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科理论的有益建构——评高校教材《设计原理》
http://www.cflac.org.cn    2010-04-09    作者:盛定宇    来源:中国艺术报

    伴随着大机械工业社会而产生的现代设计,深深地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说,现代设计塑造着现代社会。随着社会和经济、技术的发展以及对设计人才需求的强盛,近年来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迅猛发展,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因为长期从属于美术教育,中国设计教育领域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对设计本体观念的认识,就是如何认识和理解设计的问题。高等教育出版社近期推出的教材《设计原理》对此提出了新的探讨,值得引起关注。

    什么是设计,从字典上解释为“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规划、计划、步骤、方法等工作”。随着现代艺术设计与现代社会各个层面日渐深入的关联,人们对设计概念的理解也在不断前进和完善。

    莫合力纳吉(Laszlo Moholy-Nagy)提出:“设计不是一种职业,它是一种态度和观念,一种规划(计划)的态度观点。”利特的理解是:“设计是包含规划的行动,为了控制它的结果,它是很难的智力工作并要求谨慎的关键的决策。它不重视把外形摆在最优先地位,而是把与之有关的各方面后果结合起来考虑,包括考虑经济、社会、文化效果。”《设计原理》的著者彭澎综合中外设计实践与理论认为,设计不仅仅是艺术,而是艺术、科学、技术、文化、经济、管理等的融合。设计从根本意义上讲是社会和文化思想的反映,设计艺术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一种对社会的理想,诚如一些论者所言,现代设计已经从单纯的造物设计扩展到以人类幸福为最高创作宗旨的、协调人们周遭各种关系的综合性创造行为。讨论设计艺术的发展趋势,先要看看人们对社会的理想模式,或要求、或幻象、或期望、或责任等。21世纪的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设计的观念不断地发展,探索未知,为后工业社会寻找新的造型语言和艺术理念,就是说设计已经不再只是用自己的方法去研究世界,更重要的是设计研究科学的双重性的调和,即科技给人和人生存方式的影响及科技给社会带来的污染和危急。设计的观念决定了设计艺术发展方向。

    虽然近年来中国的设计教学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设计学科理论建设尚在起步阶段,中国的设计教育是由美术教育、工艺美术教育和部分工科院校的机械设计专业延伸而成的,很多观点还附属于美术理论,尚缺乏自身的系统的理论梳理、整合和构建,尤其是切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建构很少,不少理论都是直接“舶来”。由于设计教育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紧密结合本国国情,这些都需要深入的理论建构来指导。这也是为何当前中国的很多设计缺乏传统文化内涵,缺乏与环境协调的创新和中国特色,甚至盲目设计的主要原因。在当前出版的有关艺术设计的书籍中,也多是着眼于某个方面的设计方法或设计内容,对于设计艺术的理解与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在这样的语境下,《设计原理》的出现,可以说是对中国设计理论建设的一种有益探索。教材立足于“设计”本体的探索,从对“什么是设计”的探讨开始,对设计的基本内容,即设计概念、形式行为、设计与科学、设计的产生与发展、设计过程与管理、设计美学、设计心理与设计环境、设计与传统文化、设计意识与创造、设计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和比较深入的阐析。书中的所有内容,都以“什么是设计”、如何理解设计这个核心和中心点展开思索和论述。教材不仅对设计艺术的概念和含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探讨,总结了古今中外关于设计艺术的认识和发展过程,并且还针对各个不同设计领域所关注的问题做了有益的分析与归纳,对当前设计艺术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提出了有益的建议。通观全书,我们能够很好地理解艺术设计学科的交叉性、综合性,以及艺术设计人才应该具备的系统化、工程化思想,对于设计艺术人才的培养,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