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美术教育的问题与出路
http://www.cflac.org.cn    2010-05-14    作者:张夫也    来源:中国艺术报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得到空前规模的发展。作为视觉文化重要的一环,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方兴未艾,不仅基础美术教育得到加强,各级各类美术人才得到培养,我国美术教育向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也得到有力推动。然而,在令人欣喜的大发展背景之下,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与我国迅猛发展的经济形势和自然科学的飞速进步相比,美术发展不尽平衡,美术教育相对滞后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反思起来,我国美术教育尚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行政管理不够完善而导致混乱、社会偏见造成的对美术教育的忽略、教育者自身素质不高而引起的教学质量下降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和阻碍了中国美术教育更快地普及、更好地发展。

    加速美术教育观念的转换

    近些年,笔者对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美术教育状况进行了考察和了解,总体来说,当前国外发达国家美术教育有这样一些特征:一是倡导使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提出了对人要进行审美教育,并把美术教育视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二是提倡美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使美术直接为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服务,创立了与经济、商业和工业发展相适应的艺术教育模式。三是注重美术史和美术理论的教学,在传播技艺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作思维的培养,进一步推动了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和美术教育思想的完善,使美术教育真正成为文化教育的一部分。四是完善和丰富了普通美术教育的学制,教育原则、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美术教育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学科和人文素质核心课程的主要内容。五是美术教育吸收了当代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如心理学、生理学,摄影术、新兴的材料和先进的设备,以及数码和电子技术等等,使美术教育能按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系统地育人。当前兴盛的新媒体艺术和信息设计,皆为艺术与科学高容量的载体,引领着当代先端艺术和新兴文化的潮流。六是美术学院的模式不再是清规戒律和僵化的板块,学术视野越来越开阔,教学思想越来越宽广,教学方法越来越灵活……

    上述特征体现了西方美术教育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数年前,美国政府颁布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文件明确规定:艺术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科,并强调指出艺术与“教育”一词根本含义的密不可分性。所有的学生,无论其天赋或文化背景如何,均有权享受艺术教育所提供的丰富内容。在一个科技日益先进而感官信息日趋复杂的环境中,对各类信息的感知、阐释、理解与评价的能力便成为关键,艺术则有助于学生们发展理解和辨别这个世界的多种潜力。

    在日本,美术教育尤其是手工艺制作和书法的教育十分盛行。在“教育立国”的方针指引下,美术教育获得广泛的发展,取得累累硕果。美术教育很自然地成为整体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专门院校的专利。甚至在一些高校,设计专业和医学护理专业的学生在低年级竟然接受同样内容的美术及文化的教育,这对培育学生健康的心智和人文情怀的进一步升华,以及协调手脑配合,增强审美能力,带来了颇多益处。

    创立合理的美术教学模式

    近年来,几乎全国各大高校都开设了艺术与设计专业,是为了全面发展高等教育、满足社会需求,还是为了扩大生源、片面地追求大而全?值得深思的是,艺术与设计专业火爆现象的背后究竟是什么?综合大学里美术专业的招生、教学等一系列问题是否要重新认真研究和规划,寻求出有别于传统艺术专业院校的办学理念。例如,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升艺术审美能力,从文科培养的角度来塑造全能型的、文化素质高的艺术类人才。

    加强理论和素养的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文化素养的提升都是有极大帮助的。在教育发达的国家,即使在综合性大学里,也都开设艺术史论课程,目的就是要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识。因此,专门的美术高校决不能忽略艺术史论和其他理论课程。这也是检验和决定美术高校水平和地位的重要指标。

    然而,我们目前面临的更重要的问题是,我国的美术教育似乎又要走向另一个极端——经济与教育的挂钩。市场经济大潮的确已经让我们在象牙塔中无法安坐无忧,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学问,但是在市场经济中的磨砺确实有助于美术教育的更好发展吗?教学与经营相结合,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接触经济生活的机会,这的确是现行美术教育所缺乏的。现在很多学生反映,他们跟随教师承担一些社会任务所获得的知识,比课堂上所学的东西印象深、记得牢、理解得快,而且同时学会了处理许多毕业后必然遇到的各种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个问题,目前大多数艺术实践活动都还仅仅限于“做活儿”的阶段,教师们所承担的社会任务往往谈不上什么艺术性,大多数都要遵从客户的意见。这种跟随教师“做活儿”的经历能够对学生的教育究竟有利到何种程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学到什么?自己的灵感、激情、创意还能在这个过程中保留多少……都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优化美术教育师资队伍

    学校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师资,师资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师资自身的思想境界、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至关重要。教师要严格履行自己的天职:所做的一切都应围绕培养出合格的、优秀的人才进行。因此,要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教师也要高标准要求自己。现今的学生可以通过先进的媒体,获得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十分丰富,面对这些见多识广的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培育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关键。也就是说,我们要给学生的应是“猎枪”,而不是“猎物”。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要从这样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进行知识结构的调整和更新。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自觉地接受、不断地吸纳新的知识,对教师而言十分重要。因此,不断“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迅猛发展的社会,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它是保障教师始终保持学术敏感性并走在学术前沿的基本条件。

    二是进行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提升。不可否认,教师本身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对学生影响重大。实践证明,技艺的标准与审美的标准相比,技艺的标准似乎更容易达到,而艺术水平的高低最终往往是作者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反映。因此,教师自身审美意识的强化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当是重中之重。

    三是强化批评意识。教师要树立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观念。要从根本上认识到批评的意义、价值和作用,意识到批评是成功之母,是推动教学、科研和创作的重要因素。同时,批评也是坚持教育原则,对教育负责、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重要保障。

    四是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教师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以及他的胸襟和气度,直接影响他的教学指导思想、工作态度和教学质量,也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价值取向和观念意识。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构筑和培育忘我而超凡的心理素质和情态:提倡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五是人文精神的注入。人文精神始终都是将文化与教师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的人格与精神、品质与尊严,是做文化人和灵魂工程师的基本素质。教师首先应是一个有良知、有灵魂的人。

    健全美术教育的文化观

    中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当代中国更有自己特殊的国情。提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其实是一个文化核心问题的体现。这个文化核心,首先应是中国哲学的认知论、美学思想和艺术价值观与现代化社会和当今世界文化产生互动,并付诸实践的结果,而不是封闭的、狭隘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其次应是一种具备文化视角的多维和文化选择的多元倾向的艺术理念,而不是文化规范下的一元化倾向或传统文化的单向选择的模式。在对待文化历史的反思和对文化传统的继承与批判的过程中,应当反对局限于一种简单的历史描述的层面中,主张建立在主体意识的高度自觉和哲学理念发达的文化基础上。在当代美术教育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那些将东西方文化艺术置于对立和抗争的境地上,认定文化的明晰辨认和界定是惟一的文化选择,进而反对任何形式的文化包容和文化开放的主张,单纯强调艺术的短期效益和现实功能而忽视文化的内涵和自身规律的做法,并且以外在的功利要求去衡量艺术价值取向的理念,不仅与当今世界文化趋势和人文精神相悖,而且也有碍于当代中国美术教育的大力发展。

    民族文化的生命本质,决定了文化的具体内容只能由各个民族去创造,抛开本民族作为文化的载体和根基,意味着文化的生命也就注定要终结。当然,倘若仅仅看到文化类型的具体特征,只注重理解民族文化的特定历史,无视整个人类文化所蕴含的普遍性意义,忽略世界文化发展的时代特征的话,我们的观念也将由固执的文化相对主义走向绝对的自我封闭的境地。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发展和变化,不能用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来揭示,这也是我国当代美术教育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目前我国大力普及和发展艺术教育,并通过艺术教育倡导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形势下,注重人文精神的重塑与建构,培育文化新人对事业目标和信念追求的恒心,强化为中国文化复兴和发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势在必行。

    (本文作者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