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交响乐之春”集结中国原创作品
http://www.cflac.org.cn     2010-04-27     作者:郭娟     来源:中国艺术报

    第二届“交响乐之春”由文化部艺术司、国家大剧院和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两年前,在中国交响乐百年之际,三家单位曾成功策划、主办了首届“交响乐之春”,吸引了20万人次的广泛参与,在我国交响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时隔两年,新一届“交响乐之春”除了延续以往低票价推广策略和立体化普及活动之外,以“醇香·新韵”为主题,更加体现出“中国原创曲目”和“非典型乐团”的特点。

    从4月6日至25日,在20多天的时间里,11支国内交响乐劲旅、10位著名指挥家以及千余名音乐家在国家大剧院轮番登场。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等国内“老牌”交响乐团带来高品质的音乐飨宴。而一些近年来备受瞩目的“非典型乐团”则成为本届交响乐之春最受关注的焦点:它们中既有最近一两年新兴的“实力派”,如杭州爱乐乐团、贵阳交响乐团等,又有像西藏爱乐乐团等颇具典型地域与民族特色的个性化乐团。在曲目选择上,“交响乐之春”不仅精选最耳熟能详的西乐经典,更展现中国交响乐的洋洋大观,大量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曲目成为本届交响乐之春的最亮“招牌”,也为11场音乐会增添了别样的故事和看点。

    4月8日,杭州爱乐乐团——一支由“80后”做主力军的乐团为我们诠释了被誉为人类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的“中国大运河”。由“80后”作曲家周天创作的《大运河》交响组曲在2009年10月首次正式亮相以来,便成为杭州的一张烫金的音乐“名片”,而乐团的大部分成员也是“80后”,他们用音乐传达了当代年轻人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4月11日,年届八十的指挥家郑小瑛执棒厦门爱乐乐团,带来被誉为“客家音乐文化史诗”的《土楼回响》。郑小瑛回忆说,“10年前这部作品在闽西龙岩客家祖地首演的时候,曾吸引了三四千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家人,在一个从来没有听过交响乐的山区体育馆里,观众不仅听得入了神,最后还一起拍手一起唱。这在我几十年的指挥生涯中还是第一次,在我国交响乐首演史上恐怕也是很少见的。”而在4月14日深圳交响乐团的音乐会中,吴碧霞还与乐队合作,唱响了另一部交响乐版的客家山歌。

    4月16日,首次进京的西藏爱乐乐团为观众带来一场最具雪域高原特色的交响音乐会,6部藏族本土作曲家创作的交响乐作品集中呈现。由边巴作曲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西藏民族的首部交响乐,边巴介绍说,“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如此集中地使用藏族传统乐器,采用了西方交响乐的形式来表现藏民族的起源、精神以及今日西藏的新面貌,乐器均来自藏传佛教寺院、宫廷和西藏民间。”

    4月23日,在女指挥家叶咏诗的带领下,香港小交响乐团首次来到北京,参加第二届“中国交响乐之春”。作为世界最出色小乐团之一,香港小交响乐团自1990年成立以来,一直深信古典音乐是“活”的,是任何人都能欣赏的,长期以来发挥小乐团的灵活性,通过每年委约作曲家为乐团谱新曲,以及进行不同艺术门类的跨界合作、举办教育音乐会等方式拉近古典音乐与大众间的距离。这次他们特别委约作曲家陈庆恩创作《凤舞九天》,展开中国最古老乐器笙与交响乐团的对话。

    除了这些充满故事的作品之外,北京交响乐团演出作为第二届“交响乐之春”开幕音乐会,分别演奏了王西麟1963年创作的交响套曲《云南音诗》第四乐章《火把节之夜》,张千一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创作的管弦乐组曲《云南随想》;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演奏了叶小纲1993年以山歌为素材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乐园》,体现出安徽民间特有的音乐风格;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演奏了一代作曲大师黄自为悼念女友创作的中国第一部充满浪漫青春色彩的现代管弦乐作品《怀旧》,这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大型管弦乐作品,在中国音乐史上享有盛誉;吉林交响乐团演奏了董乐弦作曲的充满黑土地情韵的《东北组曲》;贵阳交响乐团演奏了邓宗安等于1960年创作的我国第一部以京剧音乐为素材的交响诗作品《穆桂英挂帅》,它是我国第一部依据京剧音乐创作的交响诗作品;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出作为闭幕式音乐会,演奏了殷承宗等在冼星海原作基础上改编的钢琴协奏曲《黄河》,这是迄今为止最脍炙人口和广为人知的中国交响乐作品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德国钢琴家特兰德尔还演奏了中国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为这部经典的作品带来新意。这些经典原创、新创中国作品的一一呈现,为观众带来一次交响音乐的视听盛宴。

    除11场交响音乐会外,本届“中国交响乐之春”还带来多方位、立体化的音乐普及活动。深圳交响乐团等5支交响乐团的音乐家将组成小型室内乐组合,在国家大剧院资料中心、花瓣厅现场演奏,与观众互动;而指挥家郑小瑛、俞峰、张艺、杨洋,以及一些独奏家和著名乐评人也会走进大剧院,通过讲座的形式引导观众赏析经典交响乐曲目,为观众欣赏音乐会做好最充分的“热身”准备。此次“交响乐之春”的票价也更加“亲民”。第二届“中国交响乐之春”互相联系、互为补充的各个环节,既让观众得到了美的享受,又借助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出交响乐艺术的洋洋大观,它成为又一次推动中国交响乐更大发展的动力,也预示着中国交响乐发展的美好明天。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