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地域特色 发展滨海文艺
http://www.cflac.org.cn    2010-06-08    作者:张 剑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年来,威海市正确把握当前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采取多种措施,丰富和活跃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较好地满足了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奏响了文化促和谐、文化促发展的时代强音。在此基础上,威海市今后的文艺工作还要进一步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打造更多具有品牌效应的文艺产品,提升威海文化软实力,努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努力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围绕满足城乡群众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而来的对文化的渴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宣传文化部门、文联组织从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高度出发,一方面不断加大投入,高标准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建阵地、搭平台,另一方面继续组织开展好全市文艺会演、农民文化艺术节、打工明星歌手大赛、书法绘画摄影展览展示等适合群众参与、便于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为群众展示才艺提供舞台。每年举办大规模的“三下乡”启动仪式,通过赶文化大集、结对子帮扶、组建新农村文艺演出队和拥军文艺演出队等多种形式,到农村、军营、敬老院、社区、工地开展义演。

    培育和提高群众的文化意识,引导群众自己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性作用,鼓励基层和群众自办文化活动,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在文化生产和文化活动中唱主角。威海市区的夏季广场纳凉晚会,荣成市的“幸福荣成”广场文艺汇演,乳山市的消夏文化夜市、高技术开发区的“翰海情”、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皇冠之夏”等文化活动,都是在广大群众自发组织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评价良好。按照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思路,整合方方面面的文化资源,精心策划举办大规模的“幸福威海文化年”活动,使全市呈现出“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的局面,从而使群众感受文化带来的快乐,更好地展示威海的文化魅力和风采。

    文企联姻,社会化运作,促进群众文化丰富活跃。积极引导广大企事业单位从扩大知名度、提升形象、回报社会、发展产业等多个角度出发,积极参与文化事业和文化活动。如今已在全市连续举办三届的迎新春大型灯会,都是广大企业登台唱主角,今年的灯会更是出现了企业竞相参与、最后一灯难求的局面。这些都充分表明,企业与文化单位结缘联姻,赞助和支持文艺团体,使得这些文艺团体逐步成为全市重大文化活动的骨干力量,为活跃群众文化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

    建立健全各类文化团体,带动群众文化繁荣发展。目前,威海市所属市、区都先后建立了文联组织和各类文化艺术协会,成立了锣鼓队、腰鼓队、秧歌队、京剧联谊会、吕剧联谊会、庄户剧团等一大批业余群众文艺团体。这些专业协会和业余文艺团体一边积极组织培训、创作和交流等文化活动,一边坚持经常到社区、农村、厂矿、企业进行巡回演出,在极大丰富和活跃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让各专业协会和文艺团体也逐步成为培育社会风尚、提升群众素质、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宣传队。

    弘扬地域特色文化,为群众文化注入强大活力。威海文化资源丰富,海洋文化、人居文化、福文化、红色文化、母爱文化及民间民俗文化等,千姿百态,特色鲜明,是深化群众文化活动的宝贵资源。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开发渔家大鼓、渔民号子、祭海仪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出更多具有海洋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近年来,威海市围绕宣传弘扬民间民俗文化,开展十大民俗评选、李龙文化山会、仙姑顶庙会、鲁绣技艺展、锡镶工艺品及剪纸作品展等系列活动;围绕宣传弘扬母爱文化,举办中国(乳山)母爱文化艺术节;围绕宣传弘扬福文化,精心规划、打造“千里幸福海岸”。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加强区域特色文化的挖掘和开发,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使得参与文化、创造文化、享受文化,成为全市广大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威海市文联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系威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