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黑土地 面向大市场
http://www.cflac.org.cn    2010-03-16    作者:崔凯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0年的央视春晚,赵本山的小品《捐助》虽然引发了褒贬不一的争议,但《捐助》的夺魁也再次证明赵本山的小品地位。紧接着,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热播的《乡村爱情故事》,观众热情不减,无疑这又是赵本山的一种成功。

    赵本山从一个农村青年成长为一名艺术家和文化企业家,得益于他一贯务实的基本性格。无论是搞艺术还是办企业,他都坚持从实际出发,从人们对文化需求的实际出发。从来不搞花架子,不图虚名。他说:“艺术要给人们提供快乐,快乐是所有人都需要的生活内容”;“作为演员,要让人们接受你、喜欢你,首先,你要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喜欢什么?不要故意装高雅,装高雅容易脱离大众。没有人接受的高雅有什么用呢?在中国,只有大俗才是大雅”。我不想评判赵本山的观点是否正确,单说赵本山自己的追求:他始终坚持大众化、乡土化的民间艺术不动摇,他的传媒企业也是以民间二人转为主要资源,根据文化市场的需求打造产品,通过文化服务获得利润,取得了成功。能把以往谁都没看好的民间二人转,做成文化产品推向全国,赵本山做到了。

    在创办辽宁民间艺术团的时候,省领导曾对赵本山说:“你要创办一个新型的演出团体,走产业化的道路,带动一下文化体制改革,我们支持你。如果,在开办初期有困难,省里可以给你一些实际上的支持。”赵本山很快就做出了决定:不要编制、不要钱,办一个真正民营的艺术团,就靠走市场发展壮大。我曾问过赵本山:为什么不要政府的支持?赵本山说:“全国有那么多专业艺术团体,我不能再办这样的团。不靠政府给钱过日子,要靠市场生存发展。”于是,他自己掏钱租下了沈阳中街大舞台,挂上了“刘老根剧场”的牌子,苦心经营,开始打造“绿色二人转”品牌。

    这件事说明赵本山思考问题贴近的是人民大众对文化需求的实际。

    从1982年演《摔三弦》出道以来,赵本山先后演了几十个喜剧小品、十几部影视剧,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他的演技应该是第一流的,但是,比演技更重要的则是他的追求。

    我与赵本山合作了20多年,彼此相处得很愉快,但是,合作得却很吃力。赵本山对剧本的要求很特别,他基本上不管什么编剧技巧,也不追求什么语言“包袱”,看剧本他先找感觉。“不能让我的脚够不着地,飘起来的戏肯定不好看。”他经常这样说。他所害怕的“飘起来”就是怕离开土地,离开生活基础。情节可以虚构,但不能虚假,一旦虚假了,观众就会不信任。特别是塑造人物,一定要有生活基础,哪怕是一句台词不符合人物身份,他也不接受。比如我们在创作小品《不差钱》时,想让他(丫蛋她爷)在见到老毕时夸夸这位央视主持人,整个“包袱”出来:“你是名人哪!看这长相就和一般人不一样,鬼斧神工的。”他说:“这么说不行,这不是一个老农民的语言。”他宁可不要“包袱”也不愿违背生活。他在导演电视剧时,也反复强调演员要从生活出发,表演一定要生活化,要把剧本中的书面语言全都变成老百姓的口头语言。他反对当下有些编导忽视生活,胡编乱造。他说:“艺术最重要的是让人感到真实,喜剧也要真实,要把握分寸,不真实、不可信的东西就不好看、不美。”从某种程度上说,赵本山能走到今天,完全得益于他“脚踏黑土地”,坚持从生活中吸取营养。在声名远播又“不差钱”了的时候,还能和普通百姓打成一片,保证了他的艺术创造和他推出的文化产品获得了“两个效益”的双丰收。所以他十分虔诚地感谢生活的恩赐,感恩于老百姓对他的厚爱。

    赵本山始终把自己当成一名平民演员,无论头上有多少光环,他都会真诚而坦然地说:“我是个农民,领了一帮农民,排了几个给农民看的戏。”他最反对演员摆“艺术家”的架子,经常对他的徒弟们说:“好演员都是观众捧红的,老百姓才是你们的衣食父母。你们怎样尊重我,就应该怎样尊重观众。上台摆出一副‘艺术家’的架子,向观众要掌声,观众就会厌烦你,不买你的账。”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几十年来,无论在什么场合,无论自己有多累,只要有群众找他签名、跟他合影,他从不拒绝。有时候,他到“刘老根剧场”去看徒弟们的演出,观众发现了他就鼓掌欢呼,有时还会喊:“老赵,给咱整一段呗!”一般情况下,赵本山肯定上台给观众“白送”一两段,不让观众失望。至于救灾、扶贫、办希望小学,赵本山经常慷慨解囊,不图回报。他说:“我挣的钱都是老百姓的,帮助有困难的群众是应该的,是我对他们的一种回报。”因为他从感情上始终贴近人民大众,所以,人们一直把他当做自己的艺术家来支持爱戴。

    说了许多赵本山,目的是要研究他所创办的文化企业——“本山文化传媒集团”是怎样崛起的,探讨他的成功对于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振兴文化产业有哪些可以借鉴之处。我认为,至少我们可以从赵本山的实践中,得出如下几个结论:

    一是发展文化产业和坚持文艺方向,两者是一致的。二是发展文化产业与坚持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相一致的。三是文化体制改革和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相一致的。

    当然,不是所有的艺术门类都可以通过走市场而能生存,也不是所有的艺术团体都可以学赵本山。作为我们这样的经济大国,有能力支持一些代表国家文艺水准的和民族特色的艺术团体,让他们多创作一些精品力作,以引领文艺的提高。