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明信片打开地震灾区儿童心灵之窗
http://www.cflac.org.cn    2010-05-14    作者:丁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汶川地震两周年前夕,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举办的灾区儿童手绘明信片展览义卖暨心灵基金成立仪式5月11日在北京图书大厦启动。现场展出的一张张灾区儿童手绘明信片,仿佛一扇扇透着阳光的窗户,打开了他们的心扉。

    在四川、甘肃、陕西三省地震灾区重建过程中,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地方团委的配合下,鼓励三省受到地震灾害的20余万名灾区儿童在特制的纪念明信片上绘画,将他们心中的各种情绪表达出来。北京邮政在这20余万幅灾区儿童绘画中甄选出代表作品,推出一套带邮资的纪念明信片,在儿童节来临之际透过全市邮政网点面向单位和个人接受征订。明信片上的手绘画各式各样,救援、爱心、彩虹是绘画中出现最多的元素。“感谢上海的叔叔阿姨帮助我们重建家园”、“地震后,我们在美丽的新学校里快乐地成长”、“我们已经振作起来,我们永远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灾区儿童在明信片上亲手写下的心里话让人们看到了他们现在温馨甜美的生活状态。在场的志愿者赵欣还与观众一起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说相互通信是自己帮助地震灾区留守儿童重建心灵家园的重要方式之一,“和我通信的一位女孩写信告诉我,她已经开始学着与周围的人交朋友,学着去微笑面对生活,学着自信地面对人生!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参与进来,用我们的爱让他们敞开心扉,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让他们乐观自信如朝阳般绚烂。”

    孩子们绘制的众多明信片,并不全是阳光明媚的,还有很多是悲伤的、恐惧的。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孟沛欣长期致力于艺术心理学研究,也参与到了此次活动中。她认为,艺术是接近孩子心灵的最好方式,地震造成的创伤经历会闭锁在人的右脑中,以图像和情感的方式对心灵发生作用,而这个过程只有通过绘画的方式才可以碰触到。在她随机选取的400份灾区儿童手绘明信片中,近四分之一的孩子投射出比较明显的心理创伤,主要表现为情绪困扰、创伤闪回、恐惧与焦虑等。地震灾区儿童心理完全康复的时间可能需要7年甚至更长。她说,这些孩子如果能够获得更多祝福与鼓励,获得更多与人交流和倾诉的机会,将更好地重新整合自我的心灵资源,建构出健康幸福的人生。

    在北京邮政推出的每套纪念明信片中都有一位灾区儿童的联络方式,得到纪念明信片的爱心人士可以一对一地通过书信等方式与孩子们建立长期的情感交流,帮助他们走出阴影,抚平创伤,用爱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正如汶川一中藏族女生泽郎娜姆在她绘制的明信片上写的一样:“如果说经历那些痛是我向成熟交的税、为成功集的资,那么,你的出现就是一个藏宝盒,为我守住了所有信仰……”

    据悉,灾区儿童手绘明信片将在北京、深圳、天津、重庆、四川、上海、陕西、江苏、河南、湖北、广西、江西、黑龙江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新华书店和大学进行展览义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