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近黎海宁
http://www.cflac.org.cn    2010-03-19    作者:陈哲    来源:中国艺术报

    3月6日下午,北京市交道口南大街东棉花胡同,中央戏剧学院东南角的蓬蒿剧场里,一场名为“与大师对谈——香港编舞家黎海宁对话沙龙”悄然拉开帷幕。正巧中戏正在进行艺术生招考,气氛紧张且凝重,与旁边蓬蒿剧场一片轻松愉快的氛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整个沙龙持续近两个小时,吸引了许多年轻的业内朋友和现代舞爱好者,可意外的是活动主题并非是近日在北京公演的黎海宁作品——《女书》,而是围绕着黎海宁早期的舞蹈作品《Plaza X与异变街道》和《证言》展开的。这也好,让我们在闲聊之余,通过投影重温了这两部经典的作品。

    《Plaza X与异变街道》是黎海宁2000年的作品,灵感来源于国外文学作品《爱恩斯坦的梦》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这个三段式的舞蹈作品通过强烈的反差对比塑造了一个充满欲望、秘密与记忆的魔幻广场,以意向与隐喻交织出一幅诡谲的心象意图。一个空旷的舞台、一块冰冷的溜冰场、一群打着太极和跳着探戈的男女,无不体现着矛盾,巴赫的音乐与探戈舞曲相互映衬更是相得益彰。这是冰与火的世界,人们在这样一个冰冷的世界中交织,颓废、麻木、机械却又无奈,但无论如何,心中却充满着对温暖和美好生活的渴望。这是黎海宁作品的鲜明特点,即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而她也因为这个作品获得了2000年香港舞蹈联盟“舞蹈年奖”之编舞奖。

    《证言》又名《肖斯塔科维奇的密码》,将其呈现是黎海宁长久以来的宿愿。黎海宁出身音乐世家,父兄均为著名音乐人。肖氏是黎父最喜欢的音乐家,黎海宁自小便受肖氏音乐的熏陶。在她心中,肖氏颇有些莎翁笔下悲剧人物的色彩,满腹才华享有盛誉却遭到政治上的不公平对待,但他没有因此放弃,在妥协的背后千方百计在作品中布下密码及谜语,隐藏自己对政治的不满、无奈及反抗。两年前我曾在广州观看过这个作品,非常喜欢里面由香港著名话剧演员李镇洲所饰演的肖氏,时而激情时而萎靡,时而幽默时而怯懦,台词生动、表演夸张。在此,黎海宁将舞蹈与舞台话剧的结合也做了新的尝试。作品的前半部舞蹈演员时而盛气凌人抨击话剧主人公;时而扭曲自己的肢体将话剧人物畏缩的内心外化……近乎完美的交错方式将观众们一个个拉入这张充满压力的大网,近乎窒息却无法挣脱;但也正是编导这种用心良苦埋下的伏笔在后半部分的纯舞蹈段落中得到了彻底的释放,黎海宁试图用自己的方式传达给观众一种生存态度:现实的残酷固然可怕,但将自身的锋利隐藏在别处,不放弃不逃避,生命就依然可贵!

    而近期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女书》,更是直抵灵魂的深处。十多年前,黎海宁偶然看到这种奇特的文字,中国湖南省江永县一带所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种只在女性之间流传的文字,依靠世代女子口口相传。黎海宁将《女书》编入舞中,不是要探讨文字的根源,也不是要负载历史的厚重,而是想琢磨品味那女人心事,随着时光变迁是否依然。从这文字引发想象,出来的舞作断然避不开这无可奈何的苦闷。于是一开始,舞者便用玩纸扇将那旧时女人的生活情绪展现无遗。就如黎海宁所说,“用扇的开合作情绪的表达”。接下来,一块红红的头帕,一段质朴的山歌,烘托着的是瑶族婚礼中女性的“哭嫁”。但黎海宁绝不会甘心把女人抛在这苦闷的旧时代中;音乐一转,《She's A Lady》的旋律响起,第二部分的舞段一扫旧时代的阴霾。男舞者随着节拍打着响指缓缓踱入,后面坐在椅上的女舞者却兀自神色木然。歌声性感欢快,随歌起舞的却是那长发男舞者。他伸展肢体,动作妩媚,最后一个飞吻,让在场观众惊叫连连。意思再明显不过,对现代的男女关系,是幽默,也是反讽。

    从《Plaza X与异变街道》到《证言》再到《女书》,黎海宁的创作似乎与当下的我们越来越近了。以往5年才来大陆一次的黎海宁,近几年北上频率也加快了,光是2010年就两度应国家大剧院邀请来北京公演。将于5月来京的《舞!舞?舞……》一反固有的创作模式,把焦点和注意力放在当下的舞蹈演员身上。在这里,她更像一位保姆,呵护着并悉心安排各种气氛场景,让每一个舞者都能酣畅淋漓地做他们最喜欢的事。从排练室常见的镜子、扶杆等作为创作的出发点,诱发来自五湖四海的舞者倾情演绎他们舞蹈生涯中的独特经历。这是一个突破,也让我们对《舞!舞?舞……》的在京演出,充满了期待!

    作为一个编舞家,时刻积累和提升是她永不会放弃的,从经典文学、艺术中汲取灵感和动力是她长久以来不懈的努力,借用一下这次沙龙的主题——她“与古今中外大师们的对谈”时刻也没有停息过;我们“对谈”的目的,只是想离“大师们”近一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