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世博东风展示中国音乐魅力——访著名歌唱家宋祖英
http://www.cflac.org.cn     2010-05-28     作者:晓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5月1日晚,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借上海世博会开幕的大好时机,在上海体育场举办了她的个人大型广场独唱音乐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为此,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她。

    问:“红牛2010·魅力中国——上海体育场大型音乐会”是一场始于鸟巢而又不同于鸟巢的音乐盛会,我们注意到从曲目、风格、服装等各方面都始终保留了您一贯的浓郁中国风格和民族特色,而在流行、时尚、科技大行其道的今天,会不会担心这种坚持与年轻一代的审美习惯有些距离?

    宋祖英:完全不会。这次音乐会除了保留曲目《茉莉花》《大地飞歌》等作品外,我还演唱了具有浓郁上海风格的歌曲《天涯歌女》《春天里》和苏州评弹《蝶恋花·答李淑一》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民族音乐的优秀代表,曾广泛流传于大江南北,以前我也演唱过。但这一次这几首歌都重新进行了音乐编排,采用当代最先进的配器技术,完全是以当下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审美思维来演绎民族音乐。再加上一流的交响乐团伴奏,民族特色与时代气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亲切新鲜又内涵丰富。

    每个前来参加世博会的国家都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努力地展示自己的优秀民族文化。中华文化五千年,值得我们去挖掘、推广。而且,我也始终相信,中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对世界各国人民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关键在于用哪种方式来表现。所以,我一直在尝试、探索,拓展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新空间,使她能够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象代表为世界接受认同并代代相传。

    问:这场音乐会您演唱了好几首与家乡相关的歌曲,比如《古丈茶歌》《苗岭飞歌》,还与海宝机器人合唱《辣妹子》,这么做仅仅是为了推广宣传家乡湖南吗?

    宋祖英:坦白说,有这一层“私心”在里头。我的家乡湖南湘西是一个特别美的地方,而我们家乡古丈的茶叶也别具一番清香,希望通过我的歌声让更多的人了解她,沏一杯清茶,一起分享那美丽的山水风光。实际上,音乐会这样编排也是契合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现场观众可以看到,舞台上重现了湘西群山深处的鸟鸣和流水声,现代城市的拥堵已经让人们远离了大自然的这一切,通过世博高科技和动听的音乐,进行这样仿若身临其境的展示,就是希望环保意识能够真正深入人心,希望在城市未来的发展中,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享受这样自然美好的生活。共同保护环境,保护全人类的生存家园,这也是我作为一名歌唱家,除了音乐事业之外的一点努力。

    问:您携手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波切利、钢琴王子郎朗、华语流行天王周杰伦的跨界表演,融合中西,汇聚流行古典,深受广大观众青睐、叫好。在您看来,跨界音乐盛会最大的意义在哪里?

    宋祖英:从去年鸟巢音乐会以来,“跨界”成为大家的一个热门话题被广泛讨论。我认为,跨界不仅是形式上对民族音乐表演本身的突破,它更是世界多元文化的深度交流与融合,多种艺术形式的沟通与碰撞。2010魅力中国音乐会作为世博会的开场表演,表达了我们4人和我们身后庞大的主创团队对上海世博会最热烈的喝彩与祝福。在舞台上,我表演变和平鸽魔术与观众互动,和杰伦合作老上海情境,和盲人歌唱家波切利合唱《康定情歌》《告别时刻》等,都是用音乐的、艺术的语言诠释“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世博理念。应该说,通过跨界合作,我们获得了一个彼此敞开心扉,接纳、理解不同文化、不同艺术形式的机会,在这相互学习领悟的过程中,都得到了新的提升,开拓了各自的艺术空间,这是最重要的。

    问:据统计,您的这场上海体育场大型广场音乐会票房异常火爆,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如此好的经济效益是否可以复制?

    宋祖英:这场音乐会的火爆票房有一定的契机,适逢世博,同时又有去年鸟巢音乐会的口碑效应,但关键在于它“中国元素,世界风格”的超高品质。可以说,它的高票房是高端文化品牌号召力的结果。现在已经到了以文化引领经济的时代,我们的主创团队自策划“魅力中国”项目以来,就定下“中国文化,世界品质”的制高点,就是以中国文化内核为主导,做世界顶级文化品牌。音乐会好的经济效益表明,它已经获得了初步成功。说初步成功,是我认为它还大有可为,不管在国内还是国际上,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这个品牌还将继续做大。但我们仅有这一块文化品牌远远不足以参与世界竞争,如果能够借助世博东风,从各个领域打造推广更多高品质的文化品牌,使中国的文化产业全面发展壮大起来,将创造更多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大大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问:从维也纳、悉尼、肯尼迪三场国外顶级音乐会,到北京鸟巢再到上海世博大型广场音乐会,您一次又一次挑战新的艺术巅峰,数十年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自我突破与超越,是什么力量支撑您这样走下去?

    宋祖英:这要感谢时代和人民给了我一次次攀上巅峰的机遇,也是这种感恩之心让我深刻意识到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所在。我到世界著名音乐殿堂唱中国的民歌,把国际顶级音乐大师请到中国来,带来世界一流的音乐艺术,这不是个人名利和成就,而是一个国家的骄傲。我们说一个国家的尊严,不在于它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大,而在于它文明的积累以及这种文明的影响力。中国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财富,更是世界的、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在这样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中国文化应当有更多更好的表现,我会不遗余力地去传承它、推广它,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进来,让世界上的更多国家了解、接受中华文化,让子孙后代永远以中华文化为荣。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