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十载 桃李满天下——写在上海市舞蹈学校创办50周年之际
http://www.cflac.org.cn    2010-03-19    作者:唐世伟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上海市舞蹈学校于1960年正式创办,2002年并入上海戏剧学院,至今已走过半个世纪历程。在市教委和上戏的领导下,在历届校长及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无论是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还是创作演出、交流、合作等方面都成绩斐然,世人瞩目。尤其是首任校长李慕琳,为我校的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奋斗结出硕果,浓墨泼出重彩,50年风云岁月,终于在人们面前铺展开一幅五彩的壮锦。

    辛勤耕耘,人才辈出。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春秋五十载,我校涌现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杰出教师,你是南方的红壤,我是北方的黑土;你是西部的沙粒,我是海滨的珊瑚;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大家走到一起,凝聚成我校的中流砥柱,为了培育舞蹈英才,大家在这块舞蹈园地上废寝忘食,辛勤耕耘,用心血、用汗水精心浇灌棵棵幼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朵朵民族舞蹈之花从这里绽放,一群群洁白的“天鹅”从这里展翅翱翔。50年来,共培养舞蹈演员一千余名,不仅确保了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舞团的组建并源源不断地输送演员,而且有一大批优秀人才在国内外舞蹈比赛中争金夺银。从1980年汪齐凤在日本大阪第三届国际芭蕾比赛中获奖,实现了中国芭蕾演员在国际芭蕾比赛中零的突破,到1988年辛丽丽、杨新华在第三届巴黎国际芭蕾比赛中夺得双人舞一等奖,50年来,相继在国内外重大舞蹈比赛中获奖300余人次,其中金奖36枚,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教学改革,锐意创新。50年来,为了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特点,历届校长和全体教职员工逐步转变教学观念,不仅虚心学习世界各国和兄弟省市芭蕾教学的先进经验,而且积极探索,锐意创新,无论是编撰教材、拓展生源、因材施教,还是开门办学、教学与实践结合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家以智慧为笔,以汗水为墨,在时间的画卷上记录赤子情深。为了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的结合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课堂和舞台、学生和演员毕竟是不同的,学生要走出课堂,登上舞台,从学生转化为演员,必须有一个舞台实践的过程。同时,为了展示学生的全面素质,既要擅长表演西方的古典芭蕾,又要善于表演东方的民族芭蕾,这就需要创作,正是基于这种思想,诞生了民族芭蕾舞剧《白毛女》,而且成为20世纪中国经典舞剧之一,在剧中饰演主角的石钟琴、茅惠芳、凌桂明等与《白毛女》一起成长,成为享誉中外的芭蕾表演艺术家。此后,相继创作了舞剧《长征组舞》、《野斑马》、芭蕾舞剧《鹊桥》等名闻遐迩的作品;还先后创作了一大批现代舞等小节目,或举行毕业汇报演出,或国内外巡演,为学生施展才华和茁壮成长创造了广阔空间。

    面向世界,交流合作。世界各国的文化是多元的,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是十分重要的。文化是心灵的对话,合作是沟通的桥梁,文化交流可以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舞校建校以来,历届校领导都很重视与各国舞蹈表演团体和舞蹈学校的文化交流合作,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一方面常派教师出国访问、深造;一方面积极引进各国舞蹈专家来校执教、排练,这样对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和提高教学质量都是大有裨益的。由于我校面向世界办学,一批拔尖人才在各类国际顶级舞蹈比赛中屡获大奖,从而使我校成为洛桑国际芭蕾比赛组委会的合作伙伴,是亚洲唯一获此殊荣者。舞校澳门教学点,开创了上海艺术教育输出之先河。

    回首过去的辉煌,成就鼓舞人心;展望未来的蓝图,百尺竿头更进。似骏马等待驰骋,如征帆期待扬波,我们正在迎接新的使命,正在等待新的出发,我们创造了辉煌的过去,但更要创造辉煌的未来;我们欢庆胜利,但决不能止步于胜利。我们要凝聚起新的力量,为繁荣和发展祖国的舞蹈艺术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为现任上海市舞蹈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