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春龄:艺术常青树
http://www.cflac.org.cn     2010-03-23     作者:王晓君     来源:中国艺术报

    年近90高龄的笛子表演艺术家陆春龄依然忙碌,他频频奔走国内、出访海外,一场连一场的演奏,全然不知老之已至。自1954年起,陆春龄多次操笛出访亚洲的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欧洲的前苏联、瑞士、法国、比利时、德国、奥地利、荷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意大利、冰岛、挪威、瑞典等国,还有非洲的埃及、摩纳哥等60多个国家,有“一代宗师”、“神笛”、“魔笛”之誉。党的三代领导人都聆听过他的笛声。作为中国文化使者,他曾为印度尼西亚苏加诺、印度尼赫鲁、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法国戴高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比利时皇太后等国家元首演奏过,其中和毛泽东主席、江泽民同志在一起的情景最使他难忘。陆春龄很有感触地说:“我从一个普通的工人成为一位群众喜欢的艺术家,能享受这许许多多的荣誉,全都离不开党和人民的培养。”因此,他常言传身教地教育子女:“必须听党的话,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陆春龄从6岁起吹笛,屈指算来,已有80多个春秋,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理论探索形成了他的独特艺术风格。其气之精微,指法之奥妙,音色之浓郁为国内外乐坛及知音所尊崇。陆春龄操南方曲笛,韵味隽永、甘甜醇厚;奏北方梆笛,奔放粗犷,开阔亢亮,尤其在江南丝竹的基础上,他广蓄并纳,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体系和流派,被誉为当今南派杰出代表。陆春龄演奏的《鹧鸪飞》《小放牛》《欢乐歌》《梅花三弄》《行街》及由他创作的反映时代新貌的乐曲《今昔》《喜报》《水乡新貌》《潇湘银河》《节日舞曲》(用巴乌演奏)《奔驰的草原》《江南春》和歌颂香港回归的《普天同庆》等曲,无不挥洒自如,或行云流水,或松涛鹤唳,似貌传神,极尽其妙,令人叹为观止。

    与领袖的笛子情结

    与陆春龄交谈,谈得最多的话是他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演奏的情景。陆春龄说:“他们不仅是关心我个人,更为弘扬民族文化指明方向。”

    1954年春天,陆春龄在怀仁堂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演出前他只知道有首长要来观摩,但不知道是谁。当帷幕拉开时,他才发现毛主席与周总理坐在第三排中间正瞧着他。此刻的陆春龄无法平静,兴奋、激动、紧张,拿笛的手也颤抖了。刹那间,他看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慈祥的目光,仿佛在说,不要紧张嘛,好好吹,我们在等着你的笛声呢,陆春龄定了定心,格外认真地吹奏了《鹧鸪飞》。1962年8月,毛主席来上海视察工作,在上海友谊俱乐部毛主席又接见陆春龄,并希望他再演奏一曲《鹧鸪飞》。这次他不像以前那么紧张了,他将鹧鸪鸟忽高忽低,时远时近,若隐若现尽情自由地展翅蓝天向往幸福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毛主席听完曲子后走向陆春龄,边抚摸竹笛边握住他的手说,谢谢!谢谢!吹得好!吹得好!要用笛子好好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陆春龄紧紧地握住毛主席的手不放,千言万语并成一句话:“感谢主席,感谢党的培养,我一定好好为人民服务。”至今,陆春龄家还挂着毛主席与他合影的照片。陆春龄说:“见此照便会勾起我温馨的回忆。”

    “四人帮”粉碎后的一个“五一”劳动节,陆春龄被邀至北京演奏,节目单上规定只演奏一首曲子,当时邓小平同志陪着外宾坐在观众席上。当陆春龄一曲《练兵场上》演奏完后,主持人对他说再加演一曲《友谊赞歌》,且要用法国的三孔笛吹。事后陆春龄才知道《友谊赞歌》是小平同志特意点的。小平同志还请人转告他说:“我们的民族音乐不仅要让中国人欣赏,更要让海外朋友了解。”陆春龄回忆说:“这天我虽未能见到邓小平同志,但仍十分欣慰,我会遵循他的嘱托,将民族音乐带出国门,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世界各国的友谊赞歌响彻全球。”

    江泽民同志对中华民族文化更是关怀备至,他要求文艺工作者弘扬中华国风雅韵之民族精华,高歌爱国主义旋律,更好地面向大众,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986年10月15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中国,女王在当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陪同下,来到上海豫园湖心亭参观,江泽民用风趣的语言向女王介绍陆春龄:“他是我国著名的笛子表演艺术家,也是上海音乐学院的老教授。他曾经出访过很多国家,是国宝也是文化使者。”在江泽民的介绍下,陆春龄为女王演奏了一曲《喜报》,一曲用英国笛子吹奏的英格兰民歌《乡村花园》,女王十分赞赏,连连与他握手,在一旁的江泽民也十分高兴地抚弄着笛子。

    1996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上海接见全国劳模,陆春龄又一次见到了他。江泽民同志十分关心劳模的身心健康,同时又鼓励劳模们继续全心全意地为大众服务。当即,陆春龄向同行们表示,一定响应江泽民同志的号召,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到工农群众中云。一次去南京慰问演出,已75岁的陆春龄坚持提出要下矿为正在开采的工人演奏,由于正是炸山不能下井,于是陆春龄登上了高大的石板车为百名矿工演奏,矿工们无不感叹地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又回来了。”

    文化使者誉五洲

    德国作曲家理查·瓦格纳曾说:“音乐用理想的纽带把人类结合在一起。”而陆春龄以竹笛为桥梁,沟通文化,促进友谊。改革开放后,陆春龄更是频频出访,这些年来,他四访台湾,他说:“在台湾的日日夜夜,总被热烈的场面感动着,至今历历在目。”一次在台湾的音乐会即将结束时,突然观众席上一位96岁的老教授走上舞台,面向观众激动地说:“大陆艺术家今晚把全部看家本领都奉献给了我们,我越听越激动,大陆同胞、台湾同胞都是中国人,要文化交流,要思想交流,这次演出本身就是最好的体现!”陆春龄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以一曲《友谊赞歌》向观众答谢,笛声将两岸人民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还有一次,陆春龄应日本中国综合研究中心大阪事务所邀请,率上海江南丝竹协会部分成员赴日本京都、东京、广岛等8个城市演出。陆春龄演奏的《水乡新貌》《鹧鸪飞》《梅花三弄》《喜报》等曲,秀丽隽永,曲尽其妙,场场爆满,倾倒东瀛,在日本刮起了一阵不小的中国民族音乐风。日本著名舞蹈家吉村雄辉园女士得知陆春龄赴日演出,异常高兴。她一连观看了陆春龄在高松的8场演奏,又紧追至大阪,提出要在大阪联欢会上与陆春龄联袂演出《水乡新貌》。随着优美流畅的旋律,吉村雄辉园翩翩起舞,牧笛自由随心翻,舞姿得意醉人欢。陆春龄说:“中日友谊,一衣带水,中日文艺工作者虽语言不通,但心心相印。”

    2006年5月,86岁高龄的陆春龄和三弦表演艺术家李乙等音乐家们应德国、瑞士、斯洛文尼亚国际艺术节之邀,在德国、瑞士、荷兰、斯洛文尼亚、卢森堡、奥地利、比利时和意大利8国举办了中国民乐展演。短短45天,行程8万里,展演了25场。他们走进大剧院,去大教堂、修道院、博物馆、图书馆,下乐器厂、农牧场、敬老院为民演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在国内,陆春龄年年要去敬老院慰问演出。上海社会福利院还特别为陆春龄颁发了“爱心助老”奖。在国外,陆春龄更是义不容辞。德国敬老院居住的是8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并不穷,但很寂寞,陆春龄的到来使他们倍加高兴。陆春龄当即为老人们吹奏了起伏多姿的《欢乐歌》,笛声和着节拍融合在一起,老人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之中。

    25场音乐会展演结束,在即将返回祖国的前几天,陆春龄一行兴致颇浓地登上了阿尔卑斯山。气势磅礴、白雪皑皑的美景激发了陆春龄的诗情,他竟然在海拔4000多米高的阿尔卑斯山上吹响了《梅花三弄》。美妙的笛声如吸铁石一般,将游览阿尔卑斯山的游客一下子吸引了过来。当他们得知是一位86岁高龄的中国艺术家在吹奏时,非常敬佩,纷纷捧雪为老人祝寿。中国民族管弦学会副会长张殿英说:“86岁高龄的吹管艺术家至今还能活跃在舞台上开独奏音乐会,且一吹一两个小时的,在我国唯有陆春龄了,据我所知,在世界上也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了。”

    愿为人民吐尽丝

    “生命不息,笛声不止”,这是时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金炳华为陆春龄题的字,实际上也是陆春龄一生的真实写照。

    陆春龄不仅演奏曲目,他还到学校做“一辈子为人民演奏”的讲座,一来弘扬民族音乐,二来推动爱国主义教育。面对学生,86岁的陆春龄十分开心,他说:“和年轻人在一起,我的心也年轻了许多。”学生们也喜欢和他交谈,说他平易近人,一点也没有大师的架子,但陆春龄却对学生说他“有架子”,一是笛架,二是中国人的骨架,无论在海内还是海外,这两副“架子”是万万丢不得的,学生聆听着,感染着,潜移默化地接受着爱国主义的教育。为了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志,陆春龄唱了他自己作曲的《愿为人民吐尽丝》的昆曲。他唱得十分投入,时而慷慨高昂,时而深情绵长,声情并茂。陆春龄介绍说:“这首曲的词作者是中国汉语改革学会会长袁晓园老人。袁晓园加入美国国籍已有30年,却毅然回国,恢复中国国籍,我十分佩服。1982年,我与袁晓园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晓园赠我墨宝‘夕阳未必逊晨曦,愿为人民吐尽丝。’我一直将这墨宝挂在家中,作自己老有所为的座右铭。党的十五大召开,9月14日又逢我生日,双喜临门,再读此诗,激动不已,夜不能寐,兴奋中我谱写了此曲,故向党和人民一吐心声。”

    香港回归,陆春龄又谱写了一曲《普天同庆》以示祝贺。一次,陆春龄率中国国乐团出访香港,在沙田大会堂及荃湾大会堂,陆春龄一面亮喉高歌,一面用手中的笛子当指挥棒,调动台上台下的情绪,将会场的气氛推至高潮。香港听众不仅赞美陆春龄笛子演奏“艺冠群伦”“神韵兼备”,更为他的“龙马精神”所折服。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陆春龄的心被震动了,他奋笔创作了体现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救助”的《抗震救灾》大型笛子协奏曲。乐曲歌颂了在胡锦涛总书记英明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合力,排除万难抗震救灾的可贵精神。陆春龄说:“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作为文艺工作者必须站出来,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去鼓舞大家。”

    至今,陆春龄仍下工厂,赴部队,走学校,坚持为人民服务,他说:“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我们文艺工作者不带头谁带头呢?”1996年,陆春龄在上海大剧院举办艺术生涯70年音乐会,时任国家教委主任的陈至立得知后予以高度肯定并高兴地题词:“龙笛凤箫声誉五洲,弘扬民乐功勋卓著。”党和人民也没有忘记陆春龄。2009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向他颁发了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2010年,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向他颁发了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

    晚霞的曲,像火一样的热烈,它把云彩烧红了,它把大地映红了。晚霞的曲,是春色的,是充满朝气的,因为他是从陆春龄心田里滋润流淌出来的,是和着“为人民服务”的时代脉搏而永远前进着的。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