕。他3岁时便被严父耳提面命,习读《三字经》《百家姓》及唐诗宋词,7岁跟随文武兼备的外祖父田普亭习练书画和武功。外祖父治学严谨、练武有规,授其每日临帖200字,拳打百遍功。伯平严格按照外祖父的铁规法定,由唐楷入手,系统临摹了欧阳询的经典法帖,铁研磨穿十四年,池墨尽染数缸水,终得欧书堂奥。后又旁及诸体,上下追溯;师法魏晋,深功“钟王”;得太傅“三表”,羲献《兰亭》《圣教》《洛神》《中秋》之神韵。下效宋元明清诸大家,精研“苏黄”、“赵董”,亦对唐寅独钟有加,陶泳百家,融会贯通。书有所成,画有所获。由《芥子园画谱》打牢基础,系统临摹古典精品,外师造化,勤于写生,涉猎人物、山水、花卉,于画一途,颇有造诣。习武练拳出手不凡,强其体魄,固其精魂,从他健壮英武的体格即知习武有得。他把画法、拳法的神髓艺理融入到书法之中,从而赋予书法“骨肉血脉筋神”的生命之躯,并勃发超迈化合之境象。古人所谓:“规矩入巧,圆通之妙焉;天机自发,气韵之化也”,正是书法之玄机所在。伯平能法入妙理,书渐佳境,委实难能可贵,这也为他日后漫长的心路历程注入了天仙般的素养。

    伯平随其外祖父长期生活在京城,这又使他得天独厚地领略到了京都璀璨绚烂的文化底蕴和富丽堂皇的雄伟气势。为此,他激越情愫,发奋苦读。他去“国图”、跑故宫、埋头国子监,披览千卷饮甘露;他去琉璃厂、美术馆、珍宝阁,寻绎万踪觅古典。他饱览“三希”经典,流连忘返;亲近“松雪”巨卷,叩拜三天。他得到了智慧的启迪和精神的洗礼,对书法更加倾情痴迷。遍寻名师,聆听教诲,是他学书的又一门径。他有幸拜访启功、欧阳中石、沈鹏、刘炳森等书法大家,并成为忘年交,经常得到他们的亲教、传艺,使其书艺精进,既出有得。他上世纪80年代“国展”获奖而一举成名,历经数年而长青不衰,令人刮目相看。无怪乎启功老盛赞他:“中华儿女多奇志。”欧阳中石先生给予激赏:“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

    伯平的书法还来自于他非凡的人生阅历和多才多艺的浸淫滋养。他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城市,受教于世家;在“文革”中求学,在改革开放中成长,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当过记者、做过编辑、搞过设计;喜填词赋诗,精通音律,能演奏笛子、二胡、唢呐、小提琴、萨克斯、钢琴等中西乐器。除此,他还能朗诵、主持、策划、导演,真可谓技压群雄、多能善举。尤其是他竞选并履职北京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以来,以超前的理念和非凡的气魄对书协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打造“大北京、大书协”,彰显地域书风,突出名牌地标,均获得巨大成功。“一二三”的战略格局已成盛举,即:一成立北京书法学校;二举办三届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三会同北京电视台举办四届电视书法大赛。还有迎奥运书写奥运宝典、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书法展、为汶川和玉树赈灾等大型政治、公益活动的创意和组织实施均与有力焉。这些无疑不充分展示了伯平打造精诚团队、构建和谐书协、突显精品、力推人才的战略思路和领导才能。伯平自身所聚集的能量和素养,都给他的书法艺术带来了熔冶精纯的质变。

    我和伯平过从有年,交谊甚笃,对他的人品、书艺了然于胸。他的人长得帅气,风度翩翩、气宇轩昂,性格热情奔放,为人仗义直言,又俱儒雅风范。人好,字亦雅。刘熙载云:“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伯平家学渊源,腹有诗书,所以他的书法既有豪气,又有书卷气。雄浑中透露出阳刚壮美的意境,古雅里蕴含着潇散飘逸的韵致。其楷书直入欧体堂奥,得其神骨、气格,于《九成宫》《化度寺》《虞恭公》等用功最勤,无论从字形结构,笔法、章法都精致入微,出入得当,自有新意。他笔画收放聚散,错落有致;结构寓巧于拙,自然洒脱,给人雍容端庄之感。其行书最为擅长,独具家范。他胎息“二王”,独喜《兰亭》《圣教》,得俊秀妩媚,古朴典雅之美;他又与“松雪”、唐寅有不解之缘,问鼎《归去来辞》,笑洒《落花》诗意,得高洁气朗、落花生金之意趣。如精心创作的《申奥序》《奥林匹克圣歌》《滕王阁序》等作品,每幅都是珠玑玉润的上乘佳作。还有他最为放怀畅意、颇具浪漫主义诗人的诗词手稿《梦中的故乡》《笔墨之恋》《雨中的丰碑》《琴颂》《忆江南》等,真是天心流露、真情弥漫,绚烂之极、无意乃佳,读之令人赏心悦目,回肠荡气,美不胜收。

    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伯平已过知天命,50余年人生酸甜苦辣的历练,养成了他“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独立品格和意志;40余载精勤染墨,形成了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清越淡雅的独特书风。他虽未投笔从戎,却有精兵豪迈气概;虽未如将军精通战法,但却深诣兵法入书之理。其人英武潇洒、古风浩荡,其书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古人云:“夫书道犹兵也。心意者,将军也;腕指者,偏裨也;锋者,先锋者;副毫者,众队也;纸墨者,器械也;古书之论,犹古兵法也。”如他的巨幅数米长卷《出师表》,其章法如排兵布阵、恢弘壮观,字态大小、顾盼生情,俯仰之间、错落生险,表现出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可谓是一卷精品力作。伯平善用笔法,中锋外拓,大刀阔斧,凌空劈杀,落纸有声。用墨浓重枯涩,时出新意,有“润含春雨,干裂秋风”之奇效。如他自撰并书的对联:“神箭穿宇宙,气势贯长虹。”可谓妙联佳书,相得益彰;即兴挥洒,率真自然,一任心性流淌。此作搭载“神七”飞向太空,赢得了“飞天使者”的殊荣。自此,伯平人以书贵,名声大振,其艺业精进已臻辉煌。

    伯平近年出书办展,摘金夺银,硕果累累;抓教育、推人才,惠及万众;搭建平台、内外交流,扩大国际影响;想大事、谋伟业,打造书法强市阵容,真是令人为之欣喜。笔短意长难尽胸中之言,伯平正值英年,创作的空间和潜力很大,道路宽广而辽远,只要锲而不舍,敢破敢立,毁我塑我,勇攀高峰,其前途艺业之精进当不可限量。我由衷地祝福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奉献社会,服务人民。

    (作者系中国书协理事,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驻会副主席,著名诗人、作家)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